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因應本港近日錄得4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食環署在各區加強滅蚊。食環署防治蟲鼠主任主管霍明茵今日(8日)在電台節目中表示,署方已加強滅蚊工作,除在患者居所250米範圍內作病媒調查及頻密噴灑滅蚊藥,並於全港各區加強滅蚊,惟指因本周初連日暴雨,對滅蚊工作造成影響,強調在天氣好轉已立即跟進,初步發現不少地方有蚊蟲滋生,反映暴雨未能沖走蚊蟲,呼籲市民加強清理家居積水。
霍明茵續說,本月各區絕大部分誘蚊器監測點,均錄得低於20%的警戒線,部分更低於5%,顯示白紋伊蚊滋生不嚴重。被問到是否有信心維持「零本地個案」,她強調政府是以此為目標,會加強工作避免傳播;而食環人員噴灑的滅蚊霧,藥效可維持2至3天;但就輸入個案,會更加頻密滅蚊防蚊,特別是在個案附近的密林、草叢等,人員亦會在下雨後返回檢查積水情况及加強滅蚊。她提醒,白紋伊蚊多在小範圍積水滋生,例如水瓶、花盆底、空罐、冷氣機底,呼籲市民每星期至少檢查一次,清理積水,例如每周更換花瓶水、沖刷内壁,不需出動滅蚊噴霧。
根據食環署上月誘蚊器指數,太子花墟一帶所在的深水埗東達到黃色水平,即白紋伊紋分布廣泛。今日有食環署人員到太子花墟一帶巡查及噴灑滅蚊劑,並清理枯枝及枯葉等垃圾;有花墟商戶表示,不太擔心附近蚊患情況,但會用清潔劑及消毒水清潔,並且掉棄破爛會積水的東西,防止蚊蟲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