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实干巧干很重要。在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过程中,不时衍生出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出现汇报者花很大精力拍视频、做PPT的“花式汇报”风气,给基层变相增加了不小负担。根据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要求,浙江牢固树立“习惯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纠治基层公务政务活动中过度使用短视频、PPT等加重基层负担行为,推动谋实事、务实功、求实效。
今年,浙江大力开展“屏幕中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行动,并将其纳入省委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2025年工作要点,通过单位自查、财政排查、纪委筛查等方式,对全省各级各单位公务视频、PPT等情况进行大排查与大起底,全面摸清底数、掌握情况、督促整治,推动全省公务政务活动中的视频与PPT“减量、减费、减负”。
根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公务活动,各级各部门实施督查检查考核、调查研究等活动,不得以观看视频方式听取成效和经验类工作汇报。另外,像各级开展创建示范达标、评比表彰、项目政策竞争性分配、宣传选树等活动,不得要求以视频方式展示工作情况,不得以是否制作视频作为考核评价依据。对于对外宣传交流、宣传警示、各级接受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检查指导的,确实需要制作视频的,同样各有相关要求。
这种靶向纠治还体现在强化监督严肃纪律上。目前,浙江各级财政、审计部门正不断加强对公务视频制作使用的财会督查和审计监督,防止铺张浪费,防止向企业和社会转嫁费用,同时建立健全常态化问题核查通报机制,对违规制作使用公务视频的,发现一起、通报一起,达到教育一片、警示一片的效果。
据介绍,今年以来,浙江将违反公务短视频、PPT相关规定情形作为典型问题核查重点内容,已先后赴多个设区市实地核查,并于3月向社会公开通报典型问题,形成了震慑效应。
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浙江更是“一体推进学、查、改、促,扎实推进成果转化”,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为服务保障中心大局的实绩实效,为基层、企业、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对此,浙江不少地方已有了切身体会。
在杭州市萧山区,最近一段时期,当地纪委针对电子文稿过度包装、网络直播攀比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并将“指尖减负”转化为“实干增效”。一位基层工作人员深有感触道:“现在,不用在‘屏幕功夫’上费心思,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到一线倾听民声、收集民意、解决民忧,为接下来的村级换届工作打好基础。”
纠治“屏幕上的形式主义”只是浙江持续推动把基层负担减下去、服务效能提上来的一处生动缩影,诸如此类的变化正映照在各行各业之中。比如,瞄准“高效办成一件事”、兜牢民生底线、高频事项便民服务等领域,浙江找准切口、抓出实效。以农业农村领域为例,浙江持续开展“三联三送三落实”服务机制,通过深入基层一线联村、联企、联基地,送政策、送技术、送帮扶,落实生产、落实发展、落实安全,持续擦亮为农服务“金名片”。截至4月底,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已组织100支服务队下乡助农,再带动全系统组建1500支服务队,实现所有涉农县全覆盖。
此外,浙江结合切实为基层减轻“指尖上的负担”,一手抓“减法”,对政务应用进行“瘦身”,另一手抓“加法”,强化数据赋能,并推动数据仓高频数据向基层回流,减轻基层工作人员在数据收集和处理上的重复劳动,回归政务本质,提升办事效率。对此,浙江贯通构建“农呼我应”快速响应机制,依托浙江乡村大脑,建立农户统一应答中心,组建“浙农帮帮团”联盟,推动服务需求在48小时内办结。
整治形式主义,浙江还特别重视与基层需求相结合,比如深化推进“三清一促”专项行动,推动村级债务清算、村级工程清查、村级合同清理和促进强村公司规范化运行,让村集体在乡村建设中量力而行、轻装上阵。再比如在诗画浙江和美乡村建设上,因地制宜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和村道提升“三大行动”,注重与当地历史风貌相结合,鼓励百花齐放,不搞一刀切。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