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全港去年分別發生2,806宗及347宗涉及扶手電梯及升降機的事故,根據香港特區政府機電工程署數據,全港目前有約7.4萬部升降機,當中6,000部已服役逾50年,而註冊升降機工程人員卻僅6,000多人。香港電梯的維修保養長期依賴註冊承辦商機制,特區政府雖會定期評估承辦商表現,但承辦商獲評星級與其負責的電梯實際運作不必然存在關聯性。有行業代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直言,現行承辦商之間缺乏競爭,靠質次價低在市場渾水摸魚,業界建議政府公開更多電梯檢查數據,或給出綜合評分,讓業主形成量化概念,以作出更理性的維修保養以至更換選擇。
根據機電工程署數據,香港現役升降機及自動扶手電梯的平均機齡分別為約26年及21年。按官方說法,電梯的建議壽命並無定論,高齡電梯與高齡樓宇一樣,若保養得宜,可長期運行。目前香港最老舊的一部位於中西區,已服務逾60年。只要按規定為升降機或自動梯進行適當保養維修和定期檢驗,無論使用年期長短,依然可以安全運行。
從事電梯維修行業逾20年的香港電梯業總工會理事長黃國基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近年香港扶手電梯除了正在調查中的一宗事故外,再之前幾乎是沒有發生過死亡事故,相對來講升降機發生過的事故較多。他舉例指,有升降機曾因保養失當,發生過斷纜事件,上世紀九十年代亦有數次因人為原因,令乘客誤墮電梯井死亡,「有小朋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打開升降機門,就咁跌落去。」
平貴零件價差大 怕貴不換致失修
他指出,電梯的技術標準在不停迭代,新型電梯的平層要求(即電梯到達不同樓層時與地面的差距)、耗電水平等都有進步,乘坐新電梯的體驗無疑更好,至於是否為了升級而更換,則是業主權衡經濟能力後的綜合考量,「老舊機的平層標準可能去到兩吋,但用開老舊機的人又已適應。」
目前升降機合約嚴格規定保養的頻密,例如升降機須進行每月最少一次定期保養,每年最少一次定期檢驗等,都可能影響電梯持久運行,多名業內人士指出,業主對於自家電梯只有一個比較模糊的印象,實際這個電梯運轉處於什麼水平,橫向對比是怎麼樣的,業主很可能是沒有太多概念。他舉例,不同控制板,平、貴兩款可能相差數十萬元,使用效果或相去甚遠,平價款可能令等候電梯時間拖長一兩分鐘,耐用程度亦有差距。
業內人士認為,政府之所以推出優化升降機計劃,正因為有段時間電梯註冊承辦商市場較為開放,令更多承辦商湧入市場,競爭激烈,導致保養費非常便宜,價低連帶損害質量,「那段時間可能為了壓低成本,好多承辦商盡量都不去換零件,變成令到一部分升降機處於長期失修的狀態,於是有業主發現他們的升降機出現問題,需要更換。」
保養電梯牌難考 新公司難入場
惟其後多年,香港電梯註冊承辦商幾乎沒有變動,長期維持約42間,僵化的市場同樣造成缺乏競爭,業主很難得到物美價廉的維修保養服務。另一名消息人士解釋:「電梯承辦商一路以來都是40間左右,另有兩間是專門服務港鐵公司。之所以保持穩定,是因為註冊需要牌照,而這個牌並不容易考,需要一定年限的維修保養經驗,你作為一個大廈的業主,會不會貿然給新公司機會?就算不加保養費,都很難打入市場,所以新公司入行動力不高。」業界建議政府公開更多電梯檢查數據,或給出綜合評分,協助業主選擇合適的承辦商。
就如何改善電梯業界維修保養質素,有效監管高齡電梯,同時活化承辦商市場,鐵路運輸專業人員協會主席張年生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建議政府從兩方面入手,包括加強使用物聯網、AI等科技手段,及電梯數據公開透明化,二者相輔相成,相信可為電梯行業帶來不小起色。「廣東省一些試點地區已經開始這樣做,給電梯增加物聯網設備,監察一些運行指標,用作大數據分析,政府可以在網上公開這些數據,或者也可以形成一些量化的綜合指標,比如這個電梯運作水平是60分、65分,這樣不僅可以給業主清晰的概念,也可給前線維修人員一定壓力。」
「質素之星」約束承辦商 惟未完全反映安全質量
機電署自2009年6月起實行「註冊承辦商表現評級」制度,該制度下,承辦商整體表現評級由兩部分組成,包括「安全表現評級」和「服務質素表現評級」。在過往12個月巡查中,若承辦商未被發現任何安全問題,會被給予一顆綠色的「安全之星」。取得「安全之星」後,其服務質素的表現評級就會以「質素之星 」 數目表示,「質素之星」的數目愈多,代表其表現愈佳。
未能取得「安全之星」的承辦商,會以註釋加以說明其在安全方面曾被發現問題,機電署已發警告信。據機電工程署去年(2024年1月至12月)紀錄顯示,有31間註冊升降機承辦商獲得「安全之星」,9間承辦商因少於5部或沒有升降機被機電署巡查而未獲評級,餘下兩間承辦商獲發警告信,分別涉及升降機機廂門電氣聯鎖裝置失效,以及升降機機廂非預定移動。機電署於期內共進行30,078次升降機和自動梯的巡查。
消息人士認為,星級評分過於模糊,承辦商星級與電梯安全之間的關聯性較弱,只能作為簡單參考,承辦商是五星也不代表自家電梯不會出問題。「一個承辦商由四星跌到三星,可能是因為出席維修保養的人數不夠,或者前線人員遲到,這種級別的扣分,但他們管理的電梯或許很順暢。」
署方:「星級」易明 詳細可查日誌
就將承建商評級改為針對電梯本身給出評分的建議,機電工程署回覆香港文匯報表示,該署會不時檢討及改善「註冊承辦商表現評級」制度。現行制度是經諮詢升降機及自動梯安全諮詢委員會後修訂的最新版本,採用簡潔易明的「星級」評分方式,公布註冊承辦商在安全和服務質素方面的表現,供負責人參考。署方亦指,升降機負責人可透過「升降機及自動梯數碼工作日誌」,了解及分析註冊承辦商所保養的升降機/自動梯的運作狀況。
五千八百升降機排隊優化 三成已竣工
為提升舊式升降機安全,自2019年起特區政府夥拍市建局先後推出兩輪「優化升降機資助計劃」,向私人或商住樓宇業主提供經濟誘因,鼓勵其更換升降機。市建局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截至今年初,該局已協助約1,700宗合資格個案籌組或進行升降機優化工程,涉及約5,800部升降機,當中約七成個案已聘請承辦商進行工程;約三成個案已竣工。計劃暫無錄得申請人在與承辦商簽訂工程合約後無法完工的情況。
「優化升降機資助計劃」兩輪計劃共收到逾2,100宗申請,涉約8,200部升降機。市建局指,截至去年年底,計劃已批出超過14億元的資助,並按工程進度陸續向申請人發放,至今發放逾6億元。
整部更換個案多超預算
計劃撥款的45億元原計劃可令約8,000部升降機受惠,惟實際申請中,大部分申請個案選擇更換整部升降機而非加裝安全組件,令工程費用較預期為多;根據現時估算,撥款應只能資助約5,800部升降機的優化工程。
至於未來展望,市建局表示,暫未接獲政府指示推行新一輪計劃,但強調即使業主已申請計劃但在等候名冊中排序較低,業主仍有責任為升降機進行妥善保養和維修,確保其安全運作。
若業主有需要為其舊式升降機進行優化工程,合資格業主目前可考慮申請市建局的「公用地方維修資助」或「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亦可參加屋宇署的「樓宇安全貸款計劃」。
舊樓業主花費謹慎未申請
消息人士總結,若按政府原計劃,是可覆蓋全港所有約50年的高齡升降機,無奈實際支出過大,令部分該類升降機未能受惠,而目前財赤下,料未來兩三年內政府縮減開支,亦很難重啟相關計劃。他亦留意到,部分理應更換升降機的舊樓未作出申請,「通常住開舊樓的都是老人家,沒有按月出糧,花費上會較為謹慎,每位業主可能要自掏腰包數萬元,他們未必願意。」
另外,更換升降機通常需要數個月至半年時間,無法承受更換期間的不便,也是不少業主未進行申請的原因。另一名消息人士表示,舊樓住戶可能有病患或輪椅人士,停機半年或會耽誤他們的覆診和出行,據他了解,有社會團體曾組織義工幫助電梯停駛大廈的住戶下樓,但人手耗費甚多,難以兼顧每位有需要人士,「搬運一個沒有行動能力的病人下樓,兩個人是最基本的,三個更安全一些,真的很難找到這樣的人手,而電梯愈不換,就愈難換,如此循環,變成一個死結。」
相關閱讀:
兩周五宗!港鐵尖沙咀站發生扶手電梯意外 兩乘客受傷送院
將軍澳男童遭扶手梯夾腳 父親質疑電梯早有問題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