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三夏”时节,各地抢抓农时,做好农业生产各项工作,为全年粮食稳产夯实基础。
夏粮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
夏粮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在河北,3300多万亩冬小麦陆续进入灌浆期。在邯郸市成安县,自走式农业灌溉机器人可以自动抽调渠道水进行喷灌,农户还利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智能规划出最优灌溉时间和路径,相较传统模式可节水40%—50%。山东6000多万亩冬小麦陆续进入扬花灌浆期。在诸城市,当地打造农业大数据平台,通过数据采集、遥感等技术手段,实时获取病虫害、气象等数据,精准指导农户开展田间管理。
主产区冬油菜开始大面积收获
主产区冬油菜开始大面积收获。湖南油菜目前已收获1915万亩,预计5月20日前完成收获。贵州863万亩油菜开镰进度目前已超四成。在长顺县,当地通过统一耕种、统一服务等措施,确保油菜标准化生产提质增效。
东北地区春播加紧推进
东北地区春播加紧推进。在辽宁彰武县的高标准农田,气吹式免耕播种机快速运转,玉米种子被均匀、等深地植入土壤。目前,辽宁全省粮食作物已播种4187万亩,占预计播种面积的77.8%。今年,吉林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200万亩,新增“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100万亩,用于玉米种植,目前全省玉米播种进度已超九成。
奔跑的“三夏”·丰收地图
风吹麦浪起,又到一年夏收季,收割机的轰鸣声奏响了丰收的序曲。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第一季,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20%多。其中,超过90%都是冬小麦。我国的冬小麦主要产自哪里,何时开镰收获?接下来,一起打开丰收地图。
我国有四大小麦主产区,分别是:西南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华北和黄淮海麦区、西北麦区。
眼下,在西南麦区的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四省市,冬小麦已经率先开镰收割,这一麦区的种植面积在1500万亩左右,占全国的4.5%。
到了5月下旬,长江中下游麦区的冬小麦将陆续开镰,主要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种植面积1817万亩左右,占5.4%。这一产区贡献了全国最优质的弱筋小麦,是蛋糕、饼干、馓子、蛋挞、酥皮点心等面食小吃的重要原料。
进入5月底6月初,冬小麦大规模机收将在华北和黄淮海麦区拉开序幕,收割季将持续到6月中下旬(河北、天津、北京最晚)。平坦辽阔的黄淮海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麦区。5个小麦主产省(河南、河北、安徽、山东、江苏)种植的冬小麦,总面积就超过全国的70%,产量近80%。这里地处暖温带,光照时间长,气候适宜小麦生长;平坦的地势又有利于机械大规模作业。
在西北麦区的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冬小麦通常于6月底开镰收割。
丰收脉络支撑起中国粮食安全底气
由南向北,我国冬小麦的收割期将从5月中旬延续至7月初,确保今年的3.4亿亩冬小麦颗粒归仓。到了7、8月,长城以北的春小麦也将开始陆续成熟收割,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是主要的春小麦产区。一块块金黄的麦田勾勒出丰收的脉络,也支撑起中国粮食安全最足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