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食堂饭菜越来越好吃了。”近日,在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涧口乡中心小学餐厅,就餐学生一边挑选着喜欢的菜品,一边讨论着食堂的新变化。
小餐桌、大民生,学生营养餐关系千家万户。洛阳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校园餐”领域突出问题,推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排查、起底、整改行动,坚决查处一批腐败案件、健全完善一揽子制度机制、推动解决一系列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有力监督执纪执法让“校园餐”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餐”。
深入解剖“麻雀”,严惩“蝇贪蚁腐”
“他贪的不仅是钱,还是上千学生成长的‘营养’,伤害的是学生和家长的心。”近日,观看嵩县某中学校长秦某某案警示教育片后,与会人员痛心地说。秦某某因犯受贿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为推动“校园餐”整治走深走实,洛阳市纪委监委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双向联络、台账管理、定期报送等制度,压实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责任,确保专项整治有力有序开展。领导小组主动对接市长热线、信访等渠道,分类梳理相关投诉举报,并对食堂运营管理、食材采购、膳食经费使用等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深挖背后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一名即将退休的校长与一餐饮公司续签了长达十年的‘校园餐’保障合同,这背后有没有利益输送?”调研中,汝阳县某中学“校园餐”承包管理混乱的问题线索浮出水面,引起领导小组的关注。经深入调查,很快就查实了该中学校长段某某受贿100余万元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
围绕案件暴露出的问题,结合调研情况,领导小组从“校园餐”餐费流向、经营权发包、食品物资采购管理等方面深入解剖“麻雀”,将整治重点细化为7方面21个具体问题,梳理归纳出治理重点、问题发现方法、核查注意事项等,制定印发操作性强的指导手册,进一步明确专项整治查处重点,细化方法举措,推动“校园餐”整治迅速展开。
栾川县纪委监委围绕资金管理、餐饮经营、食材采购、食堂管理等重点环节,对全县39所学校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推动整改问题44个。偃师区纪委监委紧盯行贿受贿、克扣挪用、违规列支等问题,“纪巡审”联合攻坚、协同推进,彻查问题线索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对营养改善计划落实打折扣、履行监管责任不到位、隐患排查不彻底等问题深挖细查、严查快办。
洛阳市纪检监察机关准确运用“四种形态”,做实思想政治工作,既查办案件又警醒党员干部,由点上突破向全面纵深推进,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汝阳县纪委监委发挥查办案件的警示震慑作用,联合县教体局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向该局中层以上干部和中小学校校长通报案件查办情况,以案释纪释法,教育警醒违纪违法干部迷途知返。会后,多人主动交代问题,并上缴违纪违法所得。
2024年以来,洛阳市查处多起“校园餐”领域违纪违法案件,党纪政务处分459人,督促解决问题1800余个。
深挖案发根源,净化政治生态
查办案件的目的在于推动系统施治,规范权力运行,净化政治生态。
“从查办的案件看,既有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又有监管体系不完善、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洛阳市纪委监委第八监督检查室主任王波介绍,个别学校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不到位、食品安全意识薄弱、膳食经费管理不规范,存在明显的由风及腐、风腐一体、风腐交织现象。
“看到曾经的校领导沦为阶下囚,我的内心很受触动,一定要以案为鉴,不做‘案中事’,不当‘案中人’。”近段时间,由洛阳市纪委监委拍摄的警示教育片《谁动了学生的“奶酪”》在该市教育系统播放,片中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引发了与会人员的思考。
为发挥案件警示震慑和教育引导作用,洛阳市纪委监委选取查处的15起“校园餐”领域典型案例汇编成册,深化以案促改促治,着力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教育一批的效果。去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制作“校园餐”领域警示教育片6部,通报典型案件54批次120件,一体推进案件查办、警示教育、制度防范、治理提升,系统净化教育系统政治生态。
“监管体系不完善,是‘校园餐’管理混乱的另一重要原因。”办案人员介绍,调查发现,该市教育、市场监管、卫健等职能部门监管职责划分模糊,缺乏履责的具体措施,容易出现推诿塞责,形成监管空白。同时,社会监督机制也不健全,家长和学生难以获取膳食经费管理和食品安全信息,监督渠道有限。
“‘校园餐’管理涉及责任主体多,必须综合施策、系统施治。”洛阳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在深入剖析研判、总结发案规律基础上,该市纪委监委结合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发现的共性问题,向相关行业部门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履职提示函、工作建议等133份,压实教育、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监管责任,督促深化以案促改促治,推动建立健全校园食品安全、膳食标准、监管措施等方面制度,完善“校园餐”监管措施。
根据纪检监察建议书指出的问题,洛阳市相关职能部门对照各自职责精准施治,健全完善制度机制320余项。市教育局研究制定加强和规范中小学“校园餐”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压实食品安全责任、严格膳食经费管理等7个方面进行规范;市市场监管局编订学校餐饮食品安全管理指南,制定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21项;市卫生健康委出台中小学学生营养膳食指导与营养教育工作办法,明确做好中小学学生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工作责任……各部门协同发力,推动“校园餐”真正成为“营养餐”。
“新修订的制度是否落实到位?有哪些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提升?”系列制度出台后,洛阳市纪检监察机关紧扣“校园餐”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推动专项整治从个案清除、重点惩治向系统整治、全域治理提升拓展。
各县区纪委监委紧盯制度落实,采取跟进监督、“嵌入式”监督等方式,推动制度落地生根、常态长效。嵩县纪委监委从责任入手,跟进督促县教体局认真落实“县领导包、局班子成员包,学校管、教体局管、职能部门管,学生评、教师评、家长评”的管理监督工作机制,用制度解决群众关心的服务和管理问题。
探索全过程“可视化”监督,科技赋能提升治理质效
土豆炖牛肉、西红柿炒鸡蛋、宫保鸡丁……走进洛阳魏书生中学餐厅,门前的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一周菜单、食品入库明细、食品储存留样和餐饮具清洗消毒情况,相关信息通过“智慧食安云”平台实时上传,学生家长可随时查看。
针对“校园餐”环节多、监督难度大的特点,洛阳市纪检监察机关督导推动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立由政府方、消费方、供应方三方监管的“智慧食安云”平台,开设采购配送系统、资金监管系统和企业运营管理端、教体局监管端、市场监管端、家长监督端,对从原材料采购验收、加工烹饪、供餐配送到学生就餐的全过程进行“可视化”监督,做到源头可溯、过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追,让膳食经费管理和食品安全在阳光下运行。
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将全区21所公立中小学校食堂运营项目整体打包,实行“全校联合、优惠共享”模式,通过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运营成本,从源头管控食品安全和食材质量。餐厅经营情况每月向教育主管部门汇报,经人大代表、群众监督员对食材价格、供应质量、家长满意度等评估后,由教体局在“智慧食安云”平台进行线上审核拨款支付,实现“食材在线上调度、餐费在线上监管、食品安全在线上监督、满意度在线上公布”。
在示范区先行先试的基础上,洛阳市依托“智慧食安云”平台,因地制宜制定多种校园供餐实施方案。“集中供餐以来,我们把节约的费用全部用在学生身上,加餐加量不加价,真正让学生受惠。”洛阳市第二高级中学有关负责人说。
洛阳市纪检监察机关联合教育、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组成联合督导组,紧盯学校食堂食材采购、加工流程、卫生管理等关键环节开展“嵌入式”监督,压实全链条责任。宜阳县纪委监委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监控设施设备日常管理和运转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学校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定期检查更新监控设备,确保校园食堂后厨无死角、视频不断线、监督全覆盖。
洛阳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纳入重点监督清单,推动全市中小学食堂后厨“透明化”升级。目前,全市2044所学校食堂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校园餐”管理实现了从“人盯”到“数治”的转变。
“饭菜质量有保障,我们家长也就放心了。”前不久,通过手机仔细查看学校食材加工和学生现场用餐情况后,家住洛阳市西工区西工街道的学生家长贾女士表示满意。
洛阳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将聚焦“校园餐”管理运行各环节,进一步创新监督保障措施,推动全市持续提升“校园餐”规范化管理服务水平,以看得见的变化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