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亮点、新表述、新突破、新调整,体现政策温度!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央视网2025-02-24

央视网消息: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也就是中央一号文件,对202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农村改革涉及到“三块地”,也就是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扩大整省试点范围,确保绝大多数农户承包地总体顺延、保持稳定。

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管好用好农村资源资产。扎实做好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明确,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

集体建设用地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收益分配和权益保护机制。改革主线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这“三块地”的改革过程中,有哪些原则是必须坚持,如何保证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利益?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红宇表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包括我们讲的承包地、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主线还是要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在改革的过程中,要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承包地改革主要的原则还是要维护农民土地承包关系,农户流不流转自己的土地,退不退出自己的土地,包括经营权流转,要把选择权留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由村社组织选择,由其他的单位来选择。

宅基地制度改革有根本性的原则,也就是我们特别强调要保障农户的基本住宅用地和乡村建设用地。在这个基础之上,闲置的住房可以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的方式盘活用好,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农村建设用地要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特别要支持农村产业用地,包括农村公共设施和公益性用地、公共事业的发展。但是不管怎么改,中央反复强调土地制度在改革的过程中,不能把集体所有改垮,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产能削弱,不能把农民利益侵犯。一句话,就是在土地制度改革上,要有足够历史耐心,要做慢文章,不要急功近利。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

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也就是中央一号文件,对202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意见强调,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表示,透露了两个信号,第一个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这个战略定位没有发生变化,而且还在进一步强化。第二个对这一大概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讲了九个方面,这就是为巩固和发展粮食安全政策体系,做出了一个系统的部署和安排。

近年来,我国每年的粮食播种面积超过17亿亩,在只有19亿亩多耕地前提下,实现稳产增产很大程度要靠提高单产。

2024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了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全年粮食亩产比上年提高5.1公斤,单产提升对增产的贡献超过八成。

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

金文成表示,一个它的面积要扩大,由过去的千亩方、万亩方,现在要向整乡、整县大面积来推进。第二个要注重全环节,耕、种、收、防、管全过程、全流程都要进行科学的安排。第三个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这“四良”结合来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第四个把新主体作为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重要主体来进行培育。同时,不能忽视小农户,要通过新主体来带动小农户,实现整体上的大面积单产提升。

中央一号文件还从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等方面对 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进行了部署。其中,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容,尤为引人关注。

金文成介绍,农业新质生产力内涵比较丰富,包括生物育种技术、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字技术,这些应用能够全方位提升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以深化农村改革来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其中,强调了要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其中重要举措。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表示,乡村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不同地方的乡村它的独特性。当讲到乡村产业,讲到县域富民产业的时候,一定指的是什么特色产业,也就是我们说的土特产。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林万龙表示,不能仅仅把土特产理解成为通常意义上说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它包括乡村的文化、乡村的旅游、食品的加工,这些都是土特产。比如,河北有一个县,这个县有种辣椒的历史,现在用辣椒来提取色素做口红、做化妆品,它的这个单品市场占有率在全球都是排在前面。

除了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推进乡村建设外,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质机制,也被重点提及。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涂圣伟表示,归纳起来实际上还是在地、钱和人三个关键要素上。关于地,一个就是赋予农民更加充分、更加稳定的土地财产权益。同时,积极去盘活农村的土地资源资产。关于钱,要创新乡村振兴的投融资机制,引导和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关于人,要完善相应的培育和发展机制,让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各展其能、各显身手。继续聚焦乡村全面振兴 布局结构有新调整

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向社会公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亮点?

专家介绍说,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主题继续聚焦乡村全面振兴,在布局结构上有新调整,重点强调了“两个持续”“四个着力”。

“两个持续”分别是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通过“两个持续”,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四个着力”分别是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着力推进乡村建设;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通过“四个着力”,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目标有新表述:“三增”“三个更加”

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三农”发展具体目标上也用了新表述,具体为“三增”和“三个更加”。

金文成介绍,锚定农业强国建设这个目标,要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做到“三个更加”,就是农业的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改革贯穿其中 力争实现重大突破

专家表示,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改革意味更加突出。主题继续聚焦乡村全面振兴,改革贯穿其中。

专家介绍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要求到2029年全面完成。其中,涉及到“三农”工作有多项,2025年是关键。要用改革这个“法宝”来破解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力争实现重大突破。

专家表示,中央一号文件在土地制度、经营制度等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改革方面都作出了具体部署,人、地、钱等要素保障将加大向农村倾斜力度。同时,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在城市实现同地、同权、同服务。

金文成表示,让他们能够彻底融入城市,但同时还要给他们留有退路。所以,在农村要保留他们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这是我们国家在进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

专家表示,中央一号文件的改革举措有很多新突破,进一步增加了政策温度。在耕地的非粮化治理上,提出要根据产业发展情况、作物生长周期设置过渡期。在秸秆禁烧问题上,要求设立禁烧范围,对禁烧的范围时间节点作出规定。这些举措都是为了防止出现政策执行中的“一刀切”。

金文成表示,这样体现了改革系统集成,协同推进的要求。所以,使得政策更有温度,更体现尊重农民意愿,以人为本的这些要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中央一号文件的一个新提法,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专家表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充分应用以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全方位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林万龙表示,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的大国,怎么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在这个方面需要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才能够很好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在这个方面,现代前沿科技应用非常重要。

专家表示,要做好顶层制度设计,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培养战略科学家、青年人才,整体上带动我国农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和进步。同时,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打造自主创新平台,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金文成表示,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要推进协同攻关,这是针对当前科技创新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政策。要构建一个协同攻关的体制和机制,在整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统筹各种力量,搭建起科技创新的平台形成协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关键词:县域 富民

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另一大亮点,是立足城乡融合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专家介绍说,当前城乡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县域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战场,是推进城乡融合的载体和切入点。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词之一就是“县域”。

涂圣伟表示,基于县域的维度来统筹城乡的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能够承接大中城市的产业转移、知识外溢。同时,能够在更大空间尺度把城乡资源要素组织和配置起来。同时,也能够在更深程度上把城乡的生产和消费结合起来,从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专家表示,县域产业的发展要能够带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走向共同富裕。因此,发展产业,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富民”。提出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带动小农户共同富裕的一种制度性安排。

金文成表示,可以说,带动农民发展的这种利益联结机制,还没有制度化和规范化。这次中央一号文件在这个方面写的得比较实,要求的得比较具体,要求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一定要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挂钩。

贵阳中铁国际生态城幸福社百人瑜伽活动招募中

2025-02-24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17人被查,22人被处分

2025-02-24

中方称不是乌克兰危机制造者,没有隔岸观火,更没有借机牟利

2025-02-24

用“护”字诀 助南航在黔2025年春运圆满收官

2025-02-24

贵阳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挂牌出让一宗国有土地使用权

2025-02-24

贵阳楼市本周首张预售证出炉 洋浦·觀山玉项目再拿证

2025-02-24

贵安产控拟收并购恒大半山御景多组团 为贵阳楼市释放积极信号

2025-02-24

贵阳楼市周报:龙湖双项目领跑,市场复苏迹象初显

2025-02-24

细节处最见功夫(暖闻热评)

2025-02-24

“开门”迎客 文旅服务气象新

2025-02-2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调水突破700亿立方米

2025-02-24

新亮点、新表述、新突破、新调整,体现政策温度!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2025-02-24

第五批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印发

2025-02-24

创新、突破、AI……外资持续加码!N个关键词透视中国资产吸引力

2025-02-24

生态环境部就《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治理 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的指导意见》答问

2025-02-24

生态环境部:已圆满完成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年度目标任务

2025-02-24

42.1万、38.6%,创新高!汽车整车出口呈“井喷式”增长态势

2025-02-24

移动源已成污染物排放首要来源 我国将制定国七标准

2025-02-24

生态环境部:力争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2025-02-24

重磅微视频丨总书记心系的“头等大事”

2025-02-24

从1→0.9,“躬身入局”做到极致!“数”读“六小龙”横空出世背后……

2025-02-24

美国纽约附近海域一船只倾覆 已致3人死亡

2025-02-24

美国国际开发署所有非关键雇员被通知行政休假

2025-02-24

以军再次袭击约旦河西岸 部署坦克扩大行动范围

2025-02-24

銀娛辦「國情‧傳承」系列活動《哪吒2》電影觀賞會

2025-02-24

組織全澳首個義工專場傳播中華文化軟實力金沙舉辦《哪吒之魔童鬧海》觀影會

2025-02-24

“护航”春耕备耕沈阳市供销合作社全力保障农资供应

2025-02-24

安徽:组织实施“百项农业重大科技攻关”

2025-02-24

2025中国物业服务满意度调查启动

2025-02-24

锅圈连续三年赞助中超 将与中足联打造联赛观赛+餐饮生态

2025-02-24

接诉即办主题纪录电影《您的声音》热映 谱写城市治理新篇章

2025-02-24

《还有明天》发布“看点好的”版预告,3月8日全国上映!

2025-02-24

梅尔·吉布森新作《插翅难飞》定档3月7日 马克·沃尔伯格上演高空机舱极限大逃杀

2025-02-24

山田尚子新作《你的颜色》今日上映 奔赴属于春日的治愈之旅

2025-02-24

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雨中曲》中国首演(组图)

2025-02-24

实力领跑!解码绿城桂语朝阳半年热销400套 独占县域1/3市场的代建力

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