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岛市玉米“一喷多促”技术现场观摩活动在即墨区蓝村街道绿色增粮先行区春秋永旺示范基地举行。活动现场演示了天敌防治、食诱剂捕杀及“一喷多促”等玉米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植保专家同步开展技术培训,为秋粮丰产稳产注入科技动力。
观摩现场,植保无人机穿梭田间,将药肥菌剂精准喷洒在玉米植株上,有序推进“一喷多促”作业。为推进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保障粮食安全,青岛市统筹防灾减灾、农业社会化服务及绿色高质高效等各级财政资金,专门实施玉米单产提升“一喷多促”补助项目。
据介绍,“一喷多促”技术适用于玉米生长中后期,通过无人机一次性喷施叶面肥、抗逆剂、杀菌杀虫剂、生长调节剂等混合药剂,可实现防病治虫、促灌浆增粒重、抗逆减灾、节本增效多重效果,是集补充营养、病虫害防治、增强抗逆能力于一体的关键技术。“去年在专家指导下用了‘一喷多促’,玉米产量明显提高,今年我们接着用!”春秋永旺合作社理事长王德生看着长势旺盛的玉米,语气里满是欣喜。
此次活动还同步演示了天敌防治、食诱剂捕杀等技术,与“一喷多促”形成绿色防控合力。赤眼蜂球撒入田间2至3天后孵化,成虫可精准进入玉米螟等害虫卵内“以虫治虫”,且能自行繁衍扩散持续控害;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区布设诱捕器、放置食诱剂与性诱剂,有效减少甜菜夜蛾、棉铃虫等害虫数量。
“‘一喷多促+天敌防治’省时省力还环保,一亩地能减少15至20克化学农药使用量。”青岛市农技中心副主任孔高原表示,青岛正统筹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将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措施纳入统防统治,关键农时还会组织农技人员下沉田间指导。
当天同步召开的全市玉米“一喷多促”工作推进会提出,要把握作物生长“窗口期”,落实“一喷多促”、精准水肥调控等措施,为全年粮食丰收夯实基础。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相关负责人、技术骨干及种粮主体代表等120余人参加活动。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郝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