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普安县依托粤黔协作平台,与广东省龙门县手拉手筑牢产销纽带,心连心共绘增收蓝图,走出一条“品牌赋能、市场联通、机制护航、产业融合”的消费协作特色路径。龙门县帮助销售的普安县农特产品,销售额从2021年的2.5亿元攀升到2024年的3.6亿元,这是两地消费协作的生动记录。
图为普安县联盟村第一采永久首采地
“我们的茶叶有了‘身份证’,走到哪儿都认得出!”贵州因民茶业公司的负责人捧着茶叶罐,抚着包装上的统一标识,眼角笑意盈盈。
普安县一边给产品“贴标签”,一边为品质“上保险”。聚力培育“普安红”区域公用品牌,在东西部协作资金资源支持下,广东惠州、贵州普安等地的“普安红”推广销售门店相继亮相,统一的标识与装修风格成为大山特产的“名片”。以“普安红”茶为核心,“乌金鸡”“普安天麻”等特色产品完成检测认证,20家企业78种单品入选国家级扶贫产品目录,普安“一核多元”的品牌矩阵在市场中熠熠生辉。
“从茶园到茶杯,每一步流程都查得到。”在普安县电商直播基地,万亩茶园的土壤状况、虫情等信息一目了然。依托农业数字化平台和农产品溯源系统,普安茶叶建立全流程溯源体系,强化品控管理与市场信任,助力“干净黔茶,全球共享”的生态招牌在市场中越擦越亮。
直播间里,主播手捧茶罐娓娓道来,屏幕上的订单不断跳动;展销馆中,顾客接踵而至,问询声此起彼伏。
普安县把准市场脉搏,锚定粤港澳大湾区、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等核心市场,构建稳定的采购体系。线上,国家“832”销售平台、广东政府采购扶贫馆、京东黔西南助农馆等助推农特产品“触网销售”;贵荟馆既做产品宣传员,又当商贸撮合者,发挥“桥头堡”作用。线下,整合资源设立的5间“龙门县消费帮扶普安县农产品专区”直销展销馆开门迎客,在农博会等专业展销活动上,普安农产品成为“香饽饽”。依托铁路公安网络,2023年在全国13省区设立24个“普安农副产品”高铁销售专柜;普安“乌金鸡”在苏州建仓,实现“一仓发全国”。
“专项补助给企业添力,阶梯奖励让干劲更足!”访谈中,企业家代表话语恳切。龙门县设立专项激励资金,2021年安排60万元、2022年增至100万元,对组织农特产品销往东部沿海地区的普安企业给予阶梯式补助,年销售额超600万元的企业可获5万至10万元分级奖励,这为企业闯市场装上“助推器”。
2024年,两地共建的“普安县惠黔东西部协作共建茶业现代农业产业园”迎来10家企业扎根,到位投资 0.75亿元,吸纳 575名农村劳动力就业。企业主体成为整合本地产品、对接外部市场的“传动轴”,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成效显著。
以消费需求为牵引,普安县反向推动本地产业提质升级,探索消费协作与文旅等产业的联动路径。
“冷链物流降损耗,直播带货聚人气,产业链条越来越顺!”算起收益账,普安县兴中镇电商直播基地的负责人眉眼弯弯。消费协作对产品品质的高要求,促使普安县重点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与冷链设施,提升供应链水平,破解食用菌、乌金鸡等产品的保鲜难题和流通损耗痛点,拓宽农特产品增收空间。
在普安县茶源街道,投入东西协作资金140万元建设直播基地,引进20余家企业入驻,围绕市场需求开展的电商运营、品控技术等培训如火如荼。2023年仅联合快手、淘宝直播带货就销售农特产品1万多单,销售额达120多万元。
为深挖茶文旅融合潜力,两地业务部门精心设计7条龙门至普安的旅游线路,为龙门群众到普安旅游消费、休闲度假提供便捷选择。游客品茶购特产,民宿餐馆生意旺,“以茶兴旅、以旅促消”的画卷徐徐展开。
从品牌闪亮到市场畅通,从机制稳固到产业兴旺,龙门县、普安县的消费协作创新实践,成功探索出“品牌强农、市场活农、机制惠农、产业兴农”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其核心内涵在于以品牌化突破资源制约,将生态禀赋转化为经济优势;依托精准产销对接,构建起“市场拉动+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以消费升级为导向,倒逼产业链提质增效,实现三产深度融合。这一模式不仅让“黔货出山”成为现实,更培育出“以销促产、以产带富”的内生发展动能。“东西协作”携手前行,“黔货出山”故事正新,这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持续的“东西协作·普安样板”。
作者:余茜 郑宇翔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吴砾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