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你这草帽挺特别啊!”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桥巩镇饶伟村的地头上,村民潘大爷指着同村老张头上的草帽打趣道。只见草帽前沿印着“秸秆利用 绿色环保”八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草帽实用又长见识,(兴宾)区农业农村局发的!”老张擦着汗笑道,“现在大家都知道,秸秆不是烧不得的‘麻烦’咯,那是能卖钱的‘宝贝’咧!”
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创新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广西通过“生活用品+草帽+海报+大喇叭”的创意组合,旨在构建“入户、下地、入目、入耳”的全天候、立体化的宣传矩阵,让秸秆综合利用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深入人心,推动小农户积极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助力资源循环利用、农业绿色发展。
生活用品大舞台 宣传“入户”易普及
“以前想让群众记住秸秆宣传标语非常难,咱们就想着换个思路,找一个人人都常碰到的比如做饭、吃饭等场景,来作为宣传口。看的次数多了,自然也就容易记住了。”兴宾区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曾祥高展示着印有“秸秆综合利用绿色环保先行”和有关宣传内容的餐巾纸盒和围裙,“像这样的纸巾我们已发放了9000包、围裙10000个”。百色市田东县将宣传品选择为手提布袋、防水围裙、毛巾、塑料桶等生活用品,2025年累计发放印有秸秆宣传内容的物资3120余份。这种将宣传内容融入生活场景的创新方式,让秸秆综合利用知识随着定制生活用品迅速走进了千家万户,农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学习相关知识,秸秆综合利用普及率大大提高。
草帽雨伞活广告宣传“下地”接地气
“我们夏天下地劳作都习惯戴草帽,区里发给我们印了秸秆宣传标语的草帽,一戴上,每一个农户都成了‘活广告’!”兴宾区陶邓镇大邓村刘姐笑着说。据悉,来宾市兴宾区农业农村局专门设计制作了印有秸秆宣传标语的草帽400顶、雨伞1250把、手提袋10000个,通过借助农民戴帽、打伞、提包出行等方式,形成田间地头最醒目的“流动宣传站”。来宾市兴宾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影根介绍:“这个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效果十分显著,现在大家干活时都爱念叨‘秸秆利用,绿色环保’之类的顺口溜了,群众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接受程度大大提高。”
明白纸配大喇叭 宣传“入目入耳”全覆盖
走进百色市田阳区田州镇,墙上张贴的巨幅《绿色资源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明白纸》格外引人注目。这张采用漫画+配图形式制作的宣传海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牵头设计、会同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共同印制,生动展示了秸秆禁烧、秸秆离田收储转运和适用于小农户的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等利用途径,内容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已统一印制了30700余份明白纸海报发放给各市县,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同时提供电子版,由各市县农业农村局视实际需要自行加印。“秸秆离田收集、存储,作为原料直接售卖,可以增加收入哦!”这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统一编写、各地村委会“乡村大喇叭”时常播报的内容,充满乡土气息的宣传方式与明白纸相结合,构建起“空中+地面”的立体传播网络。
创新宣传见实效 绿色理念入人心
通过系列创新宣传,广西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29%,连续6年保持稳中有升态势。更可喜的是,群众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从“要我利用”变为“我要利用”,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宣传工作既要‘接天线’又要‘接地气’。”广西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副站长刘文奇表示,小散农户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力军,必须充分发动他们的力量,要在宣传上多出新招、实招,让秸秆综合利用宣传从“身边”走进“心间”,持续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以广大群众之力推进广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进一步发展。
作者:苏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