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将于下周末发布。
医保支付药品持续「扩容」院内制剂使用范围扩大
赛柏蓝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安徽、黑龙江、江西等地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陆续确定本地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医疗机构制剂和中药饮片。
11月24日,安徽省医保局发布《关于印发〈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新增医疗机构制剂中药饮片目录(2025年)〉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将肠宁舒颗粒等28个医疗机构制剂和开郁曲等17个中药饮片纳入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支付范围。同时,将部分药品调出目录。
截至目前,安徽省累计有217个医疗机构制剂、107个中药饮片纳入省基金支付范围。此次花红止带颗粒、芪蛭消渴安颗粒两个制剂的医保支付标准也同步调整,紫珠叶、丹蒌通痹颗粒、痛风颗粒、九味骨活胶囊、三七接骨胶囊、参地补肾接骨胶囊等调出省药品目录。

作为全国中医药产业重镇,安徽亳州的中药饮片加工、种植产业链有望迎来直接政策利好,医保支付扩容将推动当地中医药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升级。根据亳州晚报消息,1-4月全市中药饮片、颗粒制剂、院内制剂总费用1.04亿元,医保报销0.75亿元,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持续扩大。
同日,黑龙江省药监局公开征求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使用品种目录意见,遴选了71个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品种增加至调剂使用目录,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要求于12月24日前将意见反馈。

黑龙江省明确指出不同医疗机构可能新增的制剂名单以及其对应的科室,其中德顺长中医馆新增中药制剂最多(有9个),包括心脑通络颗粒、五蛭通瘀丸、归芪保肝颗粒、参贝益肺胶囊、青络颗粒、土苓祛湿止痒颗粒、槟果清疫颗粒、蛭瘀通脉丸(浓缩丸)、松竹宁心颗粒。
德顺长中医馆是一家以中医内科、骨病风湿疼痛科等为特色的专业中医机构,其入选的9个制剂均为临床应用多年的特色品种,覆盖慢性病、感染性疾病等多个领域,此次纳入调剂目录后,这些制剂将突破院内使用的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各省对中医药医保支付实行差异化管理,如安徽省规定,纳入《目录》的医疗机构制剂按乙类药品管理,个人自付比例统一设定为30%;中药饮片原则上参照甲类药品管理,不设个人先行自付比例。
地方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即将发布
从调整逻辑来看,地方医保目录的有进有出已成常态。根据《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医疗保障局令第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医保部门能够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为基础,依照国家所规定的调整权限与程序将符合条件的民族药、医疗机构制剂、中药饮片纳入省级医保支付范围,按规定向国务院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后实施。
各地调整各有侧重,如安徽更多聚焦医疗机构制剂及中药饮片、青海聚焦藏药等,国家目录与地方目录互补。
安徽此次调出的6个品种将为医保基金腾挪出更多空间,同时,安徽和黑龙江可能纳入医疗机构的医疗机构制剂和中药饮片,将解决院内制剂院内使用受限的问题,进一步释放中医药服务供给能力。动态调整下,国家医保基金提质增效,地方医保目录更贴合本地临床需求。
随着更多中药饮片、医疗制剂以及中药配方颗粒进入地方医保或集采,中医药产业格局重塑,而不同药企的应对策略与业绩表现,大不相同。
对于以中药配方颗粒及饮片为核心业务的企业而言,价格压力反馈在业绩层面。红日药业2025年半年报显示,该板块营收占比达44.07%,但同比下降5.75%,叠加毛利率下滑等因素,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6.95%。
红日药业表示,针对中药配方颗粒集采带来的风险,全面践行降本增效提质理念,通过工艺研发创新,提升供研产销全链条协同效率,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应用等举措,建立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努力提升产品利润水平,应对集采扩面带来的影响。
而一些具备资源整合与供应保障能力的龙头企业则在政策调整中抓住了增长机遇,华润三九在2025年半年报中表示,国药业务主动变革,积极拥抱集采,抓住配方颗粒联采、饮片国采带来的市场机遇,配方颗粒及饮片市占率稳步提升。
集采与医保目录调整正加速中医药行业洗牌,缺乏成本控制能力和合规基础的中小企业逐渐退出市场,而拥有GAP种植基地、规范化生产体系和全渠道配送能力的龙头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此外,新版国家医保目录拟于12月第一个周末在广州线上线下同步发布,并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医药行业变革仍在持续。
附:各地医保目录调整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