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芷珊)醫務衞生局本月14日推出「醫健通+連通支援計劃」,鼓勵私營醫護提供者採用已連通至醫健通的臨床醫療管理系統,從而將市民的醫療紀錄存入他們的個人醫健通戶口。當日亦推出「醫健通+連通認證計劃」,方便市民辨認及選擇已連通至醫健通並可為他們存放醫療紀錄的醫護提供者,協助市民建立整全的個人電子健康紀錄。截至今日,已有超過180個私營醫護提供者獲得認證,涉及的醫護服務地點超過740個,其中不少機構提供醫務化驗及放射診斷服務。
醫務衞生局首席助理秘書長林冰冰今日表示,局方於今年十月推出兩項新措施。其中「連通支援計劃」目的是提供技術支援及資助誘因,鼓勵私營醫護提供者採用經認證已連通醫健通的臨床醫療管理系統,並存入電子健康紀錄至醫健通。該計劃現已開放申請,截止日期為明年3月31日,首階段主要針對西醫,申請者需在網上提交申請表,並以醫護提供者為單位提交。參加計劃的醫護提供者及醫生必須已登記醫健通,以及醫護提供者必須使用經認證已對接醫健通的臨床醫療管理系統,目前已有5個系統供應商基本完成對接,包括應用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慕達科技集團等,同時局方仍在持續與更多市場系統服務商及有需求的機構合作,完善這一功能。
至於資助方面,醫護提供者可為每位合資格註冊醫生申請每月500元資助,用於支援系統使用及潛在成本等開支。醫護提供者最多可登記50名註冊醫生,資助最多為期12個月,當然資助的核心要求是:醫護提供者須持續於資助期內將電子健康紀錄存入至醫健通。
第二項措施則是「連通認證計劃」,目標是嘉許已達到技術要求將市民醫察紀錄存放至醫健通的私營醫護提供者、方便市民辨認及選擇可為他們存放醫康紀錄至醫健通的醫護提供者。惟醫健通並非上傳所有醫生的記錄,而是篩選醫生之間需要互通、以及診治時需參考、具互通價值的記錄,目前主要涵蓋11個類別,包括藥物不良反應記錄及疫苗接種記錄等。
此外,認證計劃會按照醫護提供者可存放電子健康紀錄至醫健通的不同程度,推出金、銀、銅章三級認證,銅章可存放最少一種電子健康紀錄;銀章可存放重要電子健康紀錄,重點針對市民日常關注的內容,如藥物不良反應可避免後續醫生開錯藥,藥物服用記錄則方便了解長者服藥情況等;金章在銀章基礎上,增加更多類別的電子健康記錄,包括可存放重要電子健康紀錄及其他電子健康紀錄。針對化驗及放射影像報告紀錄,局方特別推出「醫務化驗中心」及「放射診斷中心」專屬標誌,方便市民選擇相關服務時進行識別,若希望將相關記錄存入醫健通個人戶口,即可選擇對應的服務提供者。
責任編輯: 孫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