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当前位置:新闻 > 香港 > 正文
《南京照相館》香港開畫單日票房跑出 唐季禮:看完心裏久久難以平靜
2025-09-05 来源:香港文匯網

●《南京照相館》透過小人物守護影像證據的義舉,強調個體與民族記憶的連結。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莎莉、焯羚)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一群平民在戰亂中躲進照相館避難,並冒險揭露日軍暴行的電影《南京照相館》昨日在港公映,截至昨晚7時,《南京照相館》香港開畫日票房暫收242,152港元,拋離同為昨日開畫的日本片《8號出口》及港產片《阿龍》。香港著名導演唐季禮和嚴浩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均稱深受《南京照相館》觸動,前者讚賞電影以平實視角展現歷史重量與民族精神,認為其敘事本土、情感普世,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典範;後者則激憤於日軍侵華暴行,呼籲年輕人勿忘歷史!

●昨晚在金鐘一戲院上映的《南京照相館》上座率達八成。

名導唐季禮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表示:「看完《南京照相館》,心裏久久難以平靜。作為導演,我見過很多大場面的電影,也拍過不少動作、戰爭題材的作品,但這部電影給我的觸動卻是格外深沉。它沒有鋪張的戰爭場面,沒有誇張的煽情,而是通過一間小小的照相館,把那個慘痛的年代完整地投射在我們眼前。我常常思考電影的力量:它能否讓觀眾在兩個小時裏,不僅看到一個故事,還能感受到一段歷史的重量、一個民族的精神?這部影片給了我一個非常堅定的答案——可以。

●唐季禮表示看完《南京照相館》,心裏久久難以平靜。 受訪者供圖

「讓我特別感動的是影片的視角。它並不是站在歷史的制高點去宏大敘事,沒有大聲疾呼的煽情,也沒有過度戲劇化的表演,而是用平實、克制的筆觸,表現出一種深沉的力量。這種力量正來自普通人:照相館裏的人,他們只是想活下去,但在一次次掙扎中,他們明白了什麼叫尊嚴、什麼叫見證、什麼叫把真相留給後人。這種『從小見大』的敘事方式非常有力量,也讓我想起電影創作的本質:我們最終要觸碰的是人心。

「電影裏每一張照片都像是時代留下的證據,它們沒有聲音,卻比任何吶喊都更震撼。作為觀眾,我感受到一種無法迴避的痛;作為導演,我更感受到一種責任:要通過電影,讓觀眾記住這段歷史,讓年輕一代懂得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

●高葉在戲中飾演名不見經傳的龍套演員。

唐季禮王晶讚普世情感引共鳴

唐季禮在荷里活工作多年,也常常在中西電影的交流裏思考一個問題:世界需要怎樣的中國故事?「我認為,《南京照相館》就是一個答案。它的敘事是本土的,它的情感是普世的。人類對愛、對親情、對家園的守護是共通的,因此這樣的作品,不僅能打動中國觀眾,也一定能觸動世界觀眾。電影的價值,不只是娛樂大眾,更是讓我們去記住、去反思、去傳承。走出影院,我想起了那句常說的話:『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南京照相館》讓我們在光影之間,重新記起那些不應被遺忘的歲月。作為一個中國導演,我感到由衷的敬佩與感動。它再次提醒我們:用電影講好中國故事,不是口號,而是一種使命。願未來有更多這樣的作品,讓世界通過鏡頭,看見真實、厚重、充滿溫度的中國。」

導演王晶也認為《南京照相館》整部電影看下去好舒服,很有共鳴;題材聰明,而且電影的處理方法也比較含蓄,年輕觀眾看了感觸會比較深,可能會受影響,那是有它聰明的地方。

●王晶認為年輕觀眾看了《南京照相館》感觸會比較深。 資料圖片

導演章國明看完《南京照相館》後,覺得這部戲具還原歷史的使命,讓日本年輕一代能夠間接了解上一代在歷史中所犯下的罪行,也讓中國的新一代深刻認識到,當國家不夠強盛,就容易遭受外來侵略與屈辱。

嚴浩籌拍香港抗日電影

導演嚴浩觀看《南京照相館》後接受記者的電話訪問時仍心情激憤,他怒斥當年日軍侵華做出的殘暴行為令人髮指,禽獸不如!他認為儘管導演申奧處理電影的畫面並不太血腥,但觀眾仍可感受到南京大屠殺的恐怖之極。他希望年輕觀眾去觀看,了解一下這段恐怖的歷史,他憤憤不平道:「那時代的中國人受盡日本軍人魚肉,他們根本沒把中國人當人看待,如此殘暴對待你民族的人怎可以當他們是『鄉親』? 去日本旅遊時請不要再說『返鄉下』。你可以喜歡一個地方,正如可以去住五星級酒店放鬆,但那不是你的家,日本永遠不是中國人的『鄉下』!」

●嚴浩觀看《南京照相館》後受訪時心情激憤。

嚴浩認為日本人不但沒有反思,且因不想人知道他們的醜陋惡行而篡改歷史,他說:「雖然我們國家已強大,但我們仍要警惕他們是披着人皮的禽獸,他們隨時可以脫去衣服露出禽獸本色。」

談到香港在抗日戰爭時期也發生不少抗戰故事,嚴浩透露:「我正在籌拍一部名為《留芳頌》的電影,以真實發生的故事為藍本,講述1943年5月某夜,東江縱隊港九大隊大嶼山中隊隊長劉春祥帶領一批骨幹人員,自大嶼山東涌乘帆船前往屯門龍鼓灘開闢新的根據地,途中突遭兩艘日軍炮艇伏擊,激戰後船被擊沉,劉春祥、曾可送、林容、汪送、譚金火、溫發、劉佳等指戰員及船家梁克全家壯烈犧牲。」

先烈苦難永留痕 港觀眾觸動淚目

(記者 梁靜儀、達里、莎莉)《南京照相館》上映後,獲得香港不同年齡層的觀眾關注,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特地到觀塘一戲院訪問《南京照相館》觀眾。獨個兒來看戲的楊先生,離場時對記者表示覺得《南京照相館》很有意義,他可以從中認識以前的中國歷史,亦想起上一代中國人的辛苦和痛苦。楊先生坦言看戲時感受很深,因為他的父親曾受過當時戰爭的痛苦,所以他也看到眼濕濕,很替當時中國人受到的苦難感到傷心。至於會否帶下一代入場欣賞電影,楊先生表示其子女已長大,相信他們會另覓時間來看戲。

譚女士偕同好友結伴前往看《南京照相館》,二人均稱覺得很殘酷,她說:「我以前看過其他有關南京大屠殺的電影。覺得今次只集中講影相,戰爭場面着墨不太多,反而文戲比較多。我看戲期間都有些激動,朋友還問我『以前打仗是否真的那麼殘酷?』,我答她『以前真的好慘』。」她又感慨今時今日為何仍有戰爭?為何要犧牲人民的利益去爭奪,覺得很可怕。

不再把幸福視為理所當然

香港演員陳俊安在觀影後非常感觸,他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自言作為一個在和平年代成長的人,戰爭對他而言,既遙遠又模糊,「《南京照相館》這部電影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並非理所當然。這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千千萬萬個悲劇的縮影。那些我們時常抱怨的、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在那些逝去的同胞所經歷的絕望面前,是何等地微不足道。無論過去多久,歷史的傷痛都不應該被遺忘,更不容許被歪曲。」

他續說:「人到中年,我們常說要『向前看』,但有些事,我們必須時常『回頭望』。作為文藝工作者,我們有責任,通過我們的作品,去傳遞一些比娛樂更重要的東西。去講述、去銘記、去守護來之不易的和平,也要告訴下一代,那些不能被忘記的歷史真相。《南京照相館》不是一部輕鬆的電影,它會讓你心痛、憤怒、沉重。但我們需要這樣的電影。它像一座警鐘,時刻提醒我們:忘記,就意味着背叛。願逝者安息,願歷史永記,願我輩自強,願世界和平!」

冀以電影深化歷史教育

在香港一中學任職的梁老師看畢《南京照相館》後於網上留言︰「希望有機會帶學生來看。」梁老師向學生講述歷史的時候也曾給他們看侵華日軍拍攝的照片,但圖片文字遠遠不及電影震撼,相信學生看完才能深刻認識當時南京發生的事,理解記住這段歷史的重要性。

有香港網友留言說︰「看了《南京照相館》,內心深受觸動。」,並稱《南京照相館》是通過歷史細節帶來的心靈震撼,「特別感謝那些先烈們,他們用生命守護並留存下這些珍貴證據,讓這段歷史得以被銘記,也讓正義從不缺席。」另有香港網友稱觀影後熱淚盈眶︰「小時候聽長輩提過南京大屠殺」,強調這是所有人都該記住的過往。還有港人看後直言,片中多個場景都令她感到痛心,影片結尾的「銘記歷史,發奮自強」8個字亦令她感慨良多,她希望這段歷史能被更多人了解和銘記。

責任編輯: 張岩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