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当前位置:新闻 > 农业 > 正文
秋粮探行 | 河南精准实招助“冲刺”
2025-08-29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眼下,中原大地一望无际的沃野绿浪翻滚。正值秋粮产量形成关键期,既是秋粮生长“冲刺期”,又面临多重风险交织考验,田间管理与防灾减灾工作已至紧要关头。近日,记者跟随农业农村部秋粮生产和防灾减灾调研指导工作组走进河南,看中原粮仓如何全力夺取秋粮丰产丰收。

在新乡市延津县僧固乡沙庄村的高标准农田里,郁郁葱葱的玉米和大豆以6:4的比例复合种植,只见玉米挺拔、豆荚饱满。随手掰下一穗玉米,剖开玉米苞叶,只见颗颗饱满的鲜嫩玉米粒紧密排列。种粮大户秦春明今年流转了1700多亩土地种植玉米、大豆,他介绍:“玉米播种时使用气吸式精播机播种,实现精量播种,每亩地达到6000株。灌溉使用密植滴灌技术,水肥顺着地里铺设的滴灌带,精准喂到农作物根部,实现节水节肥省人工。”

据了解,延津县秋季农作物主要以玉米、花生为主,其中玉米35万亩、花生54.81万亩。“我们充分发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广玉米耐密植品种和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玉米生长关键环节,加大技术培训指导力度,重点做好玉米螟、大小斑病、锈病防控工作。”延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国栋说,“当前我县玉米正处于灌浆乳熟期,整体长势健壮,叶色浓绿,籽粒饱满。目前正对玉米开展‘一喷多促’。如后期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单产有望突破660公斤。”

今年,河南省发动各类主体10万个,大力示范推广合理密植和滴灌、微喷水肥一体化等技术。8月份,河南省组织全省各地开展密植滴灌技术观摩培训活动,让农民跟着学、跟着干。不久前,河南省农业农村厅首次以网络形式进行直播培训,开展密植滴灌技术学习交流、观摩培训,超75万人次观看了直播。全省滴灌、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109万亩,其中滴灌达到705万亩,为大面积单产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旱生虫、涝生病。’今年前段时间干旱,玉米病虫害有偏重发生风险。对此,除了市里统一组织的‘一喷多促’防控外,我们公司自行采购药物水肥,进行科学搭配,对流转的耕地进行飞防防治,争取秋粮实现丰收。”长垣市孟岗镇田庄村蘧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付保峰介绍,远处只见四架飞防无人机正在玉米田作业。

在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为了达到促生长、防病虫、保丰收的多重效果,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督促全省各地全力落实“一喷多促”。“‘一喷多促’是秋粮中后期有灾防灾、无灾增产的关键措施,能够实现促生长发育、促灌浆成熟、促灾后恢复、促单产提升等多重目标,特别是在今年部分地区遭遇干旱的情况下,这项措施是夺取秋粮丰产丰收的重要一招。”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全省各种病虫害累计防治1.62亿亩次,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省财政提前下达“一喷多促”补助资金1亿元,地市统筹资金8717万元,各地加快招标采购进度,完成“一喷多促”作业面积270万亩。

随着近期降雨天气增多,河南有可能要面临旱涝并存、旱涝急转的复杂局面。

为严防旱涝并发、旱涝急转造成大面积农田内涝,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河南省农业农村部门启动了农村沟渠连通集中整治,全省共投入资金51.12亿元,完成连通整治11.76万公里,基本实现了重点区域、重点农田“有沟渠、能连通”。同时,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推进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建设,储备了一批应急排涝机械。

秋粮一天不到手,田管一天不放松。河南省将继续开展奋战100天抗灾夺秋粮丰收行动,组织18个秋粮专家指导组会同各地农技人员下沉生产一线,分作物、分类型指导农民落实肥水管理、病虫防控等关键田管措施,全力夺取秋粮丰产丰收。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帅杰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