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当前位置:新闻 > 香港 > 正文
科創明Teen | 從網課自學編程到國際金獎!19歲港青自研AI助視障人士輕鬆購物
2025-07-31 来源:香港文匯網

(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盈盈)在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目標下,青年人才是其中關鍵一環。事實上,本港新一代不少年輕學生對科創充滿熱忱,期望能以自己的熱情與創意,為未來科創願景持續貢獻力量。今年19歲的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中六畢業生望月謙(Ken),開發出「A-EYE」人工智能(AI)視障人士購物助理,先後獲得多個本地及國際性重要科創獎項。他希望透過將創新意念落實,讓更多弱勢群體感受到科技的溫度,並強調實現創科理想往往始於勇敢的嘗試,形容自己會以「瘋狂」心態將所有精力投放於研發中,「只因為我希望作品能真正幫助到別人。」

●望月謙(右三)於文萊舉行的2024亞太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得到高中組金獎。受訪者供圖

藉「A-EYE」作品,Ken去年底贏得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學生創新(高中)金獎,又於文萊舉行的2024亞太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得到高中組金獎;至今年6月更獲選為「年度最佳創科達人」。其科創之路始於中三時透過YouTube影片自學編程;當時正值疫情,網課影響不少學生學習動機,他利用這段時間,發掘出興趣與天賦。

愛上編程因「沒有標準答案」

Ken與香港文匯報分享時笑言,最初對程式碼滿屏的複雜畫面亦感排斥,但抱着「玩玩看」心態接觸後,發現編程的自由與創造力令人着迷。「編程沒有標準答案,只要邏輯正確,就能實現創意,這種自由度讓我愛上了它。」除了YouTube,他還通過網絡學習其他程式設計師的開源碼,從中獲得靈感。學編程不僅鍛煉了他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讓他學會在遇到問題時不輕易放棄,「編程教會我,無論多複雜的問題,只要耐心尋找方法,就一定能解決。」

與對手交流比獎項更寶貴

透過義工活動,Ken亦結識了香港城市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張澤松,在其介紹下參加城大相關課程,進一步學習到圖像識別、AI和物聯網(IoT)技術,並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科創專業朋友,從交流中獲益良多。

Ken相信,透過科創賽事能「寓賽於學」,雖然如今榮譽滿滿,但原來其首次參賽時成績欠佳並因此深感失落。後來他逐漸明白,每名評審都有自身的喜好或想法,比賽結果並不能定義其研發成品的價值,因此他會更專注於完善產品本身,不會太在意輸贏,「參賽的目的,是要讓更多人知道我的產品,並通過他們的反饋來改進。」他還提到,比獎項更寶貴的是,在過程中結識的朋友和對手,藉彼此交流切磋讓他學到了許多。

●望月謙抱着「玩玩看」心態接觸後,發現編程的自由與創造力令人着迷。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對編程與AI的興趣,是Ken持續投入科創的最大原因,「當你對一件事感興趣時,就會願意花時間去學習和嘗試,即使遇到困難也不輕易放棄。」他強調,創新過程中最重要是認清目標,並堅信努力是有意義的,「只要你相信自己最終能做到,就能在遭遇挫折或失敗時堅持下去。」為此他會以「瘋狂」心態,投入所有精力進行研發,希望能得出真正幫到別人的作品。

盼為國家科技發展出一分力

本身是中日混血兒的Ken,於香港土生土長,對國家有濃濃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亦特別關注內地近年在AI領域的飛速進步,「網絡上有句話:『AI的競爭,主要是中國的中國人和美國的中國人之間的較量。』作為中國香港青年,我希望能為國家的科技發展出一分力。」他自豪地說。

作為國際化城市,香港在培育創科人才方面充滿潛力。Ken認為,有志科創的香港青少年,應更主動把握新興科技的機遇,與世界接軌,爭取超越其他地區的成績,「香港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可便利地接觸全球最新事物,我們如能好好把握這些優勢發揮所長,便可幫助推動香港和國家科技進步。」

即將步入升大學階段,Ken於文憑試(DSE)放榜前已藉科技發明佳績,透過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獲城大電機工程學系取錄,他希望能結合大學資源,鑽研更多硬件相關的技術知識,並在未來創立自己的公司,專注於AI領域,將科技應用於改善社會問題。

責任編輯: 何雪沫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