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車北上」實施兩年,反方向的「粵車南下」預料最快在11月登場,開放給內地居民申請自駕赴港。屆時粵車可以停泊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停車場,今年內再讓合資格粵車駛入香港市區,初期每日有100 個名額,預料每輛車可逗留三天左右。有交資委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隨著香港有關政策進一步落實,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澳門也會實施「粵車南下」政策。粵港雙方已達成共識,爭取於11月實施「 粵車南下 」的安排。(新華社資料圖片)
香港特區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中)就「 粵車南下 」會見傳媒。 (港府新聞公報圖片)
香港特區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昨(2)日宣布,粵港雙方已達成共識,爭取於11月實施「粵車南下」的安排,屆時粵車可以使用港珠澳大橋口岸的停車場,年內再安排粵車進入市區,首階段的每日配額為100個。後續將根據預約情況和公眾反應,以穩健可控「小步快走」地推進,待累積經驗、測試好系統及安排後,再增加名額。
粵車初步構想可留港約三天
至於粵車在港的逗留時間,陳美寶指,當局會與廣東相關部門商討相關安排,初步預計可逗留約三日,從而鼓勵旅客在港消費住宿。
粵車停泊方面,市區以外,粵車司機經預約之後,可以選擇將車輛泊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有1,800個泊位的自動化停車場,再轉乘禁區專車去香港機場登機去海外,或者泊車後出境到香港其他地方,有望11月可以推出。
香港運輸及物流局補充指,進入香港市區的粵車須按香港要求完成牌證申請程序並進行驗車,以及和領取車輛通行許可證,司機亦須申請香港正式駕駛執照。至於停泊於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停車場的粵車,由於不會入境香港,申請人則無須領取香港牌證或驗車。保險方面,使用口岸停車場和入境市區的粵車,均須購買第三者風險保險。
對於有人擔心會否增加交通意外風險,當局指香港本地輛交通意外比率為1.6%,而目前8,500 部持有兩地車牌的車輛的意外率0.2%,當中包括左軚車。
陳美寶認為,「粵車南下」政策將有力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融合,並帶動香港經濟發展。為此,粵港雙方正積極推進政策的實施安排,爭取今年內盡快公布具體的申請細節。
交通諮詢委員會古慶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現在香港進一步公佈「粵車南下」的具體政策,相信粵港澳三地政府一直都有就「粵車南下」進行密切的溝通,隨著香港有關政策進一步落實,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澳門也會引入該政策。
他認為,「粵車南下」的政策能否落實,最關鍵在於各地軟硬件上能否聯通,例如香港一直都關注及重視「粵車南下」,為了該政策進行了許多相應的準備,包括土地規劃停車場以及管理系統,如車輛停放位置、收費模式等均進行了大量磋商。古慶祥稱,雖然澳門未有公布「粵車南下」的信息,但建議可參考香港落實「粵車南下」政策後會出現哪些實際的情況,畢竟事前預判和磋商可能會遺漏一些細節和問題,例如來到這邊車輛的故障或保險問題應如何處理等,這些均是不少車主關注的問題。
粵車南下或吸引高端客群來澳
另一方面,古慶祥指出,現時本澳經濟環境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加上今年底衛星場也將會退場,本澳不少中小企期望有其他經濟活力進入社區,相信「粵車南下」能吸引經濟能力較強的高端消費客群來澳。若日後政策落實,預計初期會吸引時間充裕、追求出行自由度的車主。隨著相關機制逐漸成熟,再吸取香港的應用經驗,澳門做好自身的軟硬件聯通,有望對澳門社區產生正面的影響。
他又認為,「粵車南下」對於香港和澳門來說均是一個新嘗試,新開始,政策落實有助縮短粵港澳三地的交通時間,推動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目標實現,也讓更多的投資者適應在三地工作生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