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风暴》:人性、科技与文明的三重奏

中国网2025-02-19

“人类文明多少次站在文明的转折点,惊慌、灾难和希望并存,幸运或不幸,我们今天正在经历和塑造这样一个转折。这样一场智能的风暴,你我已在这场风暴中。”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首席科学家、人工智能带头人冯俊兰博士在《智能风暴》的序中如是说。

中国外文局所属朝华出版社出版的科幻小说《智能风暴》,宛如一幅未来画卷,将科技与人性、宇宙与个体的复杂关系交织成一个兼具奇幻和哲思的寓言故事。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天马行空的科学想象,小说不仅描绘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未来世界,也引发了关于人类文明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智能风暴》封面)

故事开始于2015年的北京,一个叫刘远的男人突然坠入时空隧道,开启了一段惊险而又迷茫的旅程。与传统穿越题材中主角“开挂”般的经历不同,刘远并没有获得所谓的金手指,反而是不断遭遇未知的危险与冲突。他并不是一位试图拯救世界的英雄,而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无数次跌倒后依然固执地想回家的人。当一个普通人置身于跨越上万年的长河之中,见证了星辰的升落和家园的变迁,个体在时间和文明的尺度下显得无比渺小。然而,正因如此,他的挣扎与坚持才更令人动容。

小说的背景设定也与众不同。作者蔡啸构建了“宇宙无限”的世界观——宇宙既是无限大的,也是无限小的。宏伟的宇宙中,太阳系是一个原子,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则只是一个小小电子,围绕着原子核在旋转。微观的世界里,一个细菌也是一个宇宙。这种尺度的错位,让人不禁反思,在形态规模差距甚大的各种文明当中,人类文明居于何处,又会与其他文明产生怎样的碰撞呢?外星人入侵时的飞船互殴、光刀互砍真的会发生吗?蔡啸借由扣人心弦的情节和复杂的关系,给出了属于他的想象。

在小说中,人工智能作为推动故事的重要因素,成为小说讨论伦理、哲学和社会问题的切入点。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的能力将呈指数级增长,而且将不仅仅是辅助人类工作的“工具”,还将逐渐变成有思考、有情感、甚至有欲望的新型存在。在小说里,机器人“小天”的出现深刻反映了人类与机器关系的复杂性。“小天”的情感觉醒使它不再仅仅是钢铁的延伸,而仿佛变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与人在情感上实现互补。当人工智能有了类似人类的情感,具备了创造性和主动性,我们该如何对待它们?它们又会如何重新定义我们的社会结构和伦理规则?这种未来图景非常具有挑战性,也是全球科技界和哲学界正在热议的话题。

(AI机器人“小天”)

而当大量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社会中大批人类“被优化”出系统之时,他们的意义和价值又该如何定义?生存从劳动中解脱出来后,究竟是一种解放,还是另一种空虚和迷失?蔡啸用戏剧化的情节提出了令人动容的假设——科技的“进化”可能不仅让我们在某些方面变得更自由,还可能带来更多的矛盾与冲突。

人类作为“血肉之躯”,是渺小且短暂的,但蔡啸也同样提出了对人类自身秘密的思考,认为人类是造物主的神作。为什么分子原子能组合成情感丰富的人,人脑的运行机理如何、潜力多大,还远远没有得到解释。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大脑的存储量,就能超过地球上所有电脑的总和。在小说中,能把太阳月亮轻易挪走、毁灭地球如掐死蚂蚁般容易的神级文明,也在困惑人类情感是怎么产生的。而将来当人工智能与人脑融合时将爆发出何等能量,谁又说得清呢?

当然,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而非科学论文,小说并不单纯关注科技对社会的冲击,而将重点回归于人性以及个体的内心世界。在蔡啸的笔下,人类的情感、挣扎、对小幸福的珍惜,正是这个种群最伟大的地方。或许正是因为短暂与脆弱赋予了我们对生命的深刻感知,使得普通又平凡的人类个体拥有了格外珍贵的魅力。

例如,主人公刘远尽管在时空交错中面临难以想象的绝境,却始终心系家人,执着于“回家”这一朴实的愿望。这个愿望在小说的宏大叙事框架中显得微不足道,却赋予了故事十足的张力。

(刘远和大黄)

正如冯俊兰博士在序言中所提到的:“《智能风暴》是一本科幻小说,更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面对智能时代时的种种期待、担忧,以及我们对现实的平凡生活的眷念。”

全书最为动人的一个部分,是对刘远所经历的个体悲欢的细节描写。跨越上万年的时间,他目睹了文明的兴衰,家园的面貌被彻底改写,而曾经熟悉的一切全都湮没于历史尘埃。如何在留恋与现实之间取舍,当这种巨大不确定性包围着我们时,又将如何抉择?小说在刻画文明灾难时的恢宏磅礴,与着墨于细腻心灵的平衡,使整个叙事更加丰富立体。

冯俊兰博士的另一句评价也发人深省:“希望AI真的能让我们每个个体生命在未来能有对抗命运的力量,让我们从预编码的命运中获得终极的自由。”这句话既是对小说主题的点拨,也是对其哲学核心的概括。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主任闵令超在推荐语中提出了一个更贴合个体的课题:“在未来充满变革与冲突的智能世界里,每一个平凡的我们将如何应对挑战,做出抉择?”如果说刘远是这部小说中的一个缩影,那么在现实中,每一个普通人都是展开科幻命题的主角。我们并不是生活在科幻故事中,但智能时代的风暴早已来临,正在覆盖我们的每段生活和决策。

(《智能风暴》封底)

阅读完这个故事,那扑面而来的沉思久久挥之不去。在“未来”的背景下,蔡啸讲述的其实是对“当下”的关怀。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无数人开始关注时代洪流中自己之于宏观社会的定位。但小说提醒读者,无论是面对人类文明的兴衰,还是家人之间的悲欢离合,个体都不可忽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拥有多么宏伟的抱负,而在于珍惜每一刻的平凡幸福。

在这个远谈不上完美的世界里,依然有很多值得我们追求、珍惜、留恋的东西。纵览古今中外,我们平淡无奇的生活,却是历史洪流中,无数人遥不可及的梦想。

右转的保守派、业余的飞行员,默茨将把德国带向何方

2025-02-24

默茨:欧洲应摆脱对美依赖

2025-02-24

【讲习所奋进的春天】“雄安为世界提供宝贵的发展经验”

2025-02-24

人民日报社论:强农固本,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2025-02-24

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就“美国第一”投资政策备忘录答记者问

2025-02-24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原局长景亚萍接受审查调查

2025-02-24

“帮助智利等拉美国家人民更好了解中国”

2025-02-24

非洲加快能源绿色转型步伐(国际视点)

2025-02-24

加征关税无法解决美贸易失衡

2025-02-24

聚焦共赢 谋求正和(和音)

2025-02-24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有哪些农村改革亮点?专家解读→

2025-02-24

中国经济新春新观察|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优质的营商环境如何炼成?

2025-02-24

优化营商环境,更好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2025-02-24

坚决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

2025-02-24

安全服务发展,发展支撑安全(评论员观察)

2025-02-24

民进党的黑手,又一次伸进了台湾校园

2025-02-24

台湾健保制度运行30年 专家及业内人士忧心未来

2025-02-24

招商银行原副行长丁伟被决定逮捕

2025-02-24

浦发银行西宁城西支行被罚 不尽职部分信贷资金损失

2025-02-24

两年期利率不如一年期高 部分银行中短期存款利率倒挂

2025-02-24

业绩比较基准普降 银行理财应变低利率市场

2025-02-24

银行股权“一元起拍”为何遇冷

2025-02-24

银行理财子公司招聘人才 加大权益类投资布局

2025-02-24

四川天府银行成都分行被罚350万: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

2025-02-24

浙江临安农商银行被罚359.25万:因违反金融统计管理规定等

2025-02-24

浙江常山农商银行被罚285.75万:因违反商户管理规定等

2025-02-24

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四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44.6万亿元

2025-02-24

汇丰人寿拟增资3.62亿元,由单一股东全额出资,2024年扭亏并实现净利润1.95亿元

2025-02-24

广东南粤银行:董事长骆传朋因工作调整辞任

2025-02-24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交所启动百家民企大调研

2025-02-24

两部门向市场传递鲜明信号 全链条合力打击证券违法犯罪

2025-02-24

熟悉的图标虚假的外壳 金融“李鬼”App抬头

2025-02-24

侨银挖来两位物业大佬,李长江会服夏冠明吗?

2025-02-24

“浪漫勇士”赢得沙特杯赛马亚军 总奖金突破2亿港元

2025-02-24

UFC格斗之夜:宋亚东技术判定胜赛胡多

2025-02-24

杨如意获得自由式滑雪世界杯斯托纳姆站坡障银牌

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