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悬的时光:韦嘉艺术的考古与重写

艺术中国2025-01-31

展览现场

2024年12月13日,艺术家韦嘉全新个展 《韦嘉:醉与梦》 在松美术馆启幕。本次展览由策展人鲍栋策划,汇集艺术家80件力作,涵盖布面绘画、石版画及手稿,是艺术家韦嘉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全面的个展。 展览以时间倒叙的方式展开,从2024年的最新创作回溯至韦嘉早期的石版画作品,构筑了一场从“醉”至“梦”的艺术旅程,体现了尼采对日神与酒神的审美感知状态的划分。在这一过程中,展现了艺术家对 自然、少年、天使、走兽、雕像、花园与面具等不同主题的探索,持续探讨真实的幻觉与存在的假象。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韦嘉” 这个名字始终与 “卡通一代” 这一笼统的艺术标签紧密相连。这一群体涵盖了70后80后相当一部分以卡通形象为创作主题的年轻艺术家,而韦嘉不仅是其中较早成名者,更因其作品风格的复杂多变而独树一帜。

韦嘉鲜少举办大型展览,也很少在北京艺术圈公开亮相。笔者曾于2007年对他进行过一次专访。彼时,他仍是一位意气风发的青年艺术家,清瘦的身材、明亮的眼眸、时尚的装扮,构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如今,韦嘉已步入盛年,并担任川美领导职务,但依然保持着清俊挺拔的身形。一袭紧身黑衣,搭配蓝紫色围巾,依旧散发着少年气息。不同的是,脸上多了精心修饰的短须,鬓角也添了几丝白发,为他的形象增添了成熟与厚重感。

颠覆与笃定

本次展览采用倒叙式展陈,一层展出的是他近年来具有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而地下展厅则回溯至他的早期创作,包括成名于“卡通系列”的经典之作。展览跨越不同阶段,作品风格迥然不同。笔者在观看完整个展览后,最直观的感受是:韦嘉的新作彻底颠覆了以往“卡通风格”艺术家的固有印象,昔日细腻如钢针雕琢的笔触,如今已转化为刀劈斧砍般的狂放与霸气,仿佛出自两个完全不同的艺术家之手。

明天我还爱你吗?石版印刷纸本,48×62cm,2001年

Say GoodbyeⅢ,‌丙烯画布,190×220cm, 2007年

韦嘉的创作最初始于石版画,这一阶段的作品围绕青春少年的主题,清冷、严谨,带有超现实主义的端倪。进入2000年后,他的风格逐渐成熟,标志性的“平面化、简约化人物形象”成为鲜明特征,尤其是以男孩为主角的系列作品,这些作品被评论界归为“卡通绘画”或“残酷青春”系列。

进入世纪第一个十年末开始,韦嘉的创作逐步转向自我与他者之间更复杂、幽暗的心理探索。而在近七八年间,他的风格再度发生巨大转变,借用艺术史与文明史中的经典形象,以更具表现性的语言展开创作,其中近年来的《花园》系列便是代表之一。这次展览完整呈现了韦嘉的艺术演变轨迹,使观众得以一窥其不断变化的艺术理念与表现方式。

照亮夜色无垠Ⅶ,‌丙烯画布,180×180cm,2008年

空杯醉,‌丙烯画布,190×110cm,2012年

韦嘉的个性中始终有相反的两端,或者说是一体两面,一方面他喜欢在艺术上表现内心的敏感和不安全感,另一方面他忠于当下内心的感受,不愿意被过去的自己和观众的眼光所裹挟,哪怕是他广受欢迎的作品他也不愿意重复,他的每个阶段的新作都是过往风格的颠覆。这种艺术风格的变化也是随着艺术家自身的成长,心境的变化,社会身份的变化和对外在世界的认知不断演进,这是一种面貌上由静态向动态、简约向繁复、描绘向表现的变迁。绘画质感上从干爽清冽,到潮湿黏腻,再到浓稠厚重的过程,从绘画心理上是从个人自语到与他人对话,最终到人类自身的表述。这一过程就像一条小溪,在经过幽谷河道的不断转向流变之后,最终汇集到宽广的河流。

莫奈,‌丙烯画布,120×100cm,2022年

花园,‌丙烯画布,120×100cm,2024年

尽管韦嘉的早期作品与当代创作在风格上存在巨大差异,但从本质上看,他的艺术始终超越各种现实主义范畴,更接近超现实主义绘画。他的作品无论在内容还是情绪上,都深深植根于自我内在的精神世界,并带有挥之不去的古典情怀、孤独感与英雄气质。即便是近年来表现性极强的《花园》系列,也未彻底跨入完全脱离叙事的抽象表现主义。哪怕画面因大笔挥洒而模糊不清,人物的肢体与表情趋于抽象,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韦嘉始终以自我内心为原点,由内向外地体验他人与世界。

在他的笔下,他人和世界无不带着自我精神的投射。正如韦嘉在接受《一条》采访时所言:“当我看到莫奈在花园中的一幅老照片时,我立刻被他的孤独感所吸引。”在《花园》系列中,他描绘的是晚年的莫奈——形象模糊、身材臃肿,周身笼罩着一种疏离而笃定的氛围。尽管彼时的莫奈已名满天下,却依然对镜头后的现实世界保持着某种距离与倔强。这不仅是对莫奈个人状态的捕捉,更可视为韦嘉自身精神世界的一种映射。

70后艺术家的典型和非典型

艺术家纪录片截屏

如果寻找韦嘉绘画的演变动力,可以从他身处的时代和地域特点,以及他个人的特点来考察。韦嘉具有70后艺术家的典型特征,70后这代人的少年时期没有赶上剧烈的社会运动,他们接受的是集体主义和理想主义教育,到了中青年时期,又经历了改革开放后西方现代观念、艺术流派和复杂社会规则的冲击,这些在这代艺术家身上表现出潜隐的矛盾性和复杂性。按韦嘉自己的话来说:“我们身上既残存着老一辈的理想主义,又接受了一次完完整整的打开,这其中的矛盾性可能才是我们这代人有别于其他代际的人的地方。”

韦嘉作品的独特性,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个人经历。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境优渥,曾外祖父是成都知名画家。他的童年生活在一个带有假山与池塘的宅院中,自幼便接受严格的艺术教育,学习成绩优异。然而,他也不被家长允许与同龄孩子玩耍,他的童年充满孤独与封闭感。

无处可逃‌Ⅷ‌,‌丙烯画布,140×110cm,2007年

在韦嘉坚定志向考取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时,却意外落榜。尽管他选择复读,并在第二年以第一名的成绩如愿考入川美附中,但最初的失败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不安全感。随后,他又经历了身体受伤、亲子分离等人生变故,这些或大或小的心理创伤,与他对理想与现实世界之间冲突的持续感知,共同塑造了韦嘉高度敏感的艺术触觉,他的创作也逐渐走向高度个人化,聚焦于内在精神世界的表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地域因素也是韦嘉艺术特色的一大因素,虽然韦嘉本人并不强调这一点。韦嘉身处川渝地区,川渝人松弛、洒脱、特立独行和开放包容的特点使得川渝地区自古就是文人异士辈出的天水宝地。韦嘉执教的四川美院是伤痕美术的重地,川美油画较少受制于学院绘画的包袱和教条,能更直接地借助图像视觉特性,包含带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意味的语言和图像处理方式,这可能也是韦嘉在央美四年学习后毅然返回川美发展的重要原因。

梦境剧场

草地野餐Ⅱ,‌丙烯画布,180×220cm,2006年

韦嘉的绘画往往充满耐人寻味的场景设置,无论是人造景观还是自然环境,都呈现某种超现实主义的剧场感,尤其在他早期和中期的作品中,梦境般的氛围尤为突出。在石版画和卡通系列中,他通过超常规的物体摆放和比例组合赋予画面玄思与神秘感。例如,在《草地野餐Ⅱ》中,他描绘了一对青年男女野餐的场景——草地上铺着餐布,摆放着食物,然而,一枚头骨和一把手枪的突兀存在,加上草地右侧两个比例失衡、微小的人物形象,使得原本欢愉的场景弥漫着空寂与不安的氛围。

白头到老Ⅱ,‌丙烯画布,240×190cm,2008年

远在浅野烟林,丙烯画布,200×300cm,2009年

DAD,‌丙烯画布,210×280cm,2010年

类似的戏剧性设置在他的多件作品中均有体现:《白头到老Ⅱ》——一位青春少年却满头白发,身上缠绕荆棘,时间与生命的矛盾在画面中交错;《远在浅野烟林》——一位少年骑在一只血盆大口的猛虎之上,仿佛梦境与现实的交界;《DAD》——一顶白色帐篷伫立在幽暗的森林里,上空悬挂着霓虹灯般的DAD字母,充满隐喻与暧昧不明的象征。 这些跳脱现实的场景与元素,使画面呈现出独特的叙事方式。

飞行忌Ⅱ,丙烯画布,200×150cm,2009年

光线的运用,是韦嘉营造戏剧感的重要手段。在早期的石版画和平面化作品中,他倾向于均匀而柔和的光线,投射在人物与物体上,形成类似圣象画的光晕效果。而在后期作品中,幽暗的背景开始占据画面,黑暗与光线的强烈对比,仿佛剧场灯光般制造出戏剧化张力。韦嘉的光线处理也充满变化——它时而自下方照射,时而从画面深处散射,以逆光的方式强化画面中的神秘感。到了近期表现主义风格作品中,他的笔触愈发果断,通过稠密笔触的挤压、堆叠、拖扫,以及涂鸦式的扭曲旋转爆发出来,营造出一种肆意而热烈的光影氛围。

身体叙事

在韦嘉的绘画剧场中,身体始终是心理流动的容器。从早期石板画里那些紧绷青涩的浅浮雕的青春胴体,到卡通时期带有自毁倾向的少年肉身,直至近年画布上沸腾的人体能量漩涡,艺术家用三十余年时间完成了身体书写的三重变奏。现场播放的纪录片也展示了韦嘉当下的创作状态,在他的工作室中,堆积着小山一般高的颜料桶,韦嘉的工作服上滴满颜料,艺术家用大笔刷和自己的臂膀在巨大的画布上来回涂刷颜料,艺术家身体的动势直接在画布上产生身体形象的关联。画面上虚实相生的身体群像,实则是艺术家创作姿态的镜像投射——那些被抹去面庞的躯体轮廓,那些溶解在色层风暴中的肢体断片,正在将绘画过程本身的肉身性转化为全新的视觉寓言。

大卫,‌丙烯画布,220×180cm,2020年

My Sun,‌丙烯画布,220×190cm,2018年

盖世英雄,‌丙烯画布,260×205cm,2020年

荒野恋人,‌丙烯画布,60×50cm,2020年

在韦嘉最新作品中,身体不再是个体孤独的存在,而是化作连接艺术史基因的能量载体。莫奈、弗洛伊德、大卫·林奇等各种形象,都在韦嘉建构的世界中获得再生。当浓厚的丙烯颜料岩层般的厚度覆盖画布,当艺术家用肢体运动和能量代替画笔的精确控制,绘画不再是身体的再现,而成为身体行动的转译。那些模糊了生物性与物质性的形象,既是对消费时代身体异化的抵抗,亦是对绘画本体的呈现——在颜料与血肉的同频震颤中,在艺术家毅然突破图像叙事的框架,升华为对存在本质的追问。

纵观松美术馆的韦嘉个展《醉与梦》,恰似一部关于70后艺术家的精神考古报告。当卡通一代褪去文化反叛的锋芒步入沉潜之境,这场展览以近乎宣言的姿态宣告:曾经被贴上“亚文化”标签的视觉革命,终将在绘画本体中完成其历史赋形。当卡通世代的创作者不再需要借助代际标签的庇护,当青涩的图像记忆在画布上结晶为厚重的物质存在,观众见证的不仅是绘画语言的提纯,更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一次范式转换——在韦嘉这里,从自我内在精神世界的视觉经验,到对绘画本体的不断探索和叩问,或许正是韦嘉作为七零后艺术家献给时代的一个阶段性的答案。

展览持续至2025年3月9日。

(作者:刘鹏飞)

干劲儿十足!一起“打卡”中国空间站周记 太空生活忙碌而充实

2025-02-23

春运期间长江干线客运量同比增长25%

2025-02-23

航行警告 北部湾海域实弹射击训练

2025-02-23

“大力水手”+“深海巨人” 我国再添海上风电安装利器

2025-02-23

我国将打造重点灾害带1小时航空应急救援响应机制

2025-02-23

每周质量报告丨佩戴助听器后听力为何还会下降?别慌,原因在这里!

2025-02-23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放弃高薪 毅然返乡 他的青春答卷太惊艳

2025-02-23

节后错峰游搅热“春日经济” 文旅市场迸发新活力

2025-02-23

春菜陆续“上新” 百姓“菜篮子”增添专属的“春天味道”

2025-02-23

把好新时代强军“身体关” 2025年春季女兵征兵体检工作陆续开展

2025-02-23

人勤春来早 开工干劲足丨护航实体经济!以“真金白银”为企业加油

2025-02-23

(粤港澳大湾区)港珠澳大桥创开通以来春运客流车流新纪录

2025-02-23

【牢记嘱托·看见美好中国】让北国冰雪释放新“热”力

2025-02-23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以青春之名 赴西部之约

2025-02-23

全民网购,实体店的未来在哪里?(读者点题·共同关注)

2025-02-23

新能源发电让这里“风光”甚好

2025-02-23

俄副外长:俄美代表第二轮会谈将在利雅得举行

2025-02-23

约旦专栏作家:中国外交坚持和平、理性,具有战略定力

2025-02-23

赖清德邀请绿营民代在办公场所烤肉遭舆论批评

2025-02-23

粮食的“粮食”,如何减“肥”增效(春耕进行时)

2025-02-23

俄副外长:俄美代表第二轮会谈将在利雅得举行

2025-02-23

俄乌冲突延宕三年 战场态势进入关键节点

2025-02-23

以色列国防军空袭黎巴嫩南部真主党军事基地

2025-02-23

西安和吉隆坡往返航班23日开通

2025-02-23

小包裹折射中国经济澎湃动能 “货畅其流”美好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2025-02-23

2025年春运全国铁路治安平稳有序 多举措为旅客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2025-02-23

巴菲特旗下投资公司2024年净利润下降

2025-02-23

四川成都简阳市发生2.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2025-02-23

《哪吒》港澳上映引爆文化认同 电影热映带动“游中国”升温

2025-02-23

春运期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5.13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2025-02-23

新装备“志存高远”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

2025-02-23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就澳方炒作中方舰艇编队演训活动答记者问

2025-02-23

美国宣布将限制与中国的双向投资 中方明确回应

2025-02-23

多地积极应对雨雪降温天气 守护平安出行路

2025-02-23

开工潮火热 信贷政策“组合拳”为实体经济添动力

2025-02-23

王毅在访问英国、爱尔兰并主持联合国安理会高级别会议、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及二十国集团外长会后接受中国媒体采访

2025-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