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春节过后,各地企业纷纷开启 “开工模式”,有的企业订单已经排到了6月份,很多企业都在加班加点满负荷运转。火热的开工潮背后,是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组合拳”在发挥作用。
在天津,政府部门推出“科技-产业-金融”新循环试点,鼓励银行机构主动对接12条重点产业链企业,对有需要的企业通过提供中长期贷款、降低利率或续贷支持等方式,打通金融惠民利企的“最后一公里”。
在江西,政府与银行携手创新推出“数据授信”模式。政府提供企业税收、用电、订单等12项经营数据,银行依此为企业“量体裁衣”订制信贷方案,让信贷平均审批时间减少70%。
围绕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25年央行将打出“择机降准降息”这张关键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与此同时,2025年,央行创设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将持续优化升级。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称:“目前,央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1000亿元等,2025年这些政策工具将更好发挥作用。”
同时,贷款利率也是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1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仅为3.4%左右,企业贷款负担轻了,能更好地放开手脚发展。央行也表示,2025年将持续强化利率政策执行,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为促消费、扩投资创造有利的利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