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朴拙之心 绘水墨新境——“静水流深”杜大恺艺术展亮相清华艺博

艺术中国2025-01-20

开幕式现场

2024年1月18日,“静水流深——杜大恺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汇集了杜大恺自2006年至2024年间创作的210余件套作品,涵盖纸本水墨、纸本水彩、出版物及手稿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了这位中国新水墨代表人物跨越半世纪的艺术历程,和他对传统水墨现代性转化的独特贡献。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右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左一)为杜大恺颁发捐赠证书(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墨韵新生:从装饰艺术到新水墨

“我画水墨始自1990年,那年我四十七岁,太晚了……中国画很冷,不属于年轻人,四十七岁才斗胆走进它的世界,晚则晚矣,也似乎早不得”——在展厅的自述中,杜大恺是这样回顾起自己的水墨之路。

展览现场

1943年,杜大恺出生于河南叶县。1978年,他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从祝大年先生攻读研究生学位。在这之前,他已在青岛贝雕工艺品厂担任了15年的美术设计。求学期间,他参与了首都国际机场壁画《巴山蜀水》的绘制工作,并在留校后担任装饰艺术系副主任。从此,他成为中国公共艺术领域里最重要的创作者之一。

展览现场

正如他在自述中所言,在水墨之前,“我画油画,画水粉水彩,画重彩,画壁画,画连环画,画插图,很杂”。然而,正是这种广泛的艺术涉猎和早年从事装饰艺术创作的经历,使他的水墨作品带有独特的形式构成与设计感。在著名美术评论家张晓凌看来,这种丰富的艺术储备,“决定了杜大恺艺术认知结构和实践方式的开放性,而其中不断酿造的革新意识,则使他注定要成为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并加以探索的人”。

《梦里难觅此山水》杜大恺 纸本水墨设色 75cm×146cm(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青山如屏迎人立》杜大恺 纸本水墨设色 250cm×237cm 2012年(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潭深影亦深》杜大恺 纸本水墨设色 199cm×103cm 2012年(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正如在《梦里难觅此山水》《青山如屏迎人立》等作品中,杜大恺运用点、线、面来构建画面空间,通过线条的造型变化表达意境,既不失中国水墨特有的流畅与灵动,又具备西方绘画线条的力量与节奏。同时,他运用点、面的结合来丰富视觉层次,使得画面更加立体生动,更加富于现代感。他在采访中提到,时代的变化太快,只有质的变化,才能让中国水墨跟上时代。而他,也倾其一生践行自己“不重复古人、不重复他人、不重复自己”的艺术追求。

展览现场

心象写意:回眸村舍田畴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曹意强将杜大恺艺术评价为“以平常之心,画平凡之物”。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美感和情趣,无论是乡村、花果、动物还是人物,都能在他的笔下焕发新生命。这份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平凡事物的热爱,使他的作品充盈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质朴真实的美感。而在这其中,他尤其眷恋乡村的风景。

《梅州行之一》杜大恺 纸本水墨设色 123cm×248cm 2015年(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梅州行之二》杜大恺 纸本水墨设色 123cm×248cm 2015年(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梅州行之七》杜大恺 纸本水墨设色 248cm×123cm 2015年(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在古代山水画中,村落通常只是山峦与林木之间的点缀,而在杜大恺的作品中,乡村却以中景和近景出现,成为画面的主体。通过色块的拼贴与墨韵的调和,甚至那些现实中略显丑陋的现代房屋,也多了一份淳朴与和谐。正如《梅州行》系列,他先用线条勾勒房屋结构的疏密与节奏,再用淡墨或色彩加以渲染,构成体积与空间。他常常用淡墨来调和大面积的色彩,与局部的纯色或留白的天空形成对比,传递出属于中国山水那种雅致而沉静的气质。

《匡山辛夷花开时》杜大恺 纸本水墨设色 61cm×400cm 2012年(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行走世界:融中西于一炉

杜大恺是一位旅行者。他的艺术足迹遍布欧洲、亚洲及南北美洲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一过程中,如何用带有中国文化属性的水墨来表现异域图景,是他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

《欧洲街景之三》杜大恺 纸本水墨设色 66cm×97cm 2011年(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爱尔兰之二》杜大恺 纸本水墨设色 65cm×95cm 2013年(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正如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张敢提到,区别于传统中国建筑线条的融合感,西方建筑更多带有理性气质,因而当艺术家尝试用中国笔墨来表现西方建筑空间时,便需要推敲一种新的笔墨语言。在实践中,杜大恺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和线条的勾勒转折营造空间感,并穿插一定程度的光影效果增强画面立体感与真实感,在不失水墨韵致的同时,成功捕捉和传递出那些隐藏于异域风景背后的文化精神气质。正如《欧洲街景》系列和《爱尔兰》系列,他以传统笔墨为主轴,参以西方现代绘画方式与元素,并辅之以现代设计意识,从而促成新图像、新笔墨形式的诞生。在其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艺术家的挥毫泼墨,更是一种超越中西,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梦回爱琴海》杜大恺 纸本水墨设色 89cm×356cm 2012年(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在杜大恺看来,“朴实是人生的最为崇高的品质,也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无论为艺为人,他始终怀揣一颗朴拙之心,走到了“静水流深”的境界。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依然在为教书育人而忙碌,也始终在艺术之路上躬耕不辍。本次展览开幕式上,他慷慨捐赠了60幅作品,用来支持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发展和推动美育教育。

《静水流深》杜大恺 纸本水墨设色 250cm×720cm 2016年(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八十春秋,唯丹青,常念我,喜与忧。”开幕式上,杜大恺讲到,“当一个老人活到80岁的时候,常常是被人遗忘的”。但因着与丹青的缘分,他会被记住,被惦念。(文/王尔晴)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蒙古》杜大恺 纸本水墨设色 123cm×245cm 2018年(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傣家集市》杜大恺 纸本水墨设色 78cm×48cm 2011年(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1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月升0.17%按年升0.57%

2025-02-24

樓宇維修基金去年批512宗資助涉458幢樓宇共批出5,500萬元

2025-02-24

智能科技如何重塑澳門的未來

2025-02-24

岑浩輝:關顧民生政策積極考慮調升多項津貼

2025-02-24

就編製本年度施政報告岑浩輝聽取歸僑總會建議

2025-02-24

市政署義工隊新春關懷長者十五年間義助六千五百人次

2025-02-24

2025MIECF3月底舉行首發平台探索綠色商機

2025-02-24

餐飲業智能升級計劃抽籤揭曉50門店及十中央廚房獲資助

2025-02-24

科技助中小企升級轉型餐飲業智能升級推廣周五舉行

2025-02-24

政府斥三億刺激社區消費議員籲推中長期振經濟措施

2025-02-24

海南:加强耕地保护 提升耕地质量 完善占补平衡

2025-02-24

北交所公司业绩预喜频传 多因素助推盈利水平提高

2025-02-24

深化国际业务布局 “A+H”上市热度不减

2025-02-24

上交所启动百家民营企业大调研 增强民企发展信心

2025-02-24

科技主线热度持续高企 板块内部轮动或加速

2025-02-24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对我海事、物流、造船等领域宣布拟议限制措施答记者问

2025-02-24

受权发布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2025-02-24

新华社消息|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2025-02-24

激发乡村全面振兴澎湃动能——中国经济圆桌会聚焦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

2025-02-24

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 一号文件释放了哪些新信号?

2025-02-24

“大力水手”+“深海巨人” 我国再添海上风电安装利器

2025-02-24

干劲儿十足!一起“打卡”中国空间站周记 太空生活忙碌而充实

2025-02-23

春运期间长江干线客运量同比增长25%

2025-02-23

航行警告 北部湾海域实弹射击训练

2025-02-23

“大力水手”+“深海巨人” 我国再添海上风电安装利器

2025-02-23

我国将打造重点灾害带1小时航空应急救援响应机制

2025-02-23

每周质量报告丨佩戴助听器后听力为何还会下降?别慌,原因在这里!

2025-02-23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放弃高薪 毅然返乡 他的青春答卷太惊艳

2025-02-23

节后错峰游搅热“春日经济” 文旅市场迸发新活力

2025-02-23

春菜陆续“上新” 百姓“菜篮子”增添专属的“春天味道”

2025-02-23

把好新时代强军“身体关” 2025年春季女兵征兵体检工作陆续开展

2025-02-23

人勤春来早 开工干劲足丨护航实体经济!以“真金白银”为企业加油

2025-02-23

(粤港澳大湾区)港珠澳大桥创开通以来春运客流车流新纪录

2025-02-23

【牢记嘱托·看见美好中国】让北国冰雪释放新“热”力

2025-02-23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以青春之名 赴西部之约

2025-02-23

全民网购,实体店的未来在哪里?(读者点题·共同关注)

2025-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