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丁寧)10月6日下午,由香港文聯支持、香港美協協辦、民政事務總署資助、香港傳統技藝拓展(慈善)有限公司主辦的《慶祝國慶 紙·緣 ~ 紙文化系列展覽二》開幕典禮在香港大會堂舉行。主禮嘉賓包括香港傳統技藝拓展(慈善)有限公司主席林戈、會長胡敬清,立法會議員馬逢國,香港美協主席林天行,香港文聯常務副會長余昭科,香港民協主席鄭培凱,香港警察書畫協會主席李雅麗,香港警察工藝會副主席呂貞賢,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幼兒教育服務總監鄧明慧。
香港傳統技藝拓展(慈善)有限公司主席林戈致辭表示,「今天活動順利舉辦,要感謝香港傳統技藝拓展協會胡敬清會長團隊、劉延山先生團隊、賈培智先生團隊的友好合作,經過一年的籌備工作,今日將全國各地一百多位藝術家近二百幅優秀作品展出給香港市民欣賞。」
香港民協主席鄭培凱致辭表示,「紙在中國文化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物,在人類文化中也是一項了不起的重大貢獻。紙有一種非常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就是剪紙、折紙這類與紙本身相關的紙藝術。今天,我們看到這些非常優秀的作品,這不僅是對非物質文化傳承的良好展現,而且在中國文化的非遺層面,也應該繼續將其發揚光大。」
剪紙作品內涵豐富 展現地域文化
藍韻剪紙工作室負責人許永明來自浙江省海寧市,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因地域不同,各地剪紙藝術家的作品在表現形式上有差異,我們以藍印花布為特色,偏向素色,契合江南水鄉的審美。」他介紹了自己團隊的作品《荷韻鯉勝 年年富餘》,以江南水鄉藍印花布紋樣為基礎,融入浙江細紋刻紙紋樣,還結合了浙江海寧燈彩的針織技法(用刻刀刻出針織眼效果)。他們共帶來五幅作品,圍繞「五福五瑞圖」構思成一個系列,手法豐富,整體風格大氣。
渤海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研究生劉子淇是劉延山的學生,他介紹了自己的作品《瓜盧嬤嬤降福祿》,作品以「嬤嬤人」為主體,搭配輔助花紋,採用「剪刻」與「襯色」結合的主要形式。整體用大紅色作為襯色,同時融入滿族文化中象徵吉祥厚重的黑色。劉子淇說:「主體『嬤嬤人』源自東北滿族窗櫺上的形象,一是代表祖先,二是代表山神。輔助元素包含芍藥花、葫蘆、蝙蝠側影、紋飾等,芍藥花是東北純天然植物,葫蘆寓意福與祿,蝙蝠側影則呼應滿族『五福抱財』,既表祝福,又象徵『財』。紋飾上,生殖紋寓意多子多福、子孫延綿;柳葉紋作為則輔助紋飾。服飾細節方面,盤扣採用東北滿族服飾樣式,有釘子扣、斜形扣,『棋牌頭』是滿族服飾標誌。」
賈培智工藝品工作室負責人賈培智來自山西省陽泉市,他帶來了作品《抓髻娃娃頭頂貴》:「這是具有濃厚山西地域文化特色的剪紙作品,山西有一個說法是『抓雞娃娃頭頂櫃,好日子一輩又一輩』。娃娃頭頂桂花,手持『九石榴一佛手』,寓意『守住爹娘永不走』,寄託對父母平安健康的期盼。剪紙的整體造型似兩條蛇圍合形似大石榴,上半部分包含『福壽雙全』『福在眼前』『蛇盤兔 必定富』『喜鵲登梅 喜上眉梢』等吉祥元素。下半部分『豬嘴掀石榴』,寓意『享福在後頭』。」賈培智表示,山西剪紙遵循「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原則,每一個剪紙圖案都有專屬寓意,且均為吉祥寓意。
衍紙作品表達對傳統文化欣賞
賈培智工藝品工作室成員郭祖揚亦帶來作品《瑞獅耀彩鸞鳳和鳴》,他說這幅剪紙以「太平盛世」為主題,歌頌現代美好生活,貫穿「源遠流長、綿綿不斷、生生不息」的理念,契合中原文明與中國人的思想價值觀。作品包含水陸空三部分元素,水中元素以金玉滿堂和魚戲蓮为代表:「『金魚』諧音『金』,『水紋』代表池塘,兩條金魚以少代多象徵『滿池塘』,即『金玉滿池塘』,寓意富貴吉祥。魚代表『陽』,蓮花代表『陰』,體現『陰陽相生、化生萬物』的中國本源哲學,呼應中原文化源遠流長。陸地則是聚寶盆元素,含五果花、四季花等,五果花包含石榴、佛手瓜、桃子、柿子、金瓜,對應俗語『五果爭先,官上加官』,祈求官運順遂。四季花則包含牡丹、蓮花、菊花、梅花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寓意『四季平安』,整體聚寶盆區域合為『事事如意』。『蝙蝠』象徵『福在眼前』,補充美好寓意,雖未著重放置元寶、錢幣,但通過果實與花卉傳遞富足感。」天上元素則是丹鳳朝陽,鳳凰象徵太平盛世,只有在盛世才會出現,點明作品歌頌時代美好的核心主旨。
與剪紙作品不同,衍紙藝術家、非遺傳承人岳肖霞帶來的是衍紙工藝品,「衍紙作品作品是以紙條為基礎材料,紙條有寬有窄,通過不同捲法、工具塑形及色彩明暗排列,將紙條捲起來,如松捲、眼睛捲、水滴捲等,並拼接成作品,部分作品會添加珍珠等輔助材料。衍紙不屬於剪紙門類,因同屬紙工藝,故常一同展出。」她此次帶來多幅作品,其中一副是《國色天香》,取材於京劇《貴妃醉酒》片段,其尺寸較大,技法豐富,包含眼睛捲、方形捲、月牙捲、水滴捲等多種捲法,及半球工具塑形,融合國花牡丹與京劇花旦元素,耗時兩周製作而成,以紙藝形式表達對京劇這一傳統文化的欣賞。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