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2025年暑期档电影市场持续升温,随着《罗小黑战记2》《浪浪山小妖怪》等动画电影的热映,相关线下的联动活动也吸引了不少人。
在浙江省博物馆,“浪浪山小妖怪”主题展与影片同步开展。小猪妖住所、双狗洞、凤鸣轩等场景,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影片中的片段。此外,展览还结合影片剧情,通过VR等技术设置了多个主题游戏,让观众和小猪妖一起打怪升级共同“取经”。
据介绍,主题展每天都能吸引近千组家庭组团参观。
在上海,全国首家动漫主题影院2025年6月正式运营。2025年暑期,为配合《浪浪山小妖怪》的上映,影城变身“浪浪山”乐园。观众在观看电影之余,可以与“小猪妖”合影互动,参与观影分享会,还可以完成集章打卡的游戏活动。
电影《罗小黑战记2》还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文旅部门、电影院线合作,推出包括露天放映、展览、游戏互动及多元集市在内,逛、买、拍、玩“一条龙”的主题快闪活动。电影衍生品持续热销 爆款IP带动二次消费
除了丰富多彩的“电影+文旅”线下联动活动,2025年暑期档,热映电影的周边衍生品销售更是火爆。由爆款影视IP带动的二次消费,正在成为文化消费增长的新引擎。
2025年夏天,随着国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持续刷新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电影相关衍生产品的销售也越来越火爆。
在浙江杭州一家玩具店内,慕名前来《浪浪山小妖怪》展台拍照打卡的顾客络绎不绝。据导购人员介绍,店内目前“浪浪山”的大部分款型已售罄,系列玩偶上线3天就卖出了1万多件。
而在上海,这家影院入口处的周边店,在《浪浪山小妖怪》上映首日的文创周边销售金额高达周末同期的4倍。
据网络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暑期档电影衍生品收入同比增长120%。“谷子经济”成为消费新引擎
这些动画IP的周边衍生商品,也被现在的年轻人叫做“谷子”,其来源是英文单词“Goods”的音译。近年来,随着国产动漫、游戏IP的崛起,以及年轻人的“悦己”需求,“谷子经济”发展迅猛,正成为驱动文化消费的新引擎。
《浪浪山小妖怪》衍生产品中销量最好的品类之一就是玩偶系列,无论是小猪妖还是蛤蟆精,每个角色都被生动还原,细节处理也十分到位。
在细节上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超高还原度为人们带来的情感满足,让浪浪山小妖怪系列玩偶还在预售时就做到了3天超1万件。目前,工厂已在生产第3批玩偶。
据介绍,电影《浪浪山的小妖怪》在创作阶段便同步启动了周边衍生品的延伸开发,电影正式上映前,IP全产业链开发已全面落地。
截至目前,自研文创品牌共计推出207款衍生品,授权衍生单品超400个,覆盖毛绒潮玩、文具礼盒、拼图卡牌等多元品类,这些产品已经从“观影附加品”升级为“抢手文创”。“内容创作+衍生开发”促动画产业良性循环
2025年暑期档,多部国产动画电影的热映与周边产品消费的增长,形成了“观影热潮带动消费、消费反哺IP热度”的联动效应,这些也促进了动画产业的良性循环。
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影产业正经历结构性变革,从依赖单一票房产出转向多元化营收模式。以经典国产动漫IP《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例,其衍生品收入占比高达70%,远超30%的播出版权收益。而《浪浪山小妖怪》在2025年暑期档,贡献了近30%的衍生品收入。
动画电影非票房收入的提升不仅缓解了影视制作风险,更推动电影从内容生产向文化消费生态延伸,促进了新消费场景升级。
随着动画电影非票房收入占比的逐渐加大,当前,不少IP的衍生品收入已反哺了续作的开发,形成“内容—衍生—内容”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