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老人去世一年半才被發現!香港擬建長者資料庫避免悲劇重演

香港文匯網2025-08-08
●事發現場為葵涌葵盛東邨盛逸樓。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美玲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唐文)葵涌再揭發獨居長者離世無人知,陳屍住所化成白骨的悲劇。前日(6日)房屋署職員到葵涌葵盛東邨盛逸樓一單位,試圖聯絡單位內一名77歲姓袁獨居女住戶執行富戶政策時,破門而入竟發現袁婦屍體腐爛化骨倒臥於客廳床上,於是報案求助。警方根據單位內一張2023年11月的購物單據推算,袁婦已死去一年半。據悉,袁婦患有抑鬱症,丈夫兒子已移居外國。房署自去年多次造訪食閉門羹,因單位沒有發出異味而未有為意。今次已是該區一年內第二宗獨居長者倒斃家中化骨才被發現事件,特區政府已意識情況,計劃建立跨部門長者資料庫,讓各部門高危長者資料互通,社福界促請加快建設資料庫。

據悉,女死者姓袁,生前患抑鬱症超過二十年。她被發現時,已化成白骨的屍骸倒臥床上。消息指,死者是房屋署轄下富戶政策的調查對象,房屋署曾於2024年10月向她發出通知要求解釋資產來源,但一直不獲回覆。今年6月,房屋署向事主發出遷移的指示,也不獲理會。

●發現獨居女長者陳屍住所化成白骨的單位。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友光 攝

破門而入見骸骨揭發事件

前日早上,一名林姓房屋署助理經理聯同警員到達上址單位擬進行回收單位行動,他們拍門無人應門遂破門入內,赫然發現女事主倒臥客廳的床上,屍體嚴重腐爛及發黑幾剩骸骨,馬上報警處理。

其後警員在屋內調查,沒有發現任何打鬥痕跡,所有門窗緊鎖,初步相信案件無可疑。警員並在屋內尋獲一些購物單據,顯示最近的購物日期是2023年11月底,估計老婦死去逾一年半,不排除於2024年10月房屋署向事主發出通知時,事主已離世,但一直無人發現。警方遂聯絡死者兩名兒子了解事件,遺體由仵工舁送殮房安排檢驗死因。

●事發單位被臨時用鐵鏈鎖上。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友光 攝

鄰居:一直無察覺有異味

鄰居張婆婆表示,二十多年前入伙時,袁婦已經獨居,曾向張婆婆訴苦指與3年多前移居外國的丈夫及兩名兒子關係欠佳。不過,張婆婆形容袁婦「有很多朋友」,不時與友人四處外出遊玩。最近一年多,張婆婆不再見袁婦出入,其間一直沒有察覺單位傳出異味或異樣。

房署職員多次上門並無回應

街坊李婆婆及賴婆婆形容事件「好慘」之餘,另一名街坊范婆婆表示,獨居長者一旦生病、或突然暈倒,求助無門,「又怎會有時間讓你大聲叫或致電求助。」居於葵盛東邨多年的曾婆婆指出,該邨居有許多從舊葵涌邨遷至的獨居長者,而該邨不時有義工探訪。

她憶述,一次在家中突然跌倒無法站起身,慶幸能勉強爬往附近,在枱上拿取手機致電女兒求救。她認為,事件中的女死者可能在家中跌倒昏迷,失救釀成悲劇。

房屋署回應表示,對事件感到十分難過,根據該署紀錄,有關單位戶籍內只有女戶主一人,無欠租紀錄。 由於女戶主沒有如期交回2024年10月發出的居住情況申報表,人員曾多次透過不同途徑嘗試聯絡戶主,包括致電、於不同時段上門家訪、發出通知書、聯絡社會福利署等。該署亦有聯絡戶主的親屬尋求協助,但始終未能及早發現此不幸事件。職員每次到訪該單位門外,並沒有嗅到異味,過去亦未接獲與該單位有異味或其他問題的投訴。

社會福利署發言人回覆指,署方會嘗試聯絡涉事長者的家人,並按其福利需要提供適切協助。

翻查資料,今年5月7日,警方亦接獲房屋署職員報案,指在石籬一邨石安樓一單位發現一名男子倒斃屋內。警員到場在屋內洗手間的馬桶上發現一副骸骨,經調查相信是獨居該單位二十五年的83歲丘姓男死者,他生前患有糖尿病及高膽固醇,需定時覆診。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衛東指出,截至2023年全港有約55萬純長者戶(包括獨居及雙老家庭),但具體數據分散於房屋署、社署及醫管局等部門,部門之間資料不能互通。

他認為,當前迫切需要建立跨部門長者資料庫,「房屋署掌握公屋長者戶資料,社署了解私樓長者情況,醫管局則有長者長期病患紀錄。如果能透過IT技術融合這些數據,建立一個統一的長者資訊網絡,就可以精準識別高危長者,例如多病或行動不便的群體。」

●伍志華建議政府可在內部建立獨居長者名冊。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友光 攝

關愛隊識別有需要者 長者中心提供支援

社會福利署發言人指出,該署上月中在觀塘及沙田區推出試點計劃,利用房屋署的住戶資料和社署安老服務科資料系統內的長者個案資料,識別出居於公屋而缺乏社區支援的獨老及雙老住戶,以及護老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社署已資助及委託「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支援長者及照顧者計劃」下的關愛隊接觸及探訪這些住戶,向他們表達關懷及介紹支援服務,並轉介他們至就近的社會服務單位、安裝平安鐘等,以加強他們的支援網絡,便利他們在緊急時尋求協助。

另外,社署已在全港設立214間長者地區中心和長者鄰舍中心(長者中心),在地區層面為長者提供多項支援服務,包括輔導、協助處理長期護理服務申請、情緒支援、社交及康樂活動、膳食服務和護老者培訓。長者地區中心亦設有長者支援服務隊,透過外展及社區網絡,識別獨居、隱蔽、健康或居住環境欠佳、有經濟困難等有潛在服務需要的長者,並為他們提供適切援助。

社工:標籤需不斷更新

有社工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建立資料庫是一項要持久進行的工作,而高危長者、照顧者的標籤並非一成不變,需要不斷關注更新,「一般而言,隱蔽長者是因為自身性格、長期病、身體機能等,不參與社區活動。像是經常去長者中心的老人家,就不是隱蔽長者,屬於活躍長者,但他們如果因為某些原因,不再經常來,身體狀況差了,也有可能變成高危。」

民建聯葵青區議員伍志華昨日表示,據了解,該女事主性格較為沉實,平時甚少與鄰居聯絡,親人俱長居外地,彼此較少接觸。由於女事主是綜援戶,社署因良久未能與她見面及聯絡,故在今年6月取消其綜援資格。根據資料,初步未有女死者的求助紀錄。

他形容,葵盛東邨是一條老邨,大部分住戶俱是長者,為防止類似悲劇,他建議政府可在內部建立獨居長者名冊,定期有探訪隊上門探望長者。亦可增加科技的應用,例如坊間已有可偵測到長者呼吸及心跳的儀器,若發現心律不正,可在中央系統即時察覺,避免錯過黃金救援時間。

另外,政府與議員辦事處之間應建立溝通機制,在知道有獨居長者戶時,可增撥資源及人手定期探訪,以及增撥人手成立專責探訪隊,結合地方資源「掃樓」探訪及支援長者戶。再者是加強宣傳力度,包括區議員辦事處聯同民政處、關愛隊、社署及房署,發揮鄰居之間守望相助的精神。

●觀塘區關愛隊出動,為長者提供陪診服務。觀塘區關愛隊Fb圖片

兩區試找出隱蔽長者 區議員倡擴至全港

除獨居長者外,涉及照顧者的慘案近年屢次發生,例如2023年觀塘一名60歲保安員及其82歲臥病母親被發現雙雙倒斃家中,疑因照顧者先逝無人照料所致。社署與房屋署合作於上月以沙田及觀塘為試點,安排關愛隊上門探訪未在長者中心或社福機構登記的公屋「單老」及「雙老」家庭,提供適切協助。

觀塘區議員柯創盛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現時觀塘的關愛隊與社署合作,主動走進社區尋覓隱蔽長者,期望透過探訪和互動,建立與長者的關係,觀察他們的居家環境及生活需要。他強調,一宗悲劇已經嫌多,希望計劃可盡快擴展至餘下十六區,盡快找出有需要長者。

柯創盛說:「第一步是尋找和發現這些長者,與他們建立緊密關係,然後觀察他們生活上有何需要幫助之處;第二步就是針對需要提供支援,例如協助買菜、陪診或提供心靈關懷。」

對於有建議指,可按以往設立的互委會架構為藍本,重啟類似的社區組織,柯創盛卻認為,社會上已有不同機構及民間資源,應注重加固現有安全網,而非重啟互委會。

老街坊:若有政府人員上門探訪最安心

對於葵盛東邨發生獨居長者離世逾一年半無人知而化成白骨的悲劇,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到該邨向老街坊了解,他們大部分表示不清楚有關事情,被問及假如獨居在家,突然不適或暈倒如何自救,街坊李婆婆及賴婆婆俱表示會即時致電家人,或向鄰居甚至報警求助。

居於葵盛東邨多年的曾婆婆指出,若有身體不適,會致電跟進的社工,危急時甚至會報警求助。對於若能有多些社福機構或房署人員上門探訪,會「最好」及感到安心。「我每星期都會有義工或家人探訪。」

●左起:一線通守護卡、無線平安鐘、智守護App。 長者安居協會網站圖片

科技界人士倡資助長者裝智能家居系統

根據統計,過去十二年香港至少發生6宗獨居長者倒斃家中化為白骨事件。科技界人士認為,特區政府可以科技手段預防長者失救悲劇。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獨居長者屬弱勢群體,在很多居家場景都可能發生意外,「例如有的老人家跌倒了,起不來,又沒辦法通知救援,就會非常危險。」他指,平安鐘是保護獨居長者的常用工具之一,建議政府資助長者安裝,同時推廣配備心跳監測功能的智能手錶等,有關設備能即時偵測長者心跳異常或停止,從而及早發出警報。「現在的智能裝置已經可以做到即時發出通知,大幅提升長者救援機會。」

浴室或廁所可裝動作感應器

方保僑並建議政府可在財政許可下,資助高危長者戶安裝智能家居系統,透過動態感應器(motion sensor)或防跌裝置,監測長者在家中是否發生跌倒等意外。「例如在浴室或廁所安裝動作感應器,若偵測到長者跌倒或長時間無活動,系統便會自動響起警報,通知救援人員。」他表示,這些智能裝置需要一定成本,但相比人手巡查,能更有效率地覆蓋大量獨居長者,減少失救。

水電使用異常,可否作為甄別指標?例如水錶安裝感應器,一旦偵測到長期沒有用水,會發出警號。方保僑認為,理論上可行,但發現時通常已經在悲劇發生後,難以起到預防作用。「沒有用水、用電的情況,如果能被發現,至少要一天或幾天時間,對於救援來說不夠及時,不如穿戴裝置有效。」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衛東則認為,儘管現時全港18區有關愛隊協助探訪長者,但僅靠義工難以應付海量長者戶的需要,「關愛隊一年探訪數次,未必能夠覆蓋所有高危長者。同一棟大廈的鄰里、保安員等都可以動員起來。」

責任編輯: 張岩

韩“金建希特检组”:尹锡悦拘捕令失效 将探讨直接起诉方案

2025-08-08

日本首相石破茂再次表明将继续留任

2025-08-08

美国称悬赏5000万美元缉拿委总统马杜罗 委内瑞拉外长:荒谬

2025-08-08

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就菲执法部门违规抓扣9名中国公民答记者问

2025-08-08

美国近百年来最高关税生效:主要贸易伙伴受打击,应对方式有几种?

2025-08-08

基孔肯雅熱|食環署加強各區滅蚊 籲市民齊心合力杜絕蚊患

2025-08-08

警方海關柴灣及香港仔反走私 檢值830萬私煙扣查貨車舢舨

2025-08-08

黃色工作暑熱警告生效

2025-08-08

年均交付27艘 中国造船业纪录持续刷新

2025-08-08

陳振聰4年破產期屆滿前 受託人反對自動解除破產令 法庭下月再訊

2025-08-08

去年東頭邨命案 代父出頭男子認誤殺判囚兩年半

2025-08-08

时政微观察丨关乎人民幸福 关乎民族未来

2025-08-08

涉及24个城市200余家网红餐厅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最新抽检结果

2025-08-08

黑幫盜用個資開空殼公司登記車輛劈友販毒 21男女落網包括骨幹及司機

2025-08-08

外国游客坐着火车游中国 特色专列解锁深度漫游新体验

2025-08-08

两名男子恐吓辱骂三名女子,警方通报:刑拘

2025-08-08

騙案速報│「假冒客服」騙案再現 受害人被騙轉走逾550萬元存款

2025-08-08

土力工程處:雨後山坡藏危機 暫緩行山保安全

2025-08-08

居家服务、智能社交、家庭警戒等四大场景开发应用 让机器人更智慧

2025-08-08

近千名大学生就位 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准备进度条刷新

2025-08-08

高德攜手香港的士車隊 暑期載客量按年增逾倍

2025-08-08

全民健身日丨“一人参赛”带动“多人消费” ,看体育赛事如何激活城市消费活力

2025-08-08

全民健身日丨打造家门口的运动空间 为全民健身提供坚实保障

2025-08-08

免费学前教育会带来哪些新变化?一文读懂

2025-08-08

甘肃榆中强降雨致道路中断 已转移被困群众352人

2025-08-08

国防部:赖清德之流“跪美卖台” 最终只能羊入虎口

2025-08-08

国防部:菲方应停止在南海拉帮结派 兴风作浪

2025-08-08

国防部:坚决反对美台开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

2025-08-08

锦城尽缤纷 梦想共绽放——第12届世界运动会开幕式侧记

2025-08-08

今夜的成都,巴适得板!

2025-08-08

启梦想无限 展气象万千

2025-08-08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1500余件展品亮相,首发新品超百款

2025-08-08

基层医疗托起民生需求:家门口的“健康守门人”提升百姓健康获得感

2025-08-08

年轻干部这6类行为,为何被频频警示?

2025-08-08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月9日起在江西山东两省启动2025年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2025-08-08

本土研发、本土制造、全球整体战略落地开花 中国智造加快“扬帆出海”

202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