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赛事去旅行”,在运动中看风景、品文化,在旅途中享受运动乐趣,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旅游体验,提升了赛事举办地的形象,还促进消费和多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了经济增长。
“5·19”是“我要走”的谐音。自2016年以来,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在每年5月19日前后,都主办全国徒步联动日活动,利用举办地的登山步道和徒步路线,将徒步项目与当地户外资源、文旅产品、城市品牌等有效结合,推动举办地文体旅进一步深度融合。今年该活动总参与人次达到10万以上,不少参与者除了享受徒步之乐,还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定位打卡。
上海体育大学副教授杨小凤向记者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参与者越来越注重在体育赛事活动中的体验感和获得感。“跟着赛事去旅行”,追随活力四射的赛事,去邂逅未知的风景,既置身于景中看比赛,也变成风景里的人。“他们还可以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独特的赛事旅行印象,在网上跟别人交流互动,体验加倍、快乐加倍。”
5月中上旬在浙江江山举办的亚洲举重锦标赛,“中国力量”再次闪耀赛场,捍卫了中国举重队在亚洲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江山市推出“跟着举重赛事游江山”系列主题活动,受到广大游客的热烈欢迎。据统计,赛事期间江山全域接待游客、过夜游接待游客同比分别增长25.48%、27.37%,带动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3.5亿元。
天府国际体育赛事研究中心主任、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青向人民网记者表示,在国家政策支持以及文体旅消费升级、产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推动消费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一趋势契合当下国家“双循环”的战略要求,也反映出新时代体育的功能价值的变迁、转化与多元。“体育赛事已从单纯的竞技活动演变为城市发展的‘超级引擎’。”
不久前举行的2025年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议上,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指出,今年3月在杭州举办的男足世预赛18强赛,吸引了创纪录的7万多名观众到场观赛,杭州5天内累计接待外地客流668.6万人次,同比增长6.2%,直接带动旅游消费3.08亿元。广东则将借助十五运会的举办,打造“跟着全运去旅游”活动,深挖“一张票根”的潜在价值,形成“一日比赛、多日驻留,一人参赛、全家旅行”的赛事消费模式。
这次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议上,还明确了今年体育产业工作其中的一个发力重点:抓品牌活动打造,释放消费潜力。即开展“乐享精彩赛事 寻味中华美食”活动,持续推进“跟着赛事去旅行”和“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同时办好2025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
刘青认为,面对庞大的体育消费需求,一些城市和区域已暴露出接待能力不足等问题。他建议从完善“赛事+”产业链,推进公共体育服务智慧化管理,探索绿色办赛模式,构建科学化评估体系等方面着手。“以体育赛事为纽带,串联起经济、文化、社会价值,形成良性循环,让赛事‘流量’真正转化为消费‘留量’和经济‘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