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新闻 > 艺术 > 正文
第二届“少年创意中国”青少年创意美术作品评选颁奖典礼暨优秀作品展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2025-11-25 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现场

颁奖典礼现场

2025年11月19日上午,2025 “美丽中国”全国青少年优秀创意美术作品展暨第二届“少年创意中国”青少年创意美术作品评选颁奖典礼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举行。颁奖典礼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甄巍主持。

颁奖典礼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甄巍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部长张朱博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部长张朱博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不断强化高等教育“龙头”引领作用,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艺术与传媒学院与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成立“大学-附校”艺术学科共同体以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惠及师生数万人。“少年创意中国”项目秉持“艺科融合”理念,用大学雄厚的学科实力和专业资源赋能中小学美育。期待该项目持续深化内涵,为培养民族复兴栋梁之材奠定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王卓凯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王卓凯强调,艺术与传媒学院始终践行“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将美育全方位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少年创意中国”作为一个连接高校与基础教育、融通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的重要平台,未来将持续升级品牌,共建富有韧性的教育生态。

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夏俊致辞

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夏俊表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美丽中国”作品征集与评选活动是普及国家版图知识、强化生态教育和落实国民教育要求的重要创新性举措,成果丰硕、成效显著。期待未来与北师大持续深化合作,引导青少年将生态保护理念转化为行动,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北京市政协常委、民盟北京市委常委、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宋慰祖致辞

北京市政协常委、民盟北京市委常委、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宋慰祖指出,艺术与科技相辅相成,是开发青少年智力与想象力的关键。在数字技术深刻重塑审美范式与传播格局的今天,这幅由少年创意绘就的“美丽中国”画卷,既是新时代美育成果的集中展现,也是面向未来的美育创新的生动缩影。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琳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琳认为,本次活动和展览的核心价值是让美育真正走进青少年的认知世界,将宏大命题转化为青少年可感知的视觉语言,助力其理解美、创造美。同时,也探索了学校“美育方法创新”的实践之路,让教师从“技法传授者”转变为“创意引导者”,既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创意的舞台,也为全国美育工作者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此次展览策展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李嫣致辞

作为2025“美丽中国”全国青少年优秀创意美术作品展策展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李嫣从策展视角凝练了本次展览“场景”与“创新”两个关键词,以“探寻·乡土新韵”“踏歌·山河锦绣”“拥抱·寰宇同舟”三个场景化单元创新叙事逻辑,采用AI技术和VR技术实现线下线上双沉浸。展场中还设计了青少年教育项目和互动装置,实现观展过程中共创共赏的具身体验。她期待未来能创设更加优质的美育浸润空间,创建更富创新性的展览与传播平台。

嘉宾观展

展览现场

在歌曲快闪环节中,与会来宾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用歌声动情演绎“有一种美叫爱国,有一种爱叫美丽中国”。

随后,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夏俊主任宣布作品展正式开幕,京师美术馆数字艺术展正式上线。

当天下午,美术学科教学研讨会在京师美术馆召开,来自全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校的美术老师参会。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育部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美术学科组成员甄巍教授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育部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美术学科组成员甄巍教授聚焦“教育策展”主题,剖析了“教育策展”在当代中小学美育课堂与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甄巍教授看来,学生美术作品展览是中小学美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艺术创作成果的自然延伸,也是体现美术教学设计与教育理念的关键环节。甄巍认为,教育策展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策划意识,注重在互动中实现学习的过程,善于创设情境以激发感知体验,同时能够借助游戏化的方式获得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甄巍强调,新时代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策展能力,使静态的展览转变为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强化互动与问题意识的教学活动,从而让美育成为浸润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

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编辑室主任贾小川分享

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编辑室主任贾小川围绕“新版美术教材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回应了一线教师的诸多关切。他首先点明,美术学科的知识体系不同于数学等强调严密逻辑递进的学科,美术教材属于“范例性”课本。基于此,他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分两步走:一是可以适度利用当地资源对教材以外的范例和案例进行丰富拓展;二是超越具体案例本身,通过教材引导学生掌握观察世界、理解问题的思维方法,最终培养他们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系副教授李嫣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系副教授李嫣在“画出美丽中国”主题分享中强调,美术作品创意实践的深层支撑,始终指向“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她指出,学校美育应融合美的教育、美的作品与美的感化,从多维度浸润青少年的思想与行为,实现育人目标。

围绕“美丽中国”主题作品创作要求,李嫣进一步阐释了以地图为媒介和元素的教育意图。她表示,地图不仅是一种视觉元素,更是一个融合地理认知与情感表达的创作载体。学生在构思与绘制过程中,既完成了美术专业的创意实践,也加深了对祖国版图的了解,在笔触间自然流露出对“美丽中国”的真挚情感。这一过程,实现了从“绘画技能”到“创意实践”的跨越,更体现了美育从“美术教学”向“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美育塑造。

此外,李嫣还分享了基于地图媒介的美术创作思路及相应的教师指导策略,为一线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三位主讲嘉宾与参会美术教师还针对艺术新课标、美术新教材和美术创意实践课程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嘉宾合影留念

据悉,2025“美丽中国”全国青少年优秀创意美术作品展在京师美术馆将持续展出至11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供稿)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