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当前位置:新闻 > 香港 > 正文
校外評核的雙贏價值:推動學校發展與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力量
2025-11-19 来源:香港文匯網

教育局日前舉辦了視學周年報告主要視學結果分享會。(蔡若蓮Fb圖片)

香港教育體系在國際上享有盛譽,高等教育表現尤為突出,多所大學在全球排名中名列前茅,憑藉世界級的研究、優質課程及國際化環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此外,香港的中小學教育同樣卓越,學生在國際能力評估及各類競賽中屢創佳績,充分體現學校教育的優良素質。這不僅有賴完善的師資培訓體系,學校亦重視自我評估,持續推動改進與發展。教育局的校外評核機制,旨在核實學校自評成效,提供具體改善建議,協助學校不斷進步。

近期,本人參與了教育局2024至2025學年學校周年報告分享會。會上,教育局針對五個重點範疇——愛國主義教育、STEAM教育及數字教育、健康生活方式、整體課程規劃與自主學習,以及學校自我評估——與業界分享多所學校的成功經驗。這些案例展現了共同特點:學校發展具備整體規劃、以跨學科方式整合不同項目、課程設計富有創意,並實現全校參與。由此可見,校外評核的核心目的不在於挑剔學校不足,而是肯定校長與教師團隊的努力,確認教學成效,並為學校未來發展提供優化方向。

當天,教育局亦舉行了外間評核人員嘉許計劃頒獎禮,表揚接受培訓後以外間評核人員身份參與校外評核的教育工作者。他們從前線角度為學校提供專業意見,不僅貢獻於學校發展,更從中汲取寶貴經驗,促進自身專業成長。此計劃鼓勵更多校長及資深教師加入外間評核人員行列,進一步推動教育質素的提升。可見,校外評核無論對參與評核的人員還是受評學校,均具有積極效能。

綜上所述,校外評核對學校發展及教師專業成長均具有深遠影響:

(一)校外評核對學校發展的益處

提升教育質量

校外評核全面檢視學校的課程設計、教學方法及學生學習成效,協助學校識別教學過程中的優勢與弱項,從而制定針對性改善策略。例如,若評核發現學生數學成績優異,但教師提問技巧缺乏開放性,未能照顧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學校便可加強教師在提問技巧及適異性教學方面的培訓,進一步提升教與學的效能。

促進資源合理分配

評核結果有助學校管理層更準確理解實際需求,優化資源配置,包括教材、設備及教師專業發展機會。這不僅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更能進一步提升整體教學質量。

強化學校文化建設

校外評核不僅關注學術表現,亦重視學校的價值觀、使命與教育理念。透過評核過程,學校能凝聚教職員共識,增強團隊向心力,營造更積極正面的校園文化,推動學校持續發展。

提升公眾信任

公開透明的評核結果能增強學校的社會公信力。當學校通過評核證明其教育質量,家長與社會對學校的信任度隨之提升,這對吸引優秀學生與教師具有重要意義。

(二)校外評核對教師專業成長的益處

明確專業發展方向

評核提供的具體反饋,能幫助教師了解自身的教學優勢與待改進之處,從而制定個人化的專業發展計劃。例如,若評核指出教師在班級管理方面有待加強,教師可參與相關培訓,提升相關能力。

促進教學反思

評核過程促使教師深入檢視自身的教學實踐,思考如何更有效回應學生的學習需求。這種反思不僅提升教學專業性,亦為教學創新奠定基礎。

增強專業認同感

當教師的努力與專業表現獲得肯定,其職業滿意度與認同感隨之提升。這不僅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亦促進團隊合作,形成積極的專業社群。

拓展專業交流平台

校外評核匯聚各方專業人士,為教師提供與同行交流的機會。透過經驗分享與知識學習,教師能開拓視野,汲取創新靈感,進一步豐富教學實踐。

此外,教育局提供了多項學校自評及外評的相關培訓及講座,加強校長及教師對校外評核的認識。透過學校的經驗分享,校長及教師亦能掌握在日常工作中為自評及外評做好準備的方法,從而增強面對相關工作的信心。教育局亦理解評核標準需因應學校特色與實際情況保持彈性,以確保結果的客觀性。整個學校評核機制的最終目標,在於實現教育質量的持續提升。

總體而言,校外評核對香港學校發展與教師專業成長影響深遠。它不僅提升教育質量、促進資源合理運用、強化學校文化,更為教師提供專業發展方向、推動教學反思、增強認同感,並拓展交流平台。隨著評核機制的不斷完善,校外評核將在香港教育改革中扮演更關鍵的角色,為學校與教師的持續進步注入動力,同時為國家實現2035年教育強國的目標貢獻力量。

文: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陳淑儀校長

0 已點過讚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