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当前位置:新闻 > 国内 > 正文
奋进的法治中国 | 护航营商环境 法治何以稳预期、促繁荣?
2025-11-13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法治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五年前,也就是2020年的11月16日到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专题部署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并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

五年来,我国围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制定修改了一大批法律法规,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法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加彰显。

《朝闻天下》推出系列报道《奋进的法治中国》11月13日播出第一集《从发展看法治:法治何以稳预期利繁荣》。涉企行政执法一直是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湖北襄阳,不少企业曾一度对行政执法检查感到很苦恼,究竟是怎么回事?来看记者的调研。

在很多企业的眼中,他们分不太清具体每次前来检查的执法部门是谁,也不太懂不同的执法部门或相同部门的不同科室来检查时都有着什么样的区别,只知道一件事:企业需要随时应对这些检查。

与这家企业相隔不远的另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也曾有着同样的烦恼,为了应对各种检查,他们需要时刻做好准备。但在执法部门看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执法、企业安全生产事关重大,当严则严,以往这种入企检查也都是必不可少的。

科技助力 统筹执法 解决两难困局

依靠人工频繁入企检查,企业经营者为应对检查疲于奔命,而执法人员也会面临高负荷工作问题。如何解决这样一个看上去两难的局面?今年3月起,司法部开展了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成效如何?继续来看记者的调研。

除了多部门联合行动之外,襄阳市执法部门还借助智慧监管平台,通过对在线数据的查看,在不入企检查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达到有效监管的目的。

襄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蔡金海:企业的排放口装了在线监测(设备),可以远程在手机平台上,看到排放情况有没有变化;还有用电监控,看它启动和实施情况,这有很多手段。

襄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樊城大队二中队中队长 杨嫣琼:比方说以这个单位为例,我们从系统里边就能看到它所有的数值,在线反映的情况。这是正常的数值,如果有超标的现象或者是污染设施不正常运行,在系统里可以第一时间能够看到,可以及时通知执法人员赶到现场调查情况,两个小时之内进行信息反馈。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襄阳市执法部门入企检查次数同比去年上半年有了大幅下降,以襄阳市高新区为例,生态环境部门入企检查次数同比下降了一半左右,但成效却很显著。

襄阳市生态环境局法规与监测科副科长 陆红杰:去年1至7月份,高新区的执法总次数是456次,今年1至7月份高新区是223次,总共是减少了51.1%。

襄阳市司法局局长 何爱群:我们入企现场检查的次数可以减少,但是对企业的监管、整个企业的规范运行情况,我们仍然能够了如指掌,保证企业在安全规范的情况下正常运转。

如今,涉企执法更加规范,企业摆脱了频繁迎检的困扰,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中,这为企业专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党中央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襄阳的实践正是五年来我国不断推动涉企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针对执法不规范、趋利性执法、违规异地执法等突出问题,今年3月起,党中央部署开展了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国共查纠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案件5万多件,各地涉企行政检查数量同比普遍下降30%以上,发现问题率平均提高近17个百分点,检查的质效得到很大提升,为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提供了有力支撑。

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 为民企吃上定心丸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五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特别是以民营经济促进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给广大民营企业家吃了定心丸。

仙鹤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昱哲:以前做生意,心里总有点不踏实,虽说政策也支持,但总感觉差些底气。现在《民营经济促进法》一出台,为广大民营企业营造了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我们心里就有底了。

为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五年来,我国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切实以高质量立法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今年10月底,制定修改民营经济促进法、公司法、反垄断法等法律115件次,制定修改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行政法规158件次。同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对全部现行600多部行政法规开展集中清理,统筹开展涉企不平等政策和法律法规清理,为建设统一大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支撑。

此外,在政务服务上,曾经“跑断腿、磨破嘴”的情景已成历史,“一网通办”“数据跑路”的新体验融入日常。

宁夏惟远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振华:企业有什么法律问题不用再到处跑,当地涉企纠纷最快半小时就能立案。法官、律师还主动上门,帮企业预防法治风险,让我们真切感到被尊重。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推进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建设法治经济、信用经济,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营商环境改善最快、最显著的国家之一。

专家表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法治。只有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才能保障生产要素平等使用、市场竞争公平参与、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才能以法治稳预期促繁荣,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经济秩序,这有对于推动“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