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累计已有18个药被纳入重点监控名单。
18个药被重点监控4个药已被点名8次
10月23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公布2025年8月药品挂网公开议价采购监管品种名单,共有10个药被纳入重点监控(见文末)。

赛柏蓝统计发现,截至目前,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的8批药品挂网公开议价采购监管品种名单中,累计被纳入重点监控名单的药品已有18个。此次被点名的药品,最高已有4个被点名8次,涉及利肺片两个品规的药品、注射用二羟丙茶碱(0.25g*1支/支,玻璃管制注射剂瓶/丁基胶塞)、枣仁安神液(10ml*7支/盒,玻璃瓶)。具体如下:

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的重点监控品种按药品采购金额降序排列,不少药品年销售额过亿。如赛柏蓝查询药渡数据发现,已经多次被点名的注射用二羟丙茶碱2025年一季度在公立医院终端的销售额为70.07百万元,2024年销售额为6.12亿元。
此外,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还发布了“新申请超‘黄线’品种”、“原在库超‘黄线’品种”、“未通过公允性品种”各10个。
其中,新申请超“黄线”品种按照超黄线幅度降序排列,赛柏蓝进一步梳理发现,护肝宁胶囊、消炎利胆胶囊、川芎茶调丸均已被点名8次。

原在库超“黄线”品种按超黄线幅度降序排列,红霉素肠溶片、苯巴比妥片、泼尼松片均已被点名8次,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为此次新的被点名的药品。药渡数据显示,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2025年Q1在公立医院终端的销售额为2.11亿元,2024年销售额为9.03亿元。

未通过公允性品种按超提示价幅度降序排列,垂盆草颗粒(无糖型)已经被点名过8次。

高销售额药品成监控核心 药价治理持续升级
重点监控品种主要针对采购金额高、价格异常或用量增长过快的药品,通过动态监控抑制不合理涨价和过度使用。不过,上海阳光采购网在每次的公告中都表示,公布品种仅作为提醒。
上海自2018年以来全面实施药品挂网公开议价采购机制,采用“信息推送、绿线参考、黄线提醒、红线拦截”的询价议价模式。医疗机构需结合市场供需与阳光平台“红黄绿线”实时提醒开展议价。同时,上海药事所对首议医疗机构开展函询工作,要求提供院长、纪委书记双签字并加盖公章的价格情况说明。
这一地方实践并非个例,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建立药品价格监管机制。
国家层面的监管动作持续加码。第十一批国采将于10月27日(下周一)开标,目前各品种各厂牌的医药机构报量、同品种有报量的各厂牌平均值、企业GMP符合性检查相关证明材料和企业间关系情况均已公布,55个大品种将通过集采迎来新一轮价格调整。
与此同时,国家医保局通过建设“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全量汇总各地挂网价格信息,对显著高于市场均价、价格波动异常的药品进行标识预警,实现全国价格一盘棋监管。
针对零售终端“阴阳价格”乱象,10月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定点零售药店药品“阴阳价格”监测处置的通知》,明确要求定期开展药价风险品种核查处置。主动监测定点药店交易结算金额排名靠前且价格差异大的药价风险品种等。
伴随医保价格监督趋严,全国范围内的药品比价行动已陆续落地,药品价格透明度显著提升。
针对中成药、短缺药等价格敏感领域,国家层面实施定向监管,一是针对部分中成药开展挂网价格治理工作,二是针对短缺药品开展价格风险管理工作。
《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正在同步施行,价格行为被纳入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对在国家集采中围标串标、虚报成本导致价格虚高的企业,一律按最高失信等级顶格评定。对“特别严重失信”生产企业,在中止其全部产品在评价省份的挂网、投标资格的同时,中止其涉案产品在所有省份的挂网、投标资格。这一制度与药品招采、医保支付直接挂钩,价格诚信成为市场准入的关键。
地方层面,江苏等省份建立阶梯式价格预警机制,如江苏定期发布药品预警情况,实行红黄星预警机制,针对价格异常偏高的药品采取分级管理措施。截至10月23日,赛柏蓝统计发现,江苏省医保局今年已经发布了三十七批药品价格预警名单,全年被点名预警的药品总量已达1044个。
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