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晉、柴婧)13年前,事業成功的大律師廖長江,在伯樂的三顧茅廬下進入立法會。他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坦言,當時反對派在議會內瘋狂拉布,讓有心人不得不被困「鬥獸場」,他本來不想蹚這趟渾水,後來他成為建制派「班長」,自我定位是過渡性人物,立志帶領建制派挽回立法會聲譽,希望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把那條路鋪平」。及後,香港實施國安法、落實「愛國者治港」,現在走向由治及興,「我覺得那段崎嶇的路已經基本踏平了」,功成身退的廖長江希望交棒給下一代真正的政治家進入立法會,踏實耕耘,為香港創造更光明的未來。
立法會商界(第二)議員、建制派「班長」廖長江早前宣布不再競逐第八屆立法會選舉。他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回顧13年的議會生涯,憶述這些年不平凡的起起伏伏,與一眾愛國者力挽狂瀾。
身為大律師的廖長江坦言,自己早年一直專注發展法律專業事業,其後開始擔任公職亦沒有打算進入立法會,「我當年不懂政治,亦看不起當時的立法會,為何要蹚這趟渾水?」但抵不過伯樂、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誠心誠意的三顧茅廬,最終廖長江成為第五屆立法會議員。
嘆拉布阻建設 決心擺脫亂象
惟回憶起第五屆立法會的議會生涯,廖長江直言不諱:「我覺得完全不值得,我非常失望,我覺得不應該將我的青春浪費在這樣的一個議會裏面。」反對派沒完沒了的拉布,幾乎讓建設停擺。
第六屆立法會擔任「班長」的廖長江帶領建制派議員堅決反拉布,與反對派鬥智鬥勇,制訂多項反拉布策略,包括協調安排大量議員同時參與多個不同委員會,確保不同委員會在選舉主席時,建制派能佔據主導地位,掌握主席的控制權,更好影響會議的節奏和方向;因應反對派常用「點人數」浪費大量議會時間,建制派也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記得當時我們做過一個反拉布的修改議事規則是一個很艱巨的挑戰,當時每一個字,刪哪一句、改哪一句的字、加哪一句的字,全部都是我親手操刀。當時還要保密,除了時任行政長官和我,沒有人知道這件事,到了事情成熟的時候,才和大家討論。」廖長江說,當時反對派議員以為建制派一定會輸,郭榮鏗曾對他揚言:「這件事你輸定了,我們一定會拉布拉死你。」但廖長江用英文回他一句:「You got to do what you got to do, I got to do what I got to do. (你做你的事,我得做我該做的事。)」最終,建制派成功。
完善選舉制度後的第七屆立法會,廖長江在議會內外繼續積極協調、平衡、促成,質、量兼備地完成許多工作,包括完成拖延多年的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等。他說,第六、第七屆議會的生涯是值得的,「最少現在我對立法會、對香港、對我的家人,都叫做有交代。」
欣見行政立法關係大大改善
擔任多屆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的廖長江亦談及如今的行政立法關係,他認為,這種關係「可以適應到香港未來發展的需要,行政機關更願意吸納立法會意見,立法機關助力政府深化改革,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他說,「現在的行政立法關係,比以前好很多,相信未來會更好。」
港須積極「搶才」 人口盼漸增至千萬
「在中美角力下,香港要繼續發揮好『一國兩制』優勢,擔當好國家與國際接軌的重要角色,配合國家『雙循環』戰略布局,併船出海。」廖長江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香港正面臨產業轉型、人口與土地等多重發展瓶頸與挑戰,但也擁有難得的機遇,要透過更積極發展北部都會區、開拓新興市場等方式將自身「超級聯繫人」角色深化轉型,相信能開創更輝煌的未來。
廖長江說,在「一國兩制」下,香港作為國家唯一採用普通法的司法管轄區,是國家融入國際舞台的重要窗口,有能力對國家的國際化進程發揮進一步貢獻。
「香港的普通法制度、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以及自由市場優勢,是吸引全球投資者與人才的基石。若能妥善維護這些優勢,香港不僅能繼續作為國際與內地的橋樑,更能為國家在全球經濟與法律領域中爭取更大話語權。」廖長江說。
解決老齡化低生育率困局
談到香港的經濟發展,廖長江認為這與人口和土地政策緊密關聯。他坦言,香港正面臨人口老齡化與低生育率的雙重人力供應危機。加上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經濟發展將受限於人手不足的「樽頸」,他希望香港人口從現時約750萬,逐步增至近1,000萬。他強調,全球各地,即使是日本這樣以移民政策保守而聞名的國家,都在積極吸引年輕人才,香港沒有理由不加入這場「搶人才」競爭。「你不能等到2046年才開始『搶人』,那時已經太遲了!」
他認為,人口政策需與土地房屋政策規劃相輔相成,尤其是在香港土地長年短缺,發展北部都會區能提供更多住宅用地,既能讓香港發展多元產業,吸引更多人才落戶,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也能讓下一代住大一點,改善生活質素,是為香港市民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