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当前位置:新闻 > 香港 > 正文
樽裝水風波丨審計署批鑫鼎鑫明呃 物流署及庫務科逾十人接受紀律調查
2025-10-21 来源:香港文匯網

●左起:許正宇、劉焱。 香港文匯報記者張弦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特區政府採購樽裝水風波,審計署昨日提交調查結果,發現涉事樽裝水供應商鑫鼎鑫有涉嫌詐騙跡象,特區政府物流署兩度發現對方的文件有錯誤或造假,但卻沒有撤銷其投標資格,僅要求補交資料。例如,審批招標文件時,鑫鼎鑫聲稱製造商為「樂百氏」,但印章卻變成「百氏」,物流署卻未有追究,亦無直接聯絡「樂百氏」核實,以及向執法機構舉報。檢討政府採購機制專責小組主席、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物流署已落實六項由專責小組提出的措施,同時針對事件涉及的人為疏漏,局方邀請首長級甲一級政務官劉焱對十多名物流署及庫務科人員進行紀律調查,包括調查他們有否違反政府或部門內部規定,或有否不當行為等,目標今年底完成有關調查,強調若發現人員有紀律或表現問題,會交由公務員事務局跟進。

●圖為涉事樽裝水供應商「鑫鼎鑫商貿」位於北角的辦公室。 資料圖片

經過約兩個月調查及檢討,審計署昨日發表審查報告,顯示物流署去年11月,向名冊上138間供應商收集市場資訊,按該署的實務手冊,供應商有大約一個月時間回應該次採購,但署方以情況趕急為由,僅提供兩周時間回應。最後僅8個供應商作出回應,當中3個表示有意投標。然而報告未有交代何以不在名冊上的鑫鼎鑫最終會中標。

根據招標文件,樽裝水供應商必須符合《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食品微生物含量招引》等規定,但審計署發現,物流署今年7月底委聘的獨立認可化驗所,投標者僅需提供涵蓋其中3項微生物含量檢測,8月13日該署才發現,另外12種金屬雜質被遺漏。

物流署被指欠缺防騙意識

直至今年4月,物流署發現鑫鼎鑫投標時提交的兩份文件,有關製造商的印章名稱不符,由原來聲稱的「樂百氏(廣東)飲用水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變成「百氏(廣東)飲用水有限公司」,署方要求鑫鼎鑫重新提交文件,署方卻沒有追究印章前後不一的問題。審計署認為事件明顯是詐騙跡象,反映物流署核實投標者資料不足,也欠缺防範詐騙意識。

其後,鑫鼎鑫8月以天氣影響製造商運作為由,申請更改製造商樽裝水品牌為「Happy/喜士」,提交聲稱由「香港標準及檢定中心」發出的檢測報告。物流署在未確定報告是否真確就批准申請,翌日才獲檢定中心告知,並無發出該份報告,但署方只要求鑫鼎鑫約兩周內重新提交。

逾20決策局或部門投訴送水延誤

另外,審計署又發現鑫鼎鑫提供的樽裝水未有按合約要求,註有製造商名稱、批次、飲用日期等資料,署方介入後,仍繼續大量生產這些標籤。超過20個政府決策局或部門投訴送水有延誤。鑫鼎鑫亦未能在限期前交100萬元按金,要延遲多近兩周才交到。

審計署建議,就核實投標者提交文件真偽訂明程序,以及檢視投標者財政能力的規定。亦需徹底調查今次不足的根源成因,確認是否人為失誤、培訓不足等。

專責小組提出先行措施,包括物流署已修訂條款,政府可直接向第三方核實投標者和承辦商提交的資料,並實地視察,若發現虛假陳述,可即時終止合約;又設立內部電子資料庫,供各部門採購人員隨時查閱承辦商投標情況和合約表現。

許正宇表示,指引的目的不是要採購人員機械式核查項目清單,「我們希望做到不只有權可用,同時他們要有權懂得用,以及有權敢用。」

邀請劉焱就人為疏漏作紀律調查

審計署發現事件涉及人為疏漏,許正宇表示,已邀請劉焱就人為疏漏情況進行紀律調查,初步預計,涉及十多名來自物流署及庫務科人員。許正宇指出具體事務涉及前線、中層、高層各層面人員,無論他們是退休、未退休或是在職人員,相信紀律調查都會包括其中。政府在一個月內收集供應商就研究報告的回應,並考慮今年底重新開展港島和部分離島政府辦公室的樽裝飲用水招標工作。

劉焱表示,會即時開始調查工作,會覆檢相關文件識別涉事人士,再聯絡他們作出陳述,有需要可能會約見其中一些涉事人員,過程的目的是希望明確事件不同階段涉事人員的角色與責任。

審計署建議書部分重點

問題一 鑫鼎鑫在合約中列明,聲稱供應予政府的樽裝水製造商是「樂百氏(廣東)飲用水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但在投標時提交的兩份文件上,製造商印章顯示為「百氏(廣東)飲用水有限公司」,而非「樂百氏」。 

問題二 鑫鼎鑫今年以天氣嚴重影響製造商運作為由更換製造商,將製造商品牌改為「Happy/喜士」,提交聲稱由「香港標準及檢定中心」發出的檢測報告。物流署等待中心確認檢測報告的有效性時,同日已批准合約更改,翌日才獲中心告知,沒有發出該份報告,報告無效,物流署要求鑫鼎鑫約兩星期內重新提交。 

問題三 鑫鼎鑫公司只有3名全職員工,在向政府供應樽裝水方面沒有經驗。物流署表示,由於有關合約只供應物料(即無須提供服務) , 所以沒有對鑫鼎鑫進行財政審核。 

問題四 由合約批出日期至終止日期間,鑫鼎鑫多次沒有遵從合約規定,包括在未獲物流署同意下大量生產不合規的水桶標籤,以及到了限期仍未繳交約100萬元合約按金。經物流署多番催繳後,鑫鼎鑫延遲約十多日後才繳交按金。 

問題五 鑫鼎鑫的董事和一名股東曾因涉及一宗懷疑詐騙案被香港警務處拘捕,審計署質疑物流署有否查核投標者的定罪紀錄,物流署在今年8月回應就這方面沒有指引,及投標者無須就刑事定罪紀錄查核給予同意。 

資料來源:審計署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公務員團體:調查助釐清責任強化把關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張弦)香港特區政府公務人員聯會主席李方冲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表示,今次針對採購樽裝水風波的調查,旨在增加透明度,還原真相,是其是非其非。最新施政報告亦提出增設部門首長責任制,本意就是營造一個職場責任文化,以制度化手段強化公務員的責任感,相信無論是任何級別的公務員,都需要清楚了解自己需要履行的責任。

針對政府採購機制,李方冲特別強調防範意識的重要性,認為政府需要在程序流程上有嚴謹的把關,過往在資料不全的情況下,政府可能允許供應商後補資料,但面對時代變遷,AI技術發達,可能出現提供錯誤或造假文件的情況,因此政府作為把關人,各部門都需加強細節把控。

議員倡引AI技術「防假」

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則表示,特區政府決策層高度重視、主動應對今次風波,並採用公開透明、有問責性的方式處理事件,值得肯定。他續指,從8月中事件發生到10月下旬不足3個月,政府部門落實建議措施,有助恢復社會和市民的信心。

他指出,事件推動了問責機制改革,明確犯錯時的處理措施或懲罰結果,涉事政府人員的後果可能被處分甚至革職,相信令市民對管治更有信心。他亦形容審計署全面、細緻、毫不隱瞞的公開調查,讓政府處理這次事件具備公信力。

他建議,提升相關人員的防詐騙意識與技巧,以及考慮引入AI(人工智能)技術「防假」,部門之間應推動信息等互聯互通。

香港物資採購與供銷學會主席何英傑表示,特區政府就「採購樽裝水事件」提出6項檢討措施,包括政府內部發出指引訂明盡職審查的具體要求,不少大型企業都有採取這類措施,防止採購過程出錯或受騙,例如對投票商進行文件驗證、背景審查、實地視察廠房等,相信政府提的措施,有助避免這類事件再次發生。

面對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日益普及,他建議政府提高警惕、做好審查,以及加強電子資料庫的共享資訊,令各部門的訊息互通,以有效及早識別高風險的投標者。

他又認為,政府邀請首長級甲一級政務官劉焱負責紀律調查工作,反映政府重視今次事件和整個採購流程。

責任編輯: 文劼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