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实验室‘公众开放日’活动”在呼和浩特市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智检守护 共享食安”为主题,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互动交流,增加社会公众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了解程度,展现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效。
活动设置科普宣传、实验室观摩、产品品鉴及互动体验等环节,现场发放禁限用农兽药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承诺达标合格证解读等科普材料,演示农兽药残留胶体金速测卡操作方法,讲解实验室设备与抽检流程,同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科普知识有奖问答,并邀请现场群众对我区绿色优质农产品进行品鉴。
近年来,内蒙古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向好,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市县两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双认证”通过率和乡镇速测室覆盖率分别达到86.8%和73.9%。今年自治区安全中心实验室完成改造升级,增加未知污染物非靶向全景筛查、农业投入品检测等项目,风险监测工作效率和风险评估技术能力同步提升。依托各级检测技术能力,全区绿色优质农畜产品培育认证成效显著。绿色食品认证企业累计820家、产品总数2247个;登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897个,位居全国首位;建设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55个,总面积达2298万亩;向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申报生产经营主体57家。
此次活动将专业检测知识变得可感可知,既打消了消费者疑虑,更增强了社会大众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感,吸引基层监管人员、大学在校师生、企业代表、社区群众等多方代表200余人参与。下一步,自治区农牧厅将持续开展此类开放活动,深化“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科普行动,以更扎实的工作作风、更专业的技术能力,推动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的农安共治格局,为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