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9月13日下午,北京华熙LIVE·五棵松的时代美术馆内人头攒动。尽管馆外天空已经乌云密布,仍有很多观众陆续走进场馆,热情丝毫不减。随着主持人在展厅内广播提醒,观众们开始向大厅聚集,准备参加开幕式,展厅内原本分散的人流也随之逐渐减少。距离《如花山海》贾伟艺术个展开幕不到4分钟,展厅内仍有一个人在快速穿梭,指挥着工作人员逐项完善展览细节。这个人就是艺术家贾伟。
艺术家贾伟在《如花山海》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北京时代美术馆)
贾伟于2004年创立了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十多年时间已经做到了行业头部,但2018年的一场大火让一切努力与成就付之一炬。自此之后接连不断的打击,将贾伟拖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在那段痛苦时期,贾伟开始画画、写诗,通过艺术创作去直面痛苦。正是在这个时期,他标志性的“如花”形象被创作了出来:一个眉带X形伤痕、没有耳鼻口的小女孩。
艺术创作将他从痛苦压抑的状态中解救出来,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贾伟从最初的痛苦迷茫、到自我治愈的完整心路。他认为艺术品不仅仅是一种以视觉为主的感官享受,更应该是一种可以触及心理层面的精神慰藉。
如同他本人所说的那样:“我坚信艺术是可以起到疗愈作用的。”
艺术家贾伟(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如花”代表涅槃重生的自己
在谈到“如花”这个标志性形象时,贾伟表示自己内心深处住着一个小女孩,在面对困境时,她有着强大的力量,但又保持着一颗天真的内心。
贾伟:“在我最开始创作‘如花’这一形象的时候,有些人说像奈良美智的小女孩,但随着我的创作逐渐增多,再没有人说她俩相像了。因为‘如花’分明就是来自我内心深处的形象,且她是可以随意变化的,是多元和跨越时空的,不受限制,无限自由。正如我想表达的‘人人如花’,她就不该是一成不变的。
《如花鳄鱼·夏》 贾伟 (图片来源:北京时代美术馆)
如花的诞生与变化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涅槃重生的过程。当我从谷底走出来时,我又变成了一个小孩,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数,但同样也都是崭新的。我与如花究竟谁创造了谁、谁改变了谁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是不是一直在变得更加天真、更加有力量。
本生、永生、分生,这是我给如花构建的一个“三生世界”。这个世界观源自于我的现实世界,在我人生的至暗时刻,现实世界给了我两个深刻的感受:痛苦和无常。它们一直伴随在我们的本生世界中,像两个鞭子一样抽打着我们的肉身,而如花眉间的X形伤痕,就是两个抽打出来的血印,而这个伤痕的展示,就是我面对这个世界给到的答案:接受痛苦、接纳无常。
我的全部作品看似充满了童趣,但实际上是在探索生命的全部旅程。”
艺术家贾伟(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艺术疗愈自己,疗愈他人
“如花”的形象出自贾伟画笔,同时又反哺创作者,将他带离痛苦深渊。艺术创作带来的巨大精神疗愈效果,由此可见一斑。
贾伟表示,“如花”并不独属于自己,她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映射。
贾伟:“我刚开始创作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太多,只是单纯在努力画出自己的感受。直到2022年准备在UCCA做展览的时候,我在工作室里把作品按时间顺序挂在了墙上,此时我再看,自己非常震惊:这不就是一个很清晰的‘自我疗愈’的过程吗?
通过作品我可以看到自己从抑郁到阳光的完整过程,随着时间的推进,作品的状态也是一张比一张好,如同我本人一样。
我真的非常惊奇,因为我并不是有意这样去画的,而是在画每一幅画的时候,内心都是真实的,每一幅画呈现出来的,也都是当时真实的自己。
艺术家贾伟(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我的第二次展览在金山岭。金山岭长城给了我力量,我当时每天都在锻炼身体,每天都骑车、做健腹轮,太阳给我晒得黝黑黝黑的,那段时期我减重了二三十斤。投射到作品上,我画中的角色们有了力量,从第一次展览的情绪变好,到第二次展览的拥有力量,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提升。
之后再到本次展览创作的‘如花舞龙’,我开始想要舞动了,一种生命的欢欣雀跃感孵化了出来。
所以,我坚信艺术是可以疗愈人的,而且它的疗愈十分美妙。我在画画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就只跟画对话,很丰富的对话,我的每一笔画都是一个心情的交流,一句言语的表达。
我希望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如花对应的位置,在他欣赏我的作品时,能从中看到了他自己,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结果。”
《如花舞龙·四》 贾伟 (图片来源:北京时代美术馆)
《如花山海》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北京时代美术馆)
萌版神兽也可以治愈人心
贾伟表示本次展览的规模完全超出了预期,他最初设想,有个大概1000平米的厅就够了。然而实地考察北京时代美术馆后,被2500平米的巨大展厅深深震撼,决定做一个全馆的个展,正如他所说:“要把所有展厅填满。”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在重压之下,反而激发出了很多奇思妙想,其中一些不经意的想法也带来了惊艳的效果
在本次《如花山海》展览当中,贾伟为我们呈现了一版不一样的“山海世界”:以标志性的“如花”IP为灵魂,涵盖八大主题章节,汇聚108件/组作品,融合AI数字、绘画、雕塑、诗歌、影像与机械装置等六大艺术形态,构筑出一座如梦如幻的“心灵治愈剧场”。
对比之前的文学与艺术作品中上古神兽令人畏惧胆寒的形象,贾伟通过毛茸质感、互动式装置与温暖光影,打造出一个观众可触摸、可感知、可栖息的场域,使神话中那些巨大威严的混沌、鲲鹏、神龙等意象,转化为了萌系且温暖的视觉符号。
艺术家贾伟在《如花山海》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北京时代美术馆)
贾伟:“时代美术馆给了我这么好的一个空间和时间段,我非常急于想表达,但作品不够,此时巨大的压力让我迸发出了巨大的创作力,产生了很多灵感。
我们中华文明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深厚文化根基。在这个巨大的根基里面,《山海经》就是其中一间很重要的种子宝库。我觉得作为一位中国的艺术家,我需要将宝库里上古文化的种子种到今天的土壤里,那么就需要使用到今天的语言,今天的形象来种,而不是去还原它原生的那种威严和压迫感。
此时这些上古神兽会幻化成孩子们喜欢的东西、年轻人喜欢的东西,然后它又不失超级力量,通过这种力量可以疗愈这个世界,治愈每个人的内心。”
《如花山海》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北京时代美术馆)
《如花山海》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北京时代美术馆)
《如花入梦·仰望》 贾伟(图片来源:北京时代美术馆)
《如花逐日·寻光》 贾伟 (图片来源:北京时代美术馆)
“追光逐日”儿童公益计划
在本次《如花山海》的开幕式上,主办方邀请了积极参与“《如花逐日•追光》乡村美育公益行动”的儿童代表上台,贾伟与时代美术馆执行馆长刘威威授予了他们“逐光美育使者”荣誉称号。这个乡村美育公益项目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温暖的笔触,在孩子群体中传递着美与希望。
“如花”不再单独停留在一件作品、一场展览上,她开始走出美术馆,治愈更多的人群,让他们拥有一个可以获得慰藉的精神栖息地。
贾伟与时代美术馆执行馆长刘威威为孩子们授予“逐光美育使者”荣誉称号 (图片来源:北京时代美术馆)
贾伟:“我认为美术教育在任何时代都是很重要的一环,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会画画涂鸦了,通过绘画开拓内心、开发想象。
我选择了疗愈系艺术,那么孩子就是我首要关心关怀的群体。目前孩子群体的心理健康面临的诸多问题,比如抑郁症、自闭症等。这些心理方面的裂痕,我希望能通过艺术疗愈的方式来填补。如果孩子们在种子阶段、幼苗阶段很健康,那么在未来他们走的路会更好。艺术这汪水是否可以让这些幼苗变得更健康,是否可以有治愈的效果?我认为是可以的。
只有今天的孩子们才有能力用他们的视角去更清晰的解读当下文化。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艺术家需要用新的逻辑和思维去解释给他们,使得他们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看到崭新的东西。
于是我们联合马云公益基金、中国儿童中心共同发起了‘如花追光逐日’项目。本次是有100多所学校、上千位孩子和老师一起参与了这个项目的万米长卷计划。这个计划我作为发起者,想用10年时间把它做成一个美育加疗愈的公益项目,会走进乡村,走进更多的学校。同时我们也在跟中国儿童中心策划新的一届‘如花追光逐日’大赛,让更多的孩子画出自己心中的太阳,让更多的孩子把自己变成太阳,照耀别人,我觉得这个是很有意义的。
在未来,我希望可以把这些展览做到乡村,做到中国儿童中心,或者更多其它地方。我想联合更多的人和机构,一起将这个项目的体量做大,最终把它变成社会化的治愈作品。”
《如花山海》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北京时代美术馆)
《如花山海》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北京时代美术馆)
《如花山海》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北京时代美术馆)
展览开幕两周后的9月27日,贾伟荣获福布斯中国2025当代艺术名家奖。再度印证了“如花在野”IP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与文化传播价值已得到全球权威媒体平台的高度认可,该IP的未来发展前景正受到艺术界顶尖圈层的关注与期待。
谈及“如花”的未来旅程,贾伟表示,在丰富如花系列艺术创作的同时,也将携手更多生命科技与人工智能、社会公益等领域的杰出伙伴,开启多维合作,不断拓宽艺术的边界。
后记:
当笔者走出《如花山海》的展览,来到美术馆外,此时密布的乌云之下开始掉落雨点,街上的人们开始纷纷躲避,熙攘的商业区逐渐安静下来。唯独北京时代美术馆,仍然有人陆续前来,他们撑着伞、带着小孩走进去,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艺术的吸引力,平时看不见、摸不到,但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感知到它的强大力量。
看着从美术馆里走出来的孩子,他们脸上洋溢着的天真笑容,也许正是艺术疗愈所带来的美好成果吧。
作者/ 兰红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