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全球首艘9300CEU(標準車位)甲醇雙燃料動力滾裝船「CM HONG KONG」「港榮」輪首航昨日在港舉行,該艘由招商輪船訂造的輪船在設計上採用領先、突破的前沿技術,可使用綠色甲醇作為船舶燃料,較傳統燃料船舶減少逾70%碳排放量,每年可分別運送近6萬輛及20萬輛車至歐洲及東南亞。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儀式上表示,新年度施政報告提出進一步將香港打造成為綠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政府亦將提出修改法例,為用作出航船隻燃料的甲醇提供免稅優惠。同時正就青衣南一幅用地徵求業界意向,發展綠色船用燃料貯存設施,加快構建完善的綠色船用燃料生態圈,「CM HONG KONG」「港榮」輪首航對正在銳意發展綠色航運的香港別具意義。

在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陳國基、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祁斌、中央政府駐港國安公署聯絡局副局長謝志祥、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政策研究室主任包海斌等嘉賓見證下,招商輪船昨日為「CM HONG KONG」「港榮」輪舉行首航儀式,其首航為執行中國至歐洲航線,在香港卸車後將駛往歐洲。
儀式後,一眾嘉賓登船參觀駕駛台、生活區及甲醇雙燃料動力系統,體驗該輪在低碳技術與裝載效率上的突破。
陳國基在儀式上致辭時表示,隨着國際航運對減排的要求不斷提高,航運業界正在不斷探索創新,致力於實現2050年國際航運零碳排放的目標。作為國際海事和航運領域的重要成員,香港特區政府積極引領並支持業界轉型,推動使用綠色船用燃料,助力香港建設成為綠色船用燃料加注及交易中心,為航運業注入綠色新動力。
他續說,香港目前是其中一個具備生物柴油和液化天然氣加注能力的主要港口,從今年2月至9月中已為遠洋輪加注逾13萬噸綠色船用燃料。特區政府將提出修改法例,為用作出航船隻燃料的甲醇提供免稅優惠,亦正就青衣南一幅用地徵求業界意向,發展綠色船用燃料貯存設施,提升香港燃料儲備能力,便利加注和交易。展望未來,特區政府將從提升綠色船用燃料加注服務的品質、加強與各地港口合作、提供合作平台促進綠色船用燃料在香港交易。
陳美寶:以港為名意義重大
同樣出席活動的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在社交平台分享表示,「CM HONG KONG」「港榮」輪的首航除了載着一批國產新能源電動車外,亦滿載着三重意義,一是「港榮」輪懸掛香港船旗,以香港命名,象徵對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認同與支持;二是對特區政府在綠色船用燃料加注工作上的肯定,呼應施政報告提倡助力香港成為綠色船用燃料加注樞紐;三是船隻載着的國產新能源電動車將會出口歐洲,同樣展示香港這個國家內最國際化的城市將國家優勢帶到世界各地的獨特角色。
招商局:加快綠色船舶建設
招商局集團董事長繆建民在致辭時表示,香港是享譽世界的國際航運中心,擁有全球一流的營商環境和航運服務體系,期望招商輪船以「港榮」輪首航為起點,依賴香港樞紐優勢,加快綠色船舶建設,助力香港建設綠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共同打造全球航運業綠色低碳發展樣板。招商局亦會持續提升世界航商大會平台影響力,助力香港在國際海事碳排放規則、全球航運業綠色化轉型標準的制定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招商輪船:提升綠色發展形象
招商輪船總經理王永新表示,綠色甲醇價格相當於傳統燃油的四倍以上,考慮到環保、合規及成本控制總體平衡要求,現時約四分之一會使用甲醇燃料,剩餘用傳統燃料。隨着歐盟碳關稅的價格調整,以及國際海事組織在2027年實施的淨零框架,會逐步加大綠色燃料採用比例。他續說,香港是未來中國汽車出口的一個重要節點,「CM HONG KONG」「港榮」輪在港首航就是為了提升香港綠色港口和綠色發展形象,推動上下游的產業共同集聚,為香港發展綠色港口加油助力。
招商輪船後續還有6艘綠色船舶將陸續交付,包括今年年底將有第二艘甲醇雙燃料船。招商輪船將按照2050年國際航運零碳排放的要求,着力打造一個符合國際準則及國家3060碳排放政策的綠色船隊,預計整個船隊在2030年的碳排放量比2008年減少約40%。
【特稿】造價近7.5億港元 溫室氣體減排七成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以香港為名、懸掛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的「CM HONG KONG」「港榮」輪由招商輪船訂造,是全球首艘採用甲醇雙燃料動力系統的大型汽車滾裝船,造價9,600萬美元(折合約7.47億港元),每年可航行歐洲6個航次,約可運送近6萬輛車;東南亞航線則每年可運送近20萬輛車。它在設計上採用領先、突破的前沿技術,其動力系統支持燃油與甲醇靈活切換,滿足國際海事組織 Tier Ⅲ排放標準,使用綠色甲醇時可減少70%以上的溫室氣體排放。
該輪船總長219.9米、型寬37.7米,設計裝載容量9,300個標準車位,實際可達9,492個;其總裝車面積78,416平方米,約相當於11個標準足球場。輪船配備13層裝載甲板,其中3層為可調節升降甲板,另有3層專為氫燃料電池車設計,尾跳與側跳雙裝卸通道可提升30%裝卸效率。全輪船配備156個閉路電視監控系統,13層甲板均設耦合熱成像紅外探頭,確保安全。

「CM HONG KONG」「港榮」輪首航執行中國至歐洲航線,在香港卸車後將駛往歐洲。招商輪船表示,將充分利用香港自由港的獨特優勢,參與推動香港「綠色燃料貿易+港口服務」模式,助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吸引更多國際船舶來港加注綠色燃料,為香港綠色航運樞紐的發展注入新動能。

議員倡稅制及認證組合拳拓市場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千尋)航運交通界立法會議員易志明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中國是全球主要甲醇生產國之一,香港毗鄰內地生產地區可穩定供應原料;且香港鄰近主要航道,無論是船舶來港裝卸貨物或途經前往其他地區,均可考慮於香港停靠並加注綠色燃料,故香港有望成為全球少數具備甲醇加注能力的地區之一,在全球航運業邁向零碳轉型中發揮關鍵作用。惟他亦指出,香港尚未實施碳稅,或會在航運競爭中處於劣勢,亦難以推動業界轉型。他建議特區政府參考海外經驗,徵收碳稅並建立相關燃料認證制度,明確甲醇等燃料的純度標準,同時確保符合航運使用要求,以及燃料來源屬環保生產。他透露,特區政府早前已成立跨部門小組,發展甲醇加注產業,目前進展順利,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完成集裝箱船首次在港加注。
他表示,現時甲醇燃料價格相對較高,歐洲部分地區有碳信用交易等相關政策,使用甲醇等綠色燃料的船舶可獲碳信用並參與交易,而使用原油及柴油等傳統燃料的船舶則需支付碳排放費,以此推動航運業界廣泛使用綠色燃料。
他指,雖然目前碳稅未能完全抵消甲醇的成本,但隨着以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生產的綠色甲醇供應增加,價格有望逐步下降。同時,不少企業為提升商譽,傾向採用綠色燃料,多家國際大型班輪公司已開始宣傳其綠色燃料船舶服務,顯示航運業轉用甲醇成為大勢所趨。
盼速增綠色燃料加注設施
民建聯主席、立法會議員陳克勤表示,「港榮」輪在港首航是香港綠色航運的重要一步,其雙燃料配置屬性能為航運業轉型提供更多選擇,對特區政府發展應用綠色船用燃料、鞏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有重要意義。特區政府早前出台《綠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動綱領》,他認為,現階段應速增包括綠色甲醇在內的燃料加注設施建設,「國際海事組織已定於2027年實施新的淨零框架,歐盟碳關稅也將有所調整,很快會有更多航運公司逐步提高綠色燃料的使用比例,香港需要做好準備,才能在競爭中不落人後。」
民建聯交通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指出,香港作為重要國際港口,常年往來眾多班輪,存在大量綠色燃料加注需求;且香港擁有完善國際化支付體系,為燃料交易提供極大便利。他呼籲特區政府與業界攜手合作,共同研擬並推出更多支持政策,包括加快綠色燃料加注設施建設,並針對綠色燃料使用推出稅務及商務方面的優惠措施等。吸引更多外地船隻選擇香港作為綠色燃料加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