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奶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吹响全面振兴奶业的号角,2018年部署做大做强民族奶业,推动我国奶业综合生产能力跻身全球第一梯队。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促进鲜奶消费”,2025年要求“落实灭菌乳国家标准”。9月16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第1号修改单(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实施,明确生产灭菌乳只能以生鲜乳为原料,不再允许使用复原乳,并进一步强化产品标识规范。《标准》的修订与实施,是我国奶业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奶业高质量发展迈出重要一步,体现了国家筑牢食品安全底线、全面推进奶业振兴的坚定决心,对构建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奶业发展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标准》的修订,折射出我国奶业发展阶段与市场条件的深刻变迁。过去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奶业基础薄弱,生鲜乳供应不足,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求。允许使用奶粉“兑水”加工成复原乳,是在“有没有”与“好不好”之间做出的阶段性权衡,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实现乳品普及与市场稳定所采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奶源的不足,缓解了产销矛盾,对保障乳制品供应发挥了历史性的积极作用。如今,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奶业综合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24年,全国奶类产量4155.5万吨,稳居世界第四位;荷斯坦奶牛平均单产9.9吨,跃居世界第二位。生鲜乳抽检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9.9%以上,在食品行业中持续保持领先,乳蛋白、乳脂肪等主要营养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在此背景下,明确禁止灭菌乳使用复原乳,既体现了产业实力的跃升,也彰显了引导行业走向高质量、标准化发展的决心。
《标准》的修订与实施,将更好满足城乡居民对鲜奶的消费需求。当前,我国奶牛养殖在单产水平和生鲜乳质量等方面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2024年我国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仅为40.5公斤,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随着消费者对乳品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一老一小”群体乳品消费观念的深刻转变,“喝好奶、喝鲜奶”正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新潮流。以生鲜乳为原料生产的灭菌乳,能够更好地保留乳品中的天然活性营养成分,不仅风味更加纯正,营养价值也显著提升,精准契合消费升级与品质追求的主流趋势。这一变化将推动乳品整体质量提升,扩大乳品消费市场,引导企业从传统的价格竞争转向以品质为核心的健康竞争新轨道。
《标准》的修订与实施还将推动构建更加稳定、可持续的奶业发展模式。《标准》确立了以生鲜乳为核心的奶业产业体系,将有效带动生鲜乳加工利用,缓解近年因供需失衡引发的产业波动,保障奶农养殖收益,夯实奶业发展基础。生鲜乳需求的增长,将进一步推动加工企业与养殖场建立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扭转养殖与加工环节脱节的问题,促进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增强产业应对市场风险的韧性,推动行业走向可持续、协同一体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标准》的修订实施也将提升国产乳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与竞争力。从全球视野看,以生鲜乳为原料生产灭菌乳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标准》实施后,将进一步提升国产乳制品的品质,为中国奶业“走出去”夯实基础。
《标准》的实施只是起点,落实才是关键。各地应加强政策宣传与解读,帮助养殖户和企业及时理解、适应新规;监管部门需强化抽查监测与标识管理,构建从牧场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体系;行业协会要积极发挥桥梁作用,推动建立科学的质量分级与标识制度。尤其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等方式,让奶农共享加工增值收益;建立合理的生鲜乳价格形成机制,保障奶农收益;加强金融保险支持,降低养殖风险。最终,构建起“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主责、社会监督”的共治格局,使标准真正成为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奶业振兴,标准先行。以灭菌乳国家标准修订与实施为契机,中国奶业正稳步迈向以标准提升竞争力、以品质赢得市场、以协同优化产业链的新阶段。让我们共同守护好每一杯牛奶的安全与优质,为助力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注入更多奶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