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在广袤的南海之上,一场旨在恢复海洋生机的“海底植树造林”项目正在稳步推进。目前已建成了西沙群岛规模最大的人工珊瑚育苗基地和珊瑚种植示范区,为南海的海底生态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
珊瑚礁被誉为海底“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三沙市海域拥有广袤的珊瑚礁分布,是其得天独厚的生态财富。然而,气候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引起全球珊瑚出现白化死亡现象愈发频繁。为守护这片蔚蓝家园,三沙市2023年于宣德群岛周边海域启动了珊瑚礁修复项目。工程师李育培称,这次种的珊瑚成活率很高,生长速度更快了。
这次珊瑚礁种植项目包括珊瑚苗圃培育和海底种植。技术人员首先在可控环境下对珊瑚断枝进行科学培育,待其生长到一定阶段、生命力旺盛时,再移植到预先选定的适宜海域进行底播定植。目前,已经成功培育珊瑚幼苗14.3万株,在修复区种植了10万株珊瑚,建成西沙群岛规模最大的人工珊瑚育苗基地和珊瑚种植示范区。
李育培说:“目前,修复区除了珊瑚覆盖率提升外,平时难得一见的海龟、唐冠螺、砗磲贝和大型鱼类都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