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全球及本港再創氣溫新高,暑熟危機對不適切居所居民而言,已經成為了顯著的健康威脅。氣候變化引致的極端天氣改變了晚上較日間涼快的傅統認知,持續的熱夜為香港基層帶來身心威脅及經濟負擔。
本年七月,葵涌劏房街坊會輿低碳想創坊聯合進行「夏日不適切居所熱辣辣溫度調查」,透過室內溫度監察、電話問卷調查及個案家訪,探討包括一般劏房、工公廈劏房、「天台、平台及閣樓」三類不適切居所居民面對暑熱的實況,並以同區公屋戶作比較。調查歷時20日,一共有31戶參輿,期間香港天文台共發出15次酷熱天氣警告,並出現9個熱夜(熱夜:香港天文台定為日最低氣温達28℃或以上)。調查結果重點如下:
1.不適切居所溫度一再突破極限,日間最高溫度達40℃;
2.熱夜問題嚴重,夜晚比日間更熱,最高體感溫度達44℃;
3.酷熱天氣威脅居民身心健康;
4.能源負擔成為居民渡夏的額外挑戰
政府迫切需要加強對不適切居所住戶氣候適應的支援,尤其在熱夜越來越長的情況之下,必須從政策到實際措施全方位回應居民的需要。就此,團體有以下重點倡議:
1.重視室內熱夜健康風險,制定針對酷熱天氣的管治政策;
2.就簡樸房「住屋標準」,需積極執法巡查以落實《簡樸房條例草案》:●提供妥善防暑設備;●積極巡查及落實條例;
3.提供酷熱天氣津貼,紓緩壓力;
4.檢討及改善「中電燃料費資助計劃」;
5.重推改善家居津貼,協助居民添置節能電器;
6.擴展「丙類」租戶定義,涵蓋所有受不適切居所困擾的基層住戶;
7.增設社區避暑中心,加強極端酷熱天氣下可用的社區資源;
8.在更新《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中納入健康適應政策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