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录取最大的乌龙,就是贵州16名学生报错志愿,目标是厦门大学,结果被录取到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一步之错,谬之千里,目前这16名学生选择集体复读。
高考志愿怎么会报错呢?是不是太不用心了?
贵州这16名学生都是高分生,所以瞄准了985高校的厦门大学,本来高考前夕,学校让学生订购“招生专业目录”,考生看招生目录填报志愿。
一本招生目录比2块砖头摞起来都厚,三分之二的内容是广告。一本要几十元,很多考生认为可以几个人共用一本,还可以去网上查询,就不愿意花这个钱买专业目录。
这16个学生就是这样,只相信网络,不去看本本,他们登录贵州省招生考试志愿填报系统,发现贵州省的志愿系统里压根没区分“厦门大学”和“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于是就按照往常的习惯,通过“地理位置”筛选学校:比如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在“威海”分类里,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在“秦皇岛”分类里,可厦门大学的海外分校既没单独分类,也没标注“马来西亚”,他以为是主校区,就填了上去。
比如考生陈某,他说购买志愿目录是自愿的,很多同学嫌贵都没有买,何况有贵州省招生考试志愿填报网站,上面啥都有,所以我也没有买招生目录。
陈某高考分数不低,物理类630分,排序位次为2354名。他就想报厦门大学。
陈某说,厦门大学是其填报的第17志愿,专业编号为528的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当时在填报系统中,专业详情板块的办学地点一栏中并未标注为马来西亚分校。
填报完志愿后,7月22日陈某收到贵州省招生考试院发送的通知短信,称其“您已投档厦门大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到这个时候,也没有说投档的是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院,如果这个时候陈某知道错了,或许可以申请退档,一切还有挽回的余地。
然而,直到档案进入“拟录取”阶段,陈某才发现自己的档案被投到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院了。他大吃一惊,他还发现有10多名同学也都遭遇了同样的情况。
陈某和几名考生及家长,就找到贵州考试院,说投错档案了,我们要上的是厦门大学,而不是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陈某认为,这件事不怨我们考生,是贵州省招生考试志愿填报系统未明确区分“厦门大学”与“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导致了这次误录事件的发生,贵州招生考试院需要承担责任。
而贵州考试院却不认这壶酒钱,说给你们发的有招生专业目录,为什么不看清楚?不能只看网上的招生系统,该系统每年都会调整更新,考生必须以纸介质的专业目录为准。
陈某等人要求退档,但是档案已经运转到录取审批阶段,显然没有回天之力。
厦门大学录成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这一步之错,却谬之千里。
1.厦门大学是985高校,位于厦门市,有非常美丽的校园,是国内很有名气的大学。
而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是厦门大学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办学试点,一个在国内,一个在国外。
2.收费不同。厦门大学校本部学生正常收费每年5000元,而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每年学费为2.9万林吉特(约折合人民币49000元)/学年。这样意味着四年的学费近20万元。
此外,学生每年往返机票、学校住宿费以及生活费等,每年平均需要花费10万元左右。在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读完本科四年,需要花费60万元左右。
3.录取分数线不同。厦门大学校本部录取分数线较高,今年厦门大学校本部在贵州的理科录取最低分为629分,而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只有577分。
陈某等人今年高考成绩都是600分以上,如果上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当然不愿意,一是觉得亏分大了,二是收费太高,不划算。
厦门大学官网发布的《厦门大学2025年本科招生贵州考生报考指南》显示,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共在贵州计划招生19人。
而“报错志愿”被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录取的就有16人,这16个同学害的是一个病,就是不看招生专业目录,只看网上的信息填报志愿,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
目前,这16名同学已经决定复读,只有复读这一条路了。
我认为,贵州考试院和这16名考生都有责任,贵州考试院公布的网上招生系统不严谨,既然公布了信息,就应该负责任,如果只有1个陈某报错志愿了还犹可原谅,16个同学都报错了志愿,该怎么解释?
这16名同学也确实有问题,为了省下区区几十块钱,不订购招生专业目录,而是根据网上的信息填报,填报完还没有认真校对,结果铸成了大错,白白耽误了一年的青春大好时光。
谁能保证他们明年就一定能够考上985大学呢?
这个教训是深刻的,值得我们好好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