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
当前位置:新闻 > 保险 > 正文
一边要求董明珠还钱,一边“夜总会”,阳光保险“事儿”真多
2025-07-01 来源:市场资讯

原标题:一边要求董明珠还钱,一边“夜总会”,这家险企“事儿”真多

来源:金融八卦女频道

作者:乌彦祖假正经

在格力接手过程中,阳光保险有几次“脱身”的机会,但没成功。关键除了这个坑,阳光保险还有很多坑要“填”。

董明珠的新能源汽车梦,又遭一记重锤。

6月16日,格力钛发布声明称,全资子公司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价值18.06亿元,被法院冻结。

案件源于2015年12月,格力钛前身银隆的原实控人魏银仓,盗用公章与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增资对赌协议担保。对赌没成,以前签合同的人要么“出去了”要么“进去了”,格力钛也不想背锅,阳光保险只能寻求法律解决。

站在上帝视角,格力钛这事儿,格力和董明珠其实都“陷进去”了。阳光保险“入坑”更早,在格力接手过程中,有几次“脱身”的机会,但没成功。

关键除了这个坑,阳光保险还有很多坑要“填”。

1.

/入“坑”9年爬不上来,

“逼宫”董明珠还钱?/

格力钛前身叫“珠海银隆新能源”,魏银仓于2009年成立。收购美国一家公司的钛酸锂电池技术后,迅速建立了珠海广通汽车,石家庄中博汽车等子公司生产新能源汽车。

2015年前后,新能源领域利好频出,补贴大大的。尽管钛酸锂在续航方面差了点,但由于安全性系数高,资本也哐哐往里投钱。

这时候,阳光保险就出手了。2015年6月,阳光保险投过一轮了,12月,再向银隆增资10亿,但签了“对赌协议”。如果银隆业绩不达标,阳光保险有权要求“银隆新能源、银隆集团、魏银仓”补偿本金10亿,外加1.5亿利息。

后面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了 。2016年,董明珠想让格力拿出130亿全资收购银隆,阳光保险第一次“抽身”的机会来了,结果格力的股东把提议给否了。

董明珠一气之下,联合王健林、刘强东等增资30亿入股“珠海银隆”,并在次年自掏腰包,拿出23.4亿元获得了公司17.46%的股权。

怎么那么寸,董明珠“攒局”入股后不久,补贴政策开始减少,银隆主打的钛酸锂也在竞争中败了下来,订单下滑,资金链紧张,连2018年的上市辅导也终止了。

紧接着银隆又爆了更大的雷。2018年,创始人魏银仓、原总经理孙国华涉嫌侵占公司财产,被银隆给告了。不过这时,魏银仓“跑到”美国去了,孙国华最后“进去”了。阳光保险想脱身,就得寄希望于董明珠和格力了。

2021年格力电器通过司法拍卖的方式,以18.28亿元的价格拿下了格力钛30.47%的股权。加上董明珠的股份,格力系“实控”银隆,并改名“格力钛”。

不过,格力入主也没有改变经营现状。2021年格力钛亏损4.17亿,2022年亏损14.4亿,2024年上半年就亏了19亿。于是2024年格力财报中,格力钛就“消失”在主营业务栏目中,文中也不在提到锂电池等字眼。

阳光保险还在期待格力能把自己手中的股份给收购了。因为2023年12月,格力电器曾表示,未来12个月打算收购格力钛剩余27.53%的股权,达成全资持有。

随着格力钛业绩持续亏损,格力干脆不提收购的事了。目前,阳光保险仍持有格力钛11.60%的股权,是仅次于格力集团和董明珠的第三大股东。

于是阳光保险就把“对赌协议”给拿出来说事,格力钛签了担保,也要还钱。但格力钛说了,协议是魏银仓盗取公章签的合同,有问题找他去。

“既然我不好过,大家也都别好过”,阳光保险就把格力钛子公司珠海广通股权给冻结了。阳光保险的意图很明显,要想搞好格力钛,申请解冻,董明珠就要“还钱”,要是放弃格力钛了,那也没办法,大家一起“沉沦”吧。

现在压力给到董明珠了,格力钛本身不赚钱,再出钱收购股份,亏上加亏,不给吧,官司还得继续。

其实,论糟心事,除了“要账”,阳光保险不比董明珠少。

2.

/100 元保费仅赚 3 毛,

54亿利润竟是股市“赌”出来的?/

财报显示,2024年阳光保险全年总保费收入1283.8亿元,同比增长8.0%;实现保险服务收入640.0亿元,同比增长6.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5亿元,同比增长45.8%。

完美的财报有没有?事实真的如此吗?

阳光保险主要分为财险、寿险、新业务三大块。

阳光财险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478.2亿元,同比增长8.1%,承保综合成本率99.7%。也就是说,阳光保险每收取100元的保费,需要支出99.7元用于赔付、运营等费用,利润仅有0.3元。

寿险这块,2024年阳光寿险总保费收入804.5亿元,同比增长7.8%,另外,新业务价值51.5亿元,同比增长43.3%。

但根据媒体报道阳光寿险中大部分的业务来自银行代销,但每卖1单银保产品,就要向银行支付高达4.5%的佣金,公司赚不了多少钱。新业务的51.5亿,是靠“短期理财险”冲量,也不是长久之计。

那为什么年报里“同比增长”的比例都能超过7%以上,还有54.5亿净利润哪里来的?

之所以能在“同比增长”里有好看的数字,是因为阳光保险2023年表现太差了,2024年数字才显得好看。

阳光保险的利润大多来自投资。2024年,阳光保险实现总投资收益198.5亿元,同比增长35.8%;综合投资收益297.8亿元,同比增长111.6%。原因也很好解释,2024年股市来了一波“924行情”,反映在财报上自然好看。

而且2025年上半年,投资收益还会继续给阳光保险“撑门面”,因为其股票投资中,大部分来自高股息银行股和地产债。银行股这半年表现还是可以的,所以财报还会有良好表现。

不过,有券商分析师对阳光保险投资方式提出质疑:

“这种投资像是赌政策救市,一旦股市回调,这些纸面财富可能蒸发。”

业务靠投资撑着,但主业没做好的舆论环境可没有支撑。

黑猫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显示,仅用“阳光保险”搜索出的投诉就高达5900多件。用户控诉的关键词包括:捆绑销售(车险搭售健康险)、年利率超30%、暴力催收......

不仅在投诉平台,阳光保险2025年上半年还上了好多次监管罚单和热搜榜单。

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阳光保险集团旗下阳光财险和阳光人寿已合计收到近30张罚单,总罚款金额突破500万元。整个2024年,阳光保险被罚没得金额也有900多万。被罚款的理由五花八门,有虚构业务套取费用,有数据造假,有拒不履行赔偿义务被告到银保监会......

举两个例子。

2025年4月,阳光财险原许昌信保部经理何庭含因骗贷7623万元被判15年。这个持续6年的骗局,竟靠伪造公章、虚假解押等低级手段完成,且未被内部审计发现。更尴尬的是,案发前一年,何庭含还因“业绩突出”获得晋升。

2025年3月,广东监管局对阳光财险广州分公司等4家机构开出140万元罚单,涉及虚构中介业务、虚假理赔、违规返佣等10余项问题。算下来,每家机构被罚35万元,这可相当于他们年利润的十分之一。

2025年一季度,全国保险机构被罚1.08亿元,阳光保险以超5%的罚单数量位居险企前列。

阳光保险曾因发展快被冠以“阳光速度”的民营险企,如今正深陷合规危机、业绩困境与信任崩塌的多重漩涡。公司喜欢“半夜开会”的创始人得好好管管了。

3.

/上市业绩翻脸、董事长“夜总会”,

就靠董明珠还钱“续命”?/

4月,#阳光保险董事长拉员工开会到凌晨# 冲上热搜。说的是阳光保险62岁创始人张维功召开部分员工座谈会,凌晨两点仍然意犹未尽。讽刺的是,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高效和科学管理”。

有网友还爆料,阳光保险内部被称为“夜总会”,夜里总开会的意思,员工常年加班,却没有加班费,普通员工还要倒贴打车费。

这事因为触发了打工人的逆鳞,当时讨论度相当高,言辞激烈者甚多,八妹找了几个比较温和的评论:

“凌晨两点脑袋都晕了吧,能想出什么好方案?”

“意犹未尽?是领导自我感动,员工生不如死吧!”

“全社会反内卷,你们却高调卷到凌晨?”

“座谈会不能白天开?或先收邮件再讨论?非要表演‘殚精竭虑’?”

“靠透支健康换增长的时代过去了!我们拒绝当电池!”

阳光保险创始人张维功1963年出生于山东潍坊,毕业后一直从事保险工作。他早期在央企中国人保工作,后调到中国保监会,40岁时,张维功已经成为当时中国保监会系统中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

2004年,保监会放开中资成立保险公司,张维功毅然辞职,“下海”创立阳光保险。当年新批的18家中资保险公司中包括7家财产险,阳光保险就位列其中。

张维功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有报道说他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概念,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下属经常半夜收到他的消息。

因为经历、资历和拼命态度,早期阳光保险取得很多“大客户”。阳光保险成立两年实现盈利,创造了新设产险公司实现盈利时间最短的历史纪录。

2022年,阳光保险登陆港交所,并跻身国内前十大保险集团。

谁知,上市后,业绩就“翻脸”了。

财报显示,2022年阳光保险实现归母净利润48.81亿元,同比下降23.61%,这是2019年以来公司利润首次实现负增长。阳光保险的归母净利润由2021年的58.83亿元下降到2023年的37.38亿,年复合增速-20.29%。

2024年尽管通过投资获利,净利润回升到54.5亿,但较上市前2020年到2021年的水平仍有差距。而且同行衬托下,更不好了,同期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同类企业净利润创五年新高。

阳光保险还没有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保险行业一直有“开门红”的说法,根据公告,2025年1月份,公司的财险、寿险较2024年同期是下降的状态。

此外,阳光保险管理层也在不断震荡。

2025年3月,阳光保险的“元老”赵宗仁、王永文突然辞任。赵宗仁在内部管理风控,网上有说他们离职是“为业绩不好背锅”,还有说是“内斗的失败者”。有意思的是,接任赵宗仁管风控的王霄鹏,上任首月就因“数据造假”被罚。

保险公司中,总精算师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上个月,阳光财险总精算师一职发生更替,由拥有近二十年行业经验的冯雪隐接棒,她上任的首要任务是优化“产品精算与风险定价”。

至于最后谁被“精算”,大家心里有数。

问题不又来了吗?赔付少了,消费者又投诉,舆论环境又不好,董事长又要半夜开会......

看起来,阳光保险当下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最好先从董明珠手中要回来钱。当然,不会太容易,董大姐也在新能源这块也挺难的。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