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陸雅楠)在特區政府大力推動STEM教育的背景下,本屆香港國際創科展不僅匯聚業界與科研機構的尖端成果,更有多所中小學的創科生力軍參展,展現年輕一代的創新思維與技術應用能力。拔萃女書院中三學生徐嘉妍和黃心瀅以「低空經濟」為研究主題,設計出「城市無人機路線系統」(DROC),通過GPS技術實時追蹤無人機位置,結合人工智能算法,整合天氣數據、標記緊急援助需求及高價值物品運輸,動態優化飛行路線,提升無人機配送的效率與安全性,為未來智慧物流提供可行方案。

農圃道官立小學的梁醴渟、陳臻樂、許緯諾和黎善怡則着眼文旅創新,開發「品味城市故事」應用程式。該程式期望通過聯動「智方便」身份驗證系統與旅發局旅遊義工計劃,利用政府開放數據提供實時活動資訊,遊客可通過程式預約本地義工擔任行程顧問和驗證義工身份,確保服務安全可靠,同時推動創新的文化旅遊體驗 。許緯諾舉例,如旅客計劃5月訪港,程式會主動推薦長洲太平清醮等特色活動,並提供交通、歷史背景及美食指南,同時整合海洋公園、廟街等常規景點資訊,打造深度文化體驗。

此外,特區政府數字政策辦公室設立的智慧香港展館,展出過百項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創科成果。其中,建築署展示的「檢測、調試及工地巡檢智能機械人」配備先進物聯網傳感器,可同時測量多項環境參數,單次充電後續航力達8小時,掃描高度最高可達8米。整機重量僅70至80公斤,兼具輕巧與耐用特性,能適應包括雨天及斜坡地形在內的各種複雜工地環境。
建築署工程策劃經理陳德誠現場介紹,這款機械人具有三大創新功能:首先搭載高精度掃描系統,可自主規劃最優巡檢路線;其次通過高清攝影機執行預設的屋宇裝備檢測及調試工作;最重要的是結合人工智能識別與AR增強現實技術,能實時比對建築資訊模型(BIM)與現場施工情況,精準檢測施工完成度,特別適用於高空作業、密閉空間等高風險施工區域,不僅能大幅降低工程人員作業風險,還能在趕工期間保持高頻率的品質檢查。
目前該系統已在柴灣的政府工程項目中成功應用,未來將推廣至更多政府工程項目,進一步拓展應用場景,助力香港建築業智能化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