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日前宣布,依法對長和港口交易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國務院港澳辦、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網站昨日再轉載《大公報》的報道,其中引述香港有識之士紛紛表示,國家利益有凌駕性,舉世皆然,對涉及重大基礎設施的交易,接受國家審查是全球普遍的做法。長和的港口交易涉及國家安全和利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法審查合情合理合法。作為香港的重要企業,長和必須尊重國家利益,應當承擔最基本的責任義務,必須盡快回頭,改變錯誤決定。
報道引述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表示,國家是人類社會的最大集體。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因此國家利益有凌駕性,舉世皆然。美國人提出的要求也不是「在商言商」,而是為了他們的國家利益。港口碼頭問題是維護誰的利益的問題。他反問,如果中國要買美國芯片企業,美國企業願意賣,美國政府會同意嗎?交易可以完成嗎?
「對於涉及重大基礎設施的交易,接受國家審查是全球普遍的做法,不僅中國如此,其他主要經濟體也有類似的監管機制。」立法會議員鄧飛表示,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也會對可能威脅國家安全的跨國交易進行審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長和港口交易進行依法審查是合情合理合法。
他指出,企業在跨國經營時應該有國家安全風險意識,尤其是在涉及關鍵基礎設施、戰略資源或地緣政治敏感項目的交易中,應評估交易可能對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造成的影響。
為市場劃定健康邊界
香港中國旅遊協會副理事長、東區區議員林心亷表示,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曾否決中資收購半導體企業,歐盟亦嚴格審查能源、交通領域的外資併購。中國的審查機制與國際接軌,是保護國家經濟主權的必要之舉。中國的審查絕非「排斥外資」,而是為市場劃定健康邊界。
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管浩鳴指出,長和今次港口買賣並不是一般的交易,因為美國早前已經表明目的,一點都沒有把這個交易視為「普通的商業行為」,而是對我國充滿敵意的行動,因此不能當成普通的買賣交易。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企業對可能造成的影響不夠清楚,應該主動向國家相關部門詢問。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貿易發展局理事林涌表示,香港企業作為中國經濟的組成部分,在涉及國家戰略資產的交易中,應兼顧商業利益與國家安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審查,有助引導企業遵守法律,避免短視行為。審查既維護了市場公平競爭,又保障了國家經濟安全,是法治化監管的體現。企業應積極配合審查,確保交易不損害國家利益。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圖書文具業商會會長吳靜怡表示,對於長和這樣的超大型企業來說,更應該體現責任擔當,重大商業決定要深思熟慮,與有關方面充分溝通,否則不僅自身容易陷入兩難境地,還會給國家在大國博弈中帶來被動。長和應當認識到茲事體大,認真考慮依法依規行事,避免被外部勢力干擾、欺騙和利用。
審查為捍衛國家利益
中國僑聯委員、資深評論員吳志斌指出,今次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介入,不僅是針對非法強制交易的審查,更是對國家利益的捍衛。在國家利益和發展戰略面前,沒有任何一家私營企業可以置身事外。若是一家美國的硅谷企業欲將一項可以打壓美國的高新科技出售予中國,難道美國政府會坐視不管嗎?企業和政府永遠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雙向關係。
多個同鄉社團表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法審查,有利於全球航運行業的有序、公平運作。全國政協常委、香港廣東社團總會主席龔俊龍表示,若長和交易得以落實,貝萊德集團將掌握全球重要港口的運營,可能涉及行業壟斷,將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海運業務有直接影響。因此,國家審查本次交易,是為全球航運行業的有序、公平運作而展現出的大國擔當。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在維護全球航運業的有序公平運作方面責無旁貸。
企業應維護中國人共同利益
香港山東僑界聯合會認為,面對這樣的大事大義,相關企業必須明辨是非,站在國家利益和民族大義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堅決反對任何危害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的行為,相關企業必須站在正確立場審視自身責任,切勿因利忘義,應主動維護包括香港在內的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利益。
香港浙聯會呼籲,長和應當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的審查。香港的未來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任何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商業行為都應受到依法監管和審查。相信在國家的堅定支持和香港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將繼續保持其國際地位,繼續創造新的輝煌。
「絕不能讓交易損害國家未來發展利益」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龍)香港各界人士和團體指出,長和與美國貝萊德集團的交易顯然涉及國家利益及國家安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法對有關交易進行審查,是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保障國家利益和公眾利益的必要舉措。
香港中資期貨業協會表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長和交易進行審查,按照法律程序保護公平競爭和維護公共利益,既是對法治的恪守和對市場監管的嚴格態度,也是維護市場秩序和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體現。同時,參照《外商投資法》確立的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審查也體現了國際通行的對等監管原則,通過加強跨國企業集團合規經營監管,積極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應當予以客觀理性看待。
中期協會強調,長和這一擬進行的交易雖然引起廣泛關注,但不會影響國際投資者來華來港投資的意願。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良好的法治和營商環境一直備受推崇。長和交易依法接受審查,不會損害香港的法治和營商環境,中國和香港仍然是外資投資的重要目的地,未來將繼續吸引更多的國際投資者。
全國政協委員、國泰君安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閻峰指出,長和出售港口業務,將導致以美資為首的財團在全球港口和航運市場地位的進一步提升,造成經營者進一步集中甚至形成市場壟斷、影響行業競爭格局的重大作用和影響,具備侵蝕消費者和投資者利益的溢出風險。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此次交易依法審查,是維護市場秩序、確保公平競爭的正常監管舉措,也是維護中國和全球港口企業、航運企業利益的必要履責行為。
他強調,在全球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國通過強化反壟斷執法,不僅為國內企業創造了公平的營商環境,也為全球市場注入了穩定性和可預期性。這種兼具戰略高度和全球視野的監管實踐,通過科學評估交易對市場競爭的影響,監管機構能夠有效防範潛在壟斷風險,保護消費者權益和企業的合法權益。
交易觸及國安與地緣政治考量
滬港社團總會發表聲明表示,當前正值中美角力及地緣政治格局劇變多事之秋,此宗交易涵蓋全球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及相關物流網絡,也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戰略要地,涉及全球關鍵基礎設施控制權的轉移,而觸及到國家安全與地緣政治的核心考量,倘貝萊德集團收購成功,美國便可能進一步打壓中國出口貨品和採取針對中國船舶的措施,削弱中國航運的競爭力,打擊中國船舶自由航運,違反公平競爭的精神和基本原則。
聲明表示,長和與美國貝萊德財團之交易,顯然涉及國家利益及國家安全,而港口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其運營數據和物流資訊都涉及國家安全,將如此重要資產出售給外國企業,是否存在數據洩露和國家安全隱患,也值得各界深思。長和應慎重考量交易方案,絕不能讓交易損害國家未來發展利益,也絕不可屈膝於美國的霸凌主義,懇請謹慎行事,並在大是大非面前,堅定維護國家利益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