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洞察趋势,前瞻未来。2025年,新华网策划《看见2025》全媒体栏目,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把脉行业新热点、新趋势,以专业洞察力启迪智慧思考、映照产业变迁,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
新华网北京4月2日电(记者 李楠)茶产业是我国蕴含深厚文化底蕴与肩负乡村振兴重要使命的传统产业,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茶产业作为我国特色优势产业,承担着支撑茶区经济、满足健康消费、稳定扩大就业、服务乡村振兴等重要任务。自“三茶”统筹理念提出与广泛实践为茶产业注入生机,也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动能。
近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十四五”初期至今,我国茶产业都是在“三茶”统筹理念指引下不断创新发展的。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融合更加紧密,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兴旺茶乡、助农增收,为乡村振兴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茶文化焕发新生 架起了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生活的桥梁
茶,这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饮品,正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随着“围炉煮茶”“沉浸式饮茶”等新型消费模式的兴起,以及线上春茶季、直播电商等市场热点的推动,茶叶消费与体验正日益便捷和时尚。如今,年轻人已逐渐成为茶叶消费的主力军,为古老的茶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王庆指出,“茶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焕发新生,架起了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生活的桥梁。”与传统消费者不同,年轻消费群体对茶饮的需求正朝着多元化、个性化和健康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他们也在对茶叶及茶文化的理解中融入了时尚潮流元素。这些新趋势为茶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其各个环节提出了新的挑战与变革要求。
2024新茶饮大会现场,评审嘉宾同活动代表交流现制茶饮配方研发思路。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供图)
在王庆看来,目前茶文化在传承与发展方面正在进行一系列的创新与变革:
一、产品创新方面,茶企正积极研发符合年轻人饮品消费习惯的新产品,如结合消费者口味偏好和健康需求的创新性茶饮。同时,通过深耕茶叶的功能性成分,拓展产品品类,加速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以满足年轻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二、在品牌塑造上,茶企注重传递年轻、时尚、活力的品牌理念,通过创新营销方式和话题互动,增强年轻消费者的参与感和品牌认同感。
2024北京国际茶业展期间,非遗元素激发消费热情。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供图)
三、茶文化方面,随着“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茶文化的内涵正在不断丰富和创新。相关重点产茶县及骨干茶企通过与体育赛事、旅游等产业的结合,进一步拓展茶文化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例如,在2024北京国际茶业展期间,安溪、福鼎、横州、政和等茶叶主产区及张一元、吴裕泰等老字号茶企,通过在展位围绕非遗元素进行茶文化展示,引发消费者广泛关注。
此外,茶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也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国丰富的茶区资源和多样的文化民俗为茶文化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塑造具有独特魅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可以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茶文化在国际交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万里茶道”“茶马古道”等茶叶国际贸易路线的复兴,以及“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等事件的发生,中国茶文化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这不仅加深了中外友谊,更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王庆强调,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将继续关注并引导茶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茶文化与时尚潮流的深度融合。同时,协会还将深入挖掘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潜力,推动茶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绿色发展、兴业致富、文化弘扬 茶产业发展得以有机融合
2月23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为茶产业发展指明方向。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表示,文件中强调的“强化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和“培育县域富民产业”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高度契合。
王庆指出,今年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茶产业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个产茶县已经将茶产业视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柱,通过品牌建设、招商引资和文化传承等措施,积极推动茶产业的提质升级。这不仅提升了茶叶产品的附加值,还有效地带动了茶农的增收,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某茶叶企业位于浙江杭州的茶园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茶叶总产量349.9万吨,农业产值达3218亿元,原叶茶内销总量241万吨,内销总额3258亿元,茶叶出口量37.41万吨;较2020年末分别增长17.18%、22.52%、9.47%、12.77%和7.25%。在王庆看来,以上成绩得益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牌建设效果显著,无糖茶饮料、现制茶饮、直播电商等多赛道同步发展。
面对国际市场的复杂多变,王庆强调,中国茶产业需要灵活应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积极调整出口策略,并加大茶文化与茶生活方式的宣传推广力度。同时,他呼吁茶企要勇于创新,完善供应链体系,积极探索海外市场,并结合非遗元素,在海外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牌体验店,进一步提升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
王庆表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将继续发挥行业引领作用,携手各方合作伙伴,共同探索茶产业与科技、文旅、健康等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拓展茶叶消费的新领域,为茶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中国茶叶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茶科技引领产业标准化发展 中国茶业迈向新阶段
随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我国茶产业正迎来科技转型的新时代。在王庆看来,以绿色发展为主基调,现代科技为手段,创新应用为动力,茶产业在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各环节正广泛研究、推广与应用先进技术,有效推动茶产业的科技化转型。
王庆指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为茶叶产品创新研发与消费场景拓展提供了重要政策导向。目前,我国茶产业已积极开展新茶饮、茶饮料、茶食品等多元化产品的研发工作,加速拓展增长赛道,为茶产业在新时期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内在动能。
目前,随着智能化、数字化的广泛应用,茶产业的机械化、科技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技术革命正在重构茶产业生产范式,智能生产不仅降本增效,还提升了产品品质。同时,茶渣资源化利用技术也催生了如茶多酚面膜、茶纤维服装等衍生产品,进一步提升了茶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智能化流水线、现代化工厂、茶园监测卫星助力茶产业提质增效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供图)
“在科技助力下,茶产业迭代升级中企业力量日益凸显。”王庆介绍,头部茶企如八马茶业、小罐茶、品品香等已建成智能化生态产业园,并投入使用,有力推动了我国茶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华祥苑更是通过发射科技卫星,开启探索茶叶低空经济价值的新赛道,从科技维度开拓了中国茶产业的新航向。
“茶叶作为典型的生态产品,其蕴含的生态价值与绿色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在王庆看来,茶产业在追求低碳、环保生产的同时,也满足了市场对绿色、健康品质的需求。此外,随着茶旅融合、绿色包装等新兴业态的兴起,茶产业的绿色生态价值愈发彰显;各茶产区也在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合地区资源禀赋优势,探索茶叶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
作为国家5A级行业组织,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一直高度重视茶产业的绿色生态发展。王庆强调,“协会不仅协助完成了相关标准的修订工作,还在多地开展宣贯解读,提升茶行业绿色包装意识。同时,协会还积极推进绿色发展理念与茶产业多赛道的深度融合,提升产业生态价值,推动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王庆表示,到2035年,中国茶产业有望凭借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力实现高效优质发展。通过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让茶香四溢、文化远播;通过提升全球话语权,紧密团结全球产茶国与消费国共同引领和传扬饮茶潮流。让茶叶成为连接世界的文化纽带和共同富裕的经济引擎,让茶叶的美好与健康惠泽全球消费者,书写茶产业繁荣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