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当前位置:新闻 > 农业 > 正文
重庆“院落微治理”: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5-04-02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在兼具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特征的重庆,乡村治理曾面临“居住分散治理难、‘空虚化’导致参与弱、事务庞杂效率低”三大痛点。近年来创新推行的“院落微治理”机制,犹如疏通脉络的银针,精准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该模式不仅入选第五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更被纳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乡村振兴专题教学案例库。记者走访垫江、巴南、荣昌等试点区县发现,这一机制通过将治理单元下沉至自然院落,日均处理事务超2000件,群众满意度达98.7%,为破解丘陵山区乡村治理难题提供了“重庆方案”。

党建引领,矛盾纠纷化解在院落

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由两个村合并而来,人员复杂,矛盾纠纷频发。村党总支书记章开明无奈地说:“我们村干部都想为村民解决问题,可人手少、年龄大,很多事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转机源于一次党员的提议。毕桥村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基层矛盾处理机制。村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党支部又细分出12个功能性党小组,涵盖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社会治安等领域。这些党小组吸纳老党员、退役军人等,有效充实了治理力量。

老支书黄正华在当地威望高,调解经验丰富。2019年,在村党总支的邀请下,他回到乡村治理党小组担任组长,并在自家院坝成立“老黄说理堂”。“村里的矛盾大多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村民有时候就是爱面子,互不相让,矛盾就容易升级。”黄正华说,“调解的时候,关键是打好感情、乡情、亲情这'三张牌'。”

三年后,黄练接过黄正华的接力棒,继续在“老黄说理堂”为村民调解纠纷。有一次,村民蒋克荣和儿媳张英闹矛盾,蒋克荣气呼呼地说:“她不照顾我就算了,还不让我去儿子那儿住!”张英也委屈地回应:“她不爱干净,怎么能跟我们住一起嘛!”黄练先把张英拉到一旁耐心劝道:“人都会变老,你以后也需要儿女照顾,要是你的儿女看你现在不管老人,以后不管你,你该怎么办?”张英听后,面红耳赤,低头不语。接着,黄练又对蒋克荣说:“您也年轻过,也和父母吵过架,现在老了,要改改脾气,讲卫生,和晚辈好好相处。”一番话下来,成功化解了这场婆媳矛盾。

重庆有9000多个村落、7万余个村民小组,乡村常住人口超900万。为提升乡村治理效率,重庆深入推进“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让基层党组织扎根院落,让治理网络覆盖村民,为乡村治理筑牢了根基。

村民自治,自己的事自己商量着办

巴南区麻柳嘴镇平桥村张家湾院落,一场积分礼品兑换活动热闹非凡。村民们拿着通过参与垃圾分类、打扫公共卫生积攒的积分,兑换洗衣粉、大米等生活用品。村民肖复金高兴地说:“现在大家参与村里事务可积极了,积分不仅能换东西,还是一种荣誉。”

但就在不久前,肖复金和堂弟肖孙还因为一场纠纷闹得不可开交。2023年6月,一场大雨冲垮了他们两家房屋中间的废弃猪圈,泥沙堵住了后檐沟。肖孙气冲冲地跑到肖复金家:“猪圈是你在管,现在垮了堵了我家管道,厨房都用不了,你得负责清掏!”肖复金坚决否认,双方为此大吵起来,最后来到小院议事亭理论。

小院议事亭是平桥村打造张家湾“巴适小院”后设立的村民议事协商平台。巴南区启动“巴适小院”创建工作,细化治理网格,缩小服务半径,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平桥村便是试点之一。

张家湾“巴适小院”院长余元珍赶忙过来调解。她先安抚两人情绪,然后指着文化墙上的院落公约说:“大家都是邻里兄弟,要讲道理,不吵架,不扯皮。”两人逐渐冷静下来,道出事情缘由。原来,猪圈是肖复金大哥肖复明的,他搬走后,肖孙误以为是肖复金在管理。

真相大白后,余元珍劝两人各退一步,并召集村民帮忙清掏后檐沟。最终,兄弟俩握手言和。平桥村党支部书记周荣玲感慨:“以前村民扯皮都找政府,现在有了小院议事亭,自己就能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了村民自治。”

为激发群众自治动力,重庆创新建立“三事分办”治理机制,即“大事”政府牵头办、“小事”村组协商共办、“私事”引导群众自办。同时,设立群众议事厅、百姓说事点,推行“清单制”“积分制”“院落制”等自治形式,做到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村。如今,全市行政村积分制运用覆盖率超90%,“院落说事”制度让村民充分参与乡村事务管理。

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搭上科技快车

荣昌区直升镇万宝村椒香小院,村民刘眼国熟练地用手机扫描墙上二维码,向保洁员发送清理垃圾箱的提醒。“现在太方便了,垃圾箱满了,用小程序一键上报,马上就有人来处理。”刘眼国对村里的数字乡村治理平台——“小院家”称赞有加。

2023年7月,万宝村“小院家”小程序上线,设有“爱环境”“找活干”“帮我卖”“换积分”等多个板块。村民不仅能便捷参与公共管理事务,还能通过平台卖农产品、找工作。万宝村党总支副书记高美介绍:“村民上传垃圾箱满的照片,就会有专人打扫,完成任务可获积分,积分能在平台或积分超市换生活用品。”

除环境卫生治理,“小院家”还发布各类活动信息。去年端午节,万宝村在平台发布庆端午活动,组织志愿者宣讲端午文化,发放糯米、粽叶包粽子,吸引众多村民参与。“村庄清洁日”“志愿助农忙”等活动也通过小程序传播,参与村民都能获积分,村里还会根据积分排名公布积分榜,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热情。

近年来,重庆打造“小院家”“巴小智”“爱大足”等乡村智治应用场景,用数字化为乡村治理赋能,实现数字“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升了乡村治理效率和水平。

专家视角:构建多层次治理体系

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教授、重庆市基层治理共同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斌表示,“院落微治理”与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在本质上都涉及治理单元下沉与居民自治激活,但在政策整合与社会动员、治理主体等方面存在差异。重庆乡村具有“小聚居、大分散”和“空心化”等特点,面临治理资源不足与自治能力不均衡的挑战。除“院落微治理”外,重庆还通过“清单制”“积分制”、党建引领与三级联动机制、数字化平台建设、“微改造、精提升”以及引进专业人才等方式,构建起“四治融合”的多层次乡村治理体系,为全国乡村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乡村治理要与乡村发展、乡村建设有机结合,通过科学制度设计、高效资源整合和持续模式创新,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重庆的“院落微治理”机制,以党建为引领、以自治为核心、以智治为支撑,破解乡村治理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的优秀范例,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作者:邓佳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