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生”来了:从心理评估到康复训练,如何辅助医疗?

央视网2025-02-24

央视网消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广泛赋能千行百业,“AI+医疗”也成为热门应用领域。近日,多家医院宣布,将AI医疗落地到医院诊疗场景中。AI技术将为医疗领域带来哪些变化?“AI医生”能给人看病治病吗?一起去医院里看一看。

医生和AI为患儿会诊 助力儿科诊疗

日前,全国首个“AI儿科医生”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正式上线应用,这名存在于虚拟世界里的“儿科医生”,承担的角色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专家的临床科研助理,帮助医生快速获取最新科研成果和权威指南;另外一个是辅助医生进行疑难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就在本月20日,在这间会诊室里,多位身穿白大褂的知名专家和身穿黑色工装服操作下的“AI儿科医生”,共同为10名患儿进行疑难病多学科会诊。 其中一名患儿今年3岁,颈部长了一个侵袭性纤维瘤。

就在专家们讨论的同时,桌子的这一边,工程师将患者的主诉和病历资料输入大模型中,“AI儿科医生”也给出了治疗方案:手术加化疗。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表示,对于这种肿瘤,放疗化疗效果都不敏感,因为瘤的特点特别硬,里面它的纤维成分特别多,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把它完整切除掉。

记者观察到,10名患儿的诊断中, AI儿科医生给出的建议与专家组会诊结果吻合度较高,有时AI儿科医生还会通过患者病例报告里的某个单项指标,给治疗方案增加特别提示。

不同于通用AI大模型,医学专业领域的大模型在雕琢过程中需要更多维度的精准数据。为此,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将300多位专家的临床经验及数十年高质量病历数据,整合进大模型中,从而把“AI儿科医生”训练得更专业、准确。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介绍:“我们在研发‘儿科AI医生’初衷,当时提出叫作‘双医生制’,我们所有的结果跟AI有一个相互的提醒。AI对于整个医生团队,我们可以叫作辅助,叫作朋友。”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还有一个功能是预判,相当于医学检测多了一把“尺子”。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人员正在为陈女士做三维步态评估。去年以来,陈女士左侧肢体发抖、发僵,走路越来越困难,医生怀疑她是神经系统疾病。高速摄像机记录下了陈女士的运动过程,然后交给人工智能系统去评估。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医生苏宁说:“通过这样一个测试,我们就发现这个病人她是有明显的步态障碍的,跟同龄人的老年人相比,她的步速变慢了,步幅变小了。”

一直以来,神经系统疾病在临床上不同医生的评估结果存在差异,容易出现误诊、漏诊。面向神经系统疾病预警的智能人机交互关键技术,通过多维评估体系,助力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医生苏宁介绍:“我们就通过眼动的评估来获得患者认知障碍的这个程度。这个病人的评分是63分,有可能是在认知障碍的比较早期。”

截至目前,这套系统已完成10多万例神经功能检测,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外骨骼机器人赋能康复医疗

当下AI在医疗领域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AI+医疗还将应用于哪些场景?继续来看。

如今在康复医疗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实现多方面的应用。在杭州,这个外骨骼机器人正在帮助残障人士进行康复训练。朵朵十七岁时,一次意外摔伤令她下肢瘫痪。经过康复训练,朵朵的身体一天天好转。

外骨骼机器人用户侯羿朵说:“我也是明白每天所有人对我说的那句话——你要相信科技的发展、医学的发展。 ”

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领域也正在牵手人工智能。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北小六”机器人已经在多地上岗,它能先和用户进行几轮AI对话,判断用户在认知、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并评估问题的严重程度,给出相应建议,或提示用户到医院精神科接受进一步确诊、治疗。

在一些学校,AI正助力教师成为学生知心伙伴。在北京市宏志中学的学生心理驿站,有两个不需要预约的心语小屋,里面的AI大模型学习了近40万篇心理学期刊文献,和来自医院、专业机构的100万个心理辅导对话案例,帮助学生大胆说出心里话。

北京市宏志中学心理教师周冬梅介绍,学生可以输入自己的账号、密码,学生的私密性就得到保障。孩子就能够更好地去畅快吐露自己的心声。

AI+医疗,未来还将应用于哪些场景?去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给出了84个典型应用场景。记者梳理84个场景发现,高频词为“智能”和“辅助”,“智能”体现出AI在技术层面的价值,而“辅助”则强调了AI在医疗领域承担的工具性角色。

有医生表示,AI的确可以在一些场景、一些环节辅助医疗,但医生面对复杂病情的综合判断和经验积累,以及面对面的人文关怀,是AI无法替代的。

北京协和医院罕见病医学科主任沈敏说:“现在有一个词语叫AI幻觉的问题,就是你拿到的这些信息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就是我们要去甄别,因为它(AI)也是通过大量的海量的数据去分析的,那些海量数据里面也许可能混杂了一些假消息,而且我们不是冰冷的机器,我们还要更多体现我们的人文的决策。”

开年就开工,开工就冲刺!诸多利好让中小企业满怀信心

2025-02-24

“春天要吃春天的菜” 春菜上市激活舌尖上的“春日经济”

2025-02-24

90.2亿人次“大迁徙” 可今年春运为何感觉没那么忙?

2025-02-24

“AI+”赋能文化“出海” 中国“好故事”闯出“中国范儿”

2025-02-24

广袤田野生机无限 科技助力绘好“春耕图”

2025-02-24

“AI医生”来了:从心理评估到康复训练,如何辅助医疗?

2025-02-24

中央一号文件关键词“上新” 首提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有多重要?

2025-02-24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在京举行 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等 为召开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准备 赵乐际主持

2025-02-24

“比拼”底气足!冰冷湖水孕育“热产业” 小企业“闯”出海外大市场

2025-02-24

民政部印发《精神卫生福利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2025-02-24

中央财办:一号文件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 促进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企稳回升

2025-02-24

国新办发布会解读中央一号文件:两个持续、四个着力

2025-02-24

中央财办:今年将扩大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实施范围

2025-02-24

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 中央一号文件重点部署三方面工作

2025-02-24

中央财办:要把握好农产品进口节奏和力度,避免冲击国内产业健康发展

2025-02-24

首次突破10万亿!我国海洋经济晒出2024年“成绩单”

2025-02-24

中央财办: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设模式

2025-02-24

上周全国高速公路累计货车通行4855万辆,环比增长17.47%

2025-02-24

事关农民群众上学看病、养老抚幼等问题 中央一号文件最新解读

2025-02-24

招聘会供需两旺 “深度提问+智能分析”AI助力企业与求职者高效对接

2025-02-24

外交部:美国将中国企业和中国市场拒之门外 损害的是美国自身

2025-02-24

105438亿、62849亿、4880亿……“数”说海洋经济强劲发展势头

2025-02-24

外交部:中方乐见德国和欧盟在全球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2-24

美国国际开发署裁员1600人 全球员工“被休假”

2025-02-24

“杀猪盘”“虚拟绑架”“刷单诈骗”等花样百出:在韩中国留学生深受其害

2025-02-24

热点问答|大选结束 德国接下来怎么走

2025-02-24

朝鲜谴责11国“多边监测组”召开对朝制裁会议

2025-02-24

日本财务省前财务官神田真人就任亚行行长

2025-02-24

空难56天后 韩国务安机场恢复部分航班起降

2025-02-24

欧盟及多国领导人访问乌克兰

2025-02-24

欧盟各国外长批准对俄新一轮制裁

2025-02-24

俄乌冲突三周年之际 欧盟通过对俄第16轮制裁措施

2025-02-24

欧盟称尚未考虑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

2025-02-24

俄驻法国马赛领馆区域发生爆炸 俄外交部称“拥有恐怖袭击所有特征”

2025-02-24

日本福岛温泉胜地附近3人身亡:遗体叠压,死因均为硫化氢中毒

2025-02-24

岛内民调:近五成七民众认为“大罢免”弊大于利

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