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少需求旺 可转债表现强势

中国证券报2025-02-22

433.73点,2月21日,用以表征国内市场可转换债券总体表现的中证转债指数收在了全天次高点位,同步创出本轮反弹以来的收盘新高。截至21日收盘,中证转债指数年内涨幅已扩大至4.62%。

专家表示,低利率、低供给的大环境下,可转债供不应求的局面持续凸显,支撑其估值维持在相对高位。同时,金融市场风险偏好增强、权益市场情绪改善、配置力量总体较强也助燃可转债行情。下一阶段,可转债市场仍面临较多有利因素的支撑。

行情节节走高

2月21日,可转债市场热度依旧。截至收盘,中证转债指数上涨0.62%报433.73点,收在全天次高点位,并创出本轮反弹以来的收盘新高。全市场共有72只可转债涨幅超过2%,其中欧通转债、银轮转债、奥飞转债、科数转债、集智转债涨幅居前,分别涨20.00%、17.27%、12.40%、12.13%、10.36%。

据统计,2025年以来,中证转债指数上涨4.62%。部分个券涨幅较大。2月21日,福新转债续涨3.49%,收报442.632元,再创收盘新高。年初以来,该转债已累计上涨175.09%,成为2025年首只价格翻倍的可转债。

近期,可转债新券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截至2月21日,今年以来,渝水转债、银邦转债、南药转债、华医转债4只可转债上市,上市首日涨幅分别为22.35%、21.85%、18.86%、8.67%。可转债新券受到众多资金追捧。以渝水转债为例,其发行规模为19亿元,网上发行数量为9.83亿元,吸引750.82万户网上有效申购户数,网上中签率低至0.0136%。

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于波动较大的股债市场,可转债打新能够在不依赖大类资产走势判断的前提下获得相对高收益,被包括个人、机构、发行人股东在内的投资者广泛关注。

“考虑到2025年新发转债数量预计同比提升,可转债打新胜率或仍将保持在高位,仅需对发行规模过大、稀释正股作用过强的新券作适当规避即可。”东方金诚研发部分析师翟恬甜说。

供不应求支撑高估值

专家认为,可转债市场之所以节节攀升,主要源于低利率环境下可转债配置需求较旺,而新券供应不足。

“近期,可转债市场处于股市整体偏强但可转债估值较贵的格局,可转债个券跟随正股上涨,市场更多呈现结构性行情。”财信证券分析师刘文蓉分析,低利率环境下机构配置需求上升而可转债净供给规模减少,支撑可转债估值处于相对高位。

天风证券固收分析师隋修平表示,进入2025年,可转债“新券荒”现象持续,新券上市数量低迷。1月新增发行预案数量仅4个,创2019年以来历史同期新低。

此外,增量资金进入可转债市场,进一步助燃可转债行情。业内人士分析,央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提高,市场上的流动性充裕,推动了资金流入股市和债市,为可转债市场的上涨提供了资金支持。

“在产业端催化不断、金融数据表现较好、市场风险偏好总体有所修复的情况下,权益市场结构性行情有望持续。得益于股市预期偏强、配置力量总体较充裕,可转债估值也较有支撑。”国信证券研报说。

机遇与风险并存

“目前债券市场处在震荡状态,权益市场有持续向好态势,可转债市场后续表现仍值得期待。”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如是说。

后市还有哪些新券值得关注?刘文蓉分析,科技金融或是一条重要主线。证监会近期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对科技型企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刘文蓉认为,随着我国进入科技自主可控、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科技金融预计将成为中长期资金的重要配置领域。

开年后,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在资本市场掀起投资热潮,相关可转债标的也吸引了资金关注。“受益于人形机器人行情催化,多数可转债及正股近期涨势较强。”华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冠南说。

“中长期来看,1月社融信贷迎来‘开门红’,经济基本面逐渐改善,叠加市场对稳增长政策的期待,可转债市场或延续震荡向上态势。”刘文蓉表示。

可转债行情虽好,相关风险也不应忽视。“在退市常态化的背景下,个别可转债面临退市风险。”民生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谭逸鸣认为,当前,可转债市场在定价模型适配、条款博弈复杂度、信用风险等方面面临挑战。

多重利好推动中老铁路出入境旅客大幅增长 “幸福快车”活力奔涌

2025-02-24

“传承+创新”戏曲玩出新花样 传统艺术惊艳“出圈”

2025-02-24

演出市场春“艺”浓 “演出+餐饮”多元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

2025-02-24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2025-02-2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2025-02-24

铁路系统深挖运力 “西煤东运”大通道上“客运”专线惠民生

2025-02-2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2025-02-24

四川甘孜州康定市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2025-02-24

下周天气重大转变!一些城市暖得像5月,南方降雨将按下暂停键

2025-02-24

汇聚更多新质生产力 一号文件解锁农业的“无限可能”

2025-02-24

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 一号文件释放了哪些新信号?

2025-02-24

中央一号文件丨我国将建立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登记管理台账

2025-02-24

银发列车让老年人更舒适地追寻“诗和远方” 这份出行“锦囊”请收藏↓

2025-02-24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加快乡村全面振兴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5-02-24

春运期间我国救捞系统救助遇险人员144人

2025-02-2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

2025-02-24

关注!明天下午3时将举行重磅发布会

2025-02-24

填补技术空白 我国新型弹射座椅研发有新进展

2025-02-24

春运超90亿人次出行 流动的中国充满活力

2025-02-24

我国海工装备市场份额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

2025-02-24

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总资产保持增长

2025-02-24

全国春灌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

2025-02-24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张玉珍:持续推进生态建设 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

2025-02-24

踏青赏花享春光 “春日经济”活力旺

2025-02-24

微视频丨感悟总书记的“三农”情怀

2025-02-24

激发乡村全面振兴澎湃动能——中国经济圆桌会聚焦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

2025-02-24

40天超90亿人次!多项数据创纪录 透视2025年春运三大亮点

2025-02-24

助力农民工向高素质产业工人转型(落地有声·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

2025-02-24

优化营商环境,更好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2025-02-24

焦点访谈|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中央一号文件这样“划重点”

2025-02-24

奋进的春天丨中国经济春潮涌动开新局

2025-02-24

第一观察 | “三农”要“三增” 根本靠改革

2025-02-24

不断夯实农业基础 加力推进乡村振兴——解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

2025-02-24

中央一号文件|坚决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

2025-02-24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何新亮点?

2025-02-24

享受春日美景、品尝“头春”味道……“春日经济”活力旺

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