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流拍后,渤海人寿股权遭六四折变卖

市场资讯2025-02-21

来源:国际金融报

渤海人寿股权再度现身交易平台。

2月20日,《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渤海人寿0.62%股权及孳息将于2月22日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变卖,变卖价3424.42万元。

评估报告显示,此次变卖的转让方是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如意科技”)。截至评估基准日,该笔股权及孳息评估值为5350.66万元。也就是说,变卖价在评估价的基础上打了六四折。

对此,渤海人寿回应称,上述股权占比较低,渤海人寿作为独立运营的保险法人主体,内部运营和业务开展保持正常,不会受到此次事件的直接影响。

曾两度流拍

从渤海人寿最新一期偿付能力报告(2023年四季度)来看,如意科技是其持股比例最小的股东,0.62%为所持全部股权,且处于质押、冻结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该笔股权第一次被摆上货架。2024年11月21日与12月12日,渤海人寿0.62%股权及孳息曾两度被挂牌拍卖,起拍价从4280.53万元降至3424.42万元,但均以流拍告终。随后,该笔股权进入变卖流程,并沿用二拍价格。

有价无市,是当前中小险企股权面临的普遍现状。中泰证券策略分析师张文宇指出,市场资金对保险牌照和险企股权的认可度不高,一方面是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市场上的资金方都难有“余钱”,没有意愿进入保险市场;另一方面主要是保险行业正经历变局,部分中小险企风险逐渐积累,自身问题也很大。

根据评估报告,渤海人寿现有的17家股东中,除如意科技外,还有10家股东的部分或全部所持股权被质押,合计88.58亿股,占全部股权的68.14%。持股5%以上的股东中,仅有两家股权处于正常状态。

其中,第一大股东渤海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持有渤海人寿20%股权,持股数量26亿股,目前25.92亿股已出质。

《银行保险机构大股东行为监管办法(试行)》明确指出,银行保险机构大股东质押银行保险机构股权数量超过其所持股权数量的50%时,大股东及其所提名董事不得行使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上的表决权。

分析人士告诉记者,股权质押是股东融资的常见手段之一,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流动资金,以缓解公司在资金方面的缺口,一般不会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产生直接影响。

“如果保险公司股权被大量质押、冻结,就需要提高警惕。”在上述分析人士看来,这一方面会向外界传递公司经营不善的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舆情危机,致使担忧情绪在消费者中蔓延;另一方面,一旦股东股权出现问题,导致股东权利被限制行使,可能会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产生一定影响。

股权变更在途

公开资料显示,渤海人寿成立于2014年12月,是首家总部落户天津自贸区的人身险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30亿元。

成立后的第二年,渤海人寿就实现了0.81亿元的盈利,打破了人身险行业“七平八盈”的周期规律,在竞争激烈的保险市场中迅速崭露头角。

随后两年间,渤海人寿业绩表现依旧亮眼。2016年至2017年,该公司分别实现保险业务收入67.42亿元、89.5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68亿元和2.21亿元。

可惜好景不长,2018年渤海人寿迎来首次亏损,当期保险业务收入回落至80.47亿元,净利润为-7.68亿元。这样的颓势一直延续至今,渤海人寿始终未能摆脱亏损困境。2019年至2023年,该公司分别亏损13.95亿元、27.44亿元、0.50亿元、12.02亿元、31.05亿元。

也就是说,六年间,渤海人寿累计亏损达92.64亿元,特别是2023年亏损金额创下新高。

持续亏损的状态下,渤海人寿偿付能力也逼近监管红线。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该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58.09%,较上季度末下降18.24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经营亏损及投资资产市值下降;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4.80%,较上季度末下降1.65个百分点,主要受股票、基金、债权投资计划等资产持仓增加等因素影响,最低资本增加幅度高于实际资本。

同时,自2021年一季度起,渤海人寿的风险综合评级连续11个季度被监管机构评定为C类,主要风险来自公司治理等方面。

2024年以来,渤海人寿已经连续四个季度未披露偿付能力报告,外界难以从公开渠道窥见其业绩表现。该公司曾公开表示,在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公司一直在积极推进股权及控制权向天津国资转移相关工作。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渤海人寿整体风险化解及股权结构优化工作即将落地。接下来,渤海人寿能否“换血求生”,自此脱离“海航系”的标签,实现长期稳健经营,记者将持续关注。

多重利好推动中老铁路出入境旅客大幅增长 “幸福快车”活力奔涌

2025-02-24

“传承+创新”戏曲玩出新花样 传统艺术惊艳“出圈”

2025-02-24

演出市场春“艺”浓 “演出+餐饮”多元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

2025-02-24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2025-02-2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2025-02-24

铁路系统深挖运力 “西煤东运”大通道上“客运”专线惠民生

2025-02-2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2025-02-24

四川甘孜州康定市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2025-02-24

下周天气重大转变!一些城市暖得像5月,南方降雨将按下暂停键

2025-02-24

汇聚更多新质生产力 一号文件解锁农业的“无限可能”

2025-02-24

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 一号文件释放了哪些新信号?

2025-02-24

中央一号文件丨我国将建立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登记管理台账

2025-02-24

银发列车让老年人更舒适地追寻“诗和远方” 这份出行“锦囊”请收藏↓

2025-02-24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加快乡村全面振兴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5-02-24

春运期间我国救捞系统救助遇险人员144人

2025-02-2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

2025-02-24

关注!明天下午3时将举行重磅发布会

2025-02-24

填补技术空白 我国新型弹射座椅研发有新进展

2025-02-24

春运超90亿人次出行 流动的中国充满活力

2025-02-24

我国海工装备市场份额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

2025-02-24

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总资产保持增长

2025-02-24

全国春灌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

2025-02-24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张玉珍:持续推进生态建设 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

2025-02-24

踏青赏花享春光 “春日经济”活力旺

2025-02-24

微视频丨感悟总书记的“三农”情怀

2025-02-24

激发乡村全面振兴澎湃动能——中国经济圆桌会聚焦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

2025-02-24

40天超90亿人次!多项数据创纪录 透视2025年春运三大亮点

2025-02-24

助力农民工向高素质产业工人转型(落地有声·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

2025-02-24

优化营商环境,更好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2025-02-24

焦点访谈|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中央一号文件这样“划重点”

2025-02-24

奋进的春天丨中国经济春潮涌动开新局

2025-02-24

第一观察 | “三农”要“三增” 根本靠改革

2025-02-24

不断夯实农业基础 加力推进乡村振兴——解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

2025-02-24

中央一号文件|坚决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

2025-02-24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何新亮点?

2025-02-24

享受春日美景、品尝“头春”味道……“春日经济”活力旺

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