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南粤有薯香——看广东薯业如何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杆

农民日报客户端2025-02-20

二月早春,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的田垄间,连片的甘薯藤蔓在阳光下舒展翠绿的叶片。68岁的薯农陈遇安蹲在地头,轻轻扒开松软的沙土,一串红皮紫心的甘薯带着芬芳的泥土跃入眼帘。“这是我们当地农民们的致富薯。”

近年来,广东薯业高质量发展卓有成效。2024年全省甘薯种植面积267.1万亩,同比增加2.0万亩,单产338.2公斤/亩,同比增长1.2%;保存甘薯种质资源2500余份;打造薯业全产业链;45个甘薯优新品种通过国家鉴定、省审定、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或新品种保护权授权。

从明代陈益自安南(今越南)引种开启“金薯传奇”,到如今数字化种植基地里无人机盘旋的现代农业图景,广东薯业正以每年近百万吨的产量、超百亿元的产值,在岭南大地铺展着“小甘薯撬动大产业”的乡村振兴画卷。

夯实产业厚度——从“土疙瘩”到“金链条”

“一造番薯半年粮,无米煮饭薯替粮。”在广东湛江遂溪县,82岁的薯农林伯仍清晰记得,上世纪60年代,甘薯是村里人填饱肚子的“铁杆庄稼”。而如今,他家20多亩红皮黄心的“火山”红薯通过电商平台卖到了北京、上海。

“火山”红薯价格可不低!在电商平台上,5斤装礼盒售价65元。好市场促使当地农民调整种植结构。2024年,遂溪县甘薯种植面积约50万亩,鲜薯产量120多万吨,产值近40亿元。

甘薯带给遂溪县的好处不止如此。甘薯产业带动了当地种业、种植、加工、运输、劳务等全产业链的发展,全产业链产值约100亿元,成为遂溪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我们深挖薯类多元价值,充分发挥薯类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双重属性,践行大食物观,做好‘土特产’文章,着力提高种植加工、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等水平,全方位谋划推动薯产业多元化、集聚化发展,逐步构建起育、繁、种、加、销一体化的薯业全产业链。”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棕会说。

薯业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全省有29个“粤字号”薯业品牌、3个薯类特优区、11个区域公用品牌,潭布番薯、五华高山红薯、白水寨香薯、南澳金薯等薯类知名度不断提升,已成全国薯业“后起之秀”。

薯业精深加工加快发展。目前全省各涉农院校、科研推广机构大力攻关薯业精深加工,从鲜食甘薯到创新推出薯干、薯片、粉签、益生菌、红薯饮料等产品,“番薯+”业态持续丰富,薯业产业链不断深化延伸。

去年底,广东省发布了薯业“加工树”(产业链图谱),提出了包括休闲食品、酒及饮品、美容护肤品、生物质燃料等38个甘薯产品加工分支,以及制药(生物碱)、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果胶)、可食性膜等31个马铃薯产品加工分支。

近日,记者在位于遂溪县草潭镇耕集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看到,工人们忙碌地操作着机器,甘薯在流水线上翻滚跳跃,生产线上一片繁忙景象。“我们加工已突破传统‘三粉’(淀粉、粉丝、粉条)局限,还生产食品包装纸袋等工业产品、西药片剂等医药产品,附加值翻了番。”车间负责人李春宁告诉记者。

提升科技高度——在红土地播撒“中国芯”

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坐落着我国唯一的甘薯资源圃——国家甘薯种质资源圃(广州),这里保存包括农家品种、育成品种(系)、国外引进品种以及近缘野生种种质资源2500余份。

近年来,农业专家们充分利用这些珍贵的甘薯种质资源,持续进行新品种甘薯育种工作。截至目前,已有45个甘薯优良新品种获得了国家鉴定、省级审定、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或新品种保护权的授权。

“广薯87”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依托国家甘薯种质资源圃(广州)研发的新品种番薯,为广东甘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种植覆盖面一度高达60%以上。

“这种番薯的特点是高产稳产,薯味浓、口感好。在汕尾陆丰,从推广时种的9分地到最后20多万亩‘广薯87’,创造了奇迹,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让老百姓开上了小车,盖上了洋房。”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杨义伶说。

2023年底,《广东甘薯产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6年)》正式印发。该方案制定加强健康种薯种苗繁育推广和品种选育等六大措施(简称“薯六条”),旨在以绿色高产高效发展为目标,以补齐甘薯产业突出短板为主攻方向,着力延长产业链条,建立健全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打造“广东甘薯”品牌,为保障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省提供支撑。

加强健康种薯种苗繁育推广是广东薯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门槛。甘薯在生产中常采用无性繁殖,在不断繁殖的过程中会退化,尤其是病毒积累,导致其活力、产量和品质都有所下降,甚至造成绝收。

“薯六条”将“健康种薯种苗繁育推广和品种选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求推广甘薯脱毒种苗标准化生产、调运、检测等标准和技术规程,研发甘薯脱毒种苗快捷检测试剂。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实验数据显示,与常规苗相比,推广示范健康种苗可使产量提高30%以上。“薯六条”提出,力争到2026年,全省组培中心、网室大棚和繁苗基地年产脱毒种苗达到27亿株以上,脱毒种苗应用率提高至30%。

提高民生温度:一颗甘薯的共富经

最近,持续两个月的广东云浮市云城区第七届乡村美食(番薯)旅游季活动落下帷幕。游客刘茜在活动中“开了眼”,紫色、黄色、金色、橙色,广薯87、广薯248、一点红、榴莲蜜薯、西瓜红……不同颜色、几十个品种的番薯琳琅满目,“广东的甘薯薯香浓郁、甜而不腻、回味无穷。”

云城区连续七年举办“番薯节”,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尽情享受采摘的欢乐,领略秀美的风光,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品尝地道的美食。据统计,过去6年间,“番薯节”促进当地农产品销售额累计2.05亿元,活动总收益达到2.77亿元,成为云城区乡村游的一张“闪亮名片”。

在“番薯节”带动下,云城区番薯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推广种植了40个特色优质番薯品种;成立了20多家番薯种植合作社,为周边200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户均年增收超过8000元。

近日,在英德市白沙镇桃坑薯类种苗基地,工人们正忙碌地进行种苗培育。“今年基地计划以每株1.3元的价格提供给农户种植,预计供应面积达到5000多亩。”基地负责人介绍。

为破解传统农业种植规模小、生产效率低难题,英德市积极引进一批农业企业,通过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甘薯产业发展模式,开展规模化种植、订单式生产,有效提高甘薯科学生产水平,扩大甘薯种植规模。目前,全市累计建设甘薯网室大棚20亩、种苗基地400亩、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种植基地5000亩,引领带动全市农户种植甘薯达2万亩以上。

目前,广东全省认定扶持了18个甘薯产量提升行动重点县,打造了一批薯类专业村镇,培育了35家省级以上薯业龙头企业,建设了2个薯业产业园,共富效应不断增强。

茂名市电白区是首批甘薯产量提升行动的重点县之一。为了进一步扩大甘薯种植范围,电白区向农户推广甘薯与其他作物的间套种和轮作技术,如“稻—稻—薯”的水旱轮作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冬闲田、季节性缺水田、旱地以及复耕撂荒地等资源,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薯香飘溢满南粤,共绘乡村振兴图。从田间地头到加工车间,从品种选育到品牌推广,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声中,广东薯业深耕细作、砥砺前行。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吴砾星 李红波

多重利好推动中老铁路出入境旅客大幅增长 “幸福快车”活力奔涌

2025-02-24

“传承+创新”戏曲玩出新花样 传统艺术惊艳“出圈”

2025-02-24

演出市场春“艺”浓 “演出+餐饮”多元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

2025-02-24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2025-02-2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2025-02-24

铁路系统深挖运力 “西煤东运”大通道上“客运”专线惠民生

2025-02-2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2025-02-24

四川甘孜州康定市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2025-02-24

下周天气重大转变!一些城市暖得像5月,南方降雨将按下暂停键

2025-02-24

汇聚更多新质生产力 一号文件解锁农业的“无限可能”

2025-02-24

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 一号文件释放了哪些新信号?

2025-02-24

中央一号文件丨我国将建立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登记管理台账

2025-02-24

银发列车让老年人更舒适地追寻“诗和远方” 这份出行“锦囊”请收藏↓

2025-02-24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加快乡村全面振兴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5-02-24

春运期间我国救捞系统救助遇险人员144人

2025-02-2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

2025-02-24

关注!明天下午3时将举行重磅发布会

2025-02-24

填补技术空白 我国新型弹射座椅研发有新进展

2025-02-24

春运超90亿人次出行 流动的中国充满活力

2025-02-24

我国海工装备市场份额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

2025-02-24

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总资产保持增长

2025-02-24

全国春灌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

2025-02-24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张玉珍:持续推进生态建设 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

2025-02-24

踏青赏花享春光 “春日经济”活力旺

2025-02-24

微视频丨感悟总书记的“三农”情怀

2025-02-24

激发乡村全面振兴澎湃动能——中国经济圆桌会聚焦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

2025-02-24

40天超90亿人次!多项数据创纪录 透视2025年春运三大亮点

2025-02-24

助力农民工向高素质产业工人转型(落地有声·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

2025-02-24

优化营商环境,更好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2025-02-24

焦点访谈|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中央一号文件这样“划重点”

2025-02-24

奋进的春天丨中国经济春潮涌动开新局

2025-02-24

第一观察 | “三农”要“三增” 根本靠改革

2025-02-24

不断夯实农业基础 加力推进乡村振兴——解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

2025-02-24

中央一号文件|坚决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

2025-02-24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何新亮点?

2025-02-24

享受春日美景、品尝“头春”味道……“春日经济”活力旺

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