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记者从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贵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铜仁专场上获悉,“十四五”以来,铜仁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四化”发展生态经济,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推动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探索彰显山地特色的现代农业绿色高效发展之路。
“十四五”期间,铜仁市通过四个“聚焦”大抓生态农业,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6%,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8.3%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十三五”末的3.04缩小为2024年的2.72,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聚焦“特色”优势,开辟产业新赛道。梵净山是铜仁最大资源,抹茶是铜仁最大特色。铜仁市聚焦“一十百千万”发展目标,开辟“梵净抹茶”新赛道。坚持质量优先,对标欧盟标准,完善质量体系,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坚持农民主体,建成梵净抹茶核心基地10万亩,1500余个抹茶家庭农场带动10万余农户增收;做大加工主体,创建碾茶生产企业50余家、碾茶产量2400余吨;强化龙头带动,推动贵茶公司完善产业链、创建产业园,年产值突破5亿元,“梵净抹茶”被列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聚焦“现代”元素,依托科技强赋能。全市建成家庭农场1.9万余家、建成农机专业合作社256个、实现181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建成高标准农田118万亩,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100%,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62%。
聚焦“山地”特征,优化布局提质效。立足丘陵地形,重点培育生态茶、生猪、蔬果等五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创新推出“乡村振兴贷”等金融产品,放贷100余亿元;推广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惠及农户2.6万余户。建成“双高”红薯基地12万亩,冷水鱼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聚焦“高效”转化,壮大主体促融合。大力培育加工主体、市场主体,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省级144家,领办各类加工主体200余个,建成各类农业产业园30余个,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328个,“陈薯”产品年产值10亿元,“梵净山鸡蛋”、中药材、油茶年产值超30亿元。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刘佳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