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这两天,在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1.56万亩藜麦种植基地里,成片的藜麦迎风摇曳,丰收图景跃然田间。
记者来到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的一块藜麦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这里地处柴达木盆地腹地,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这里的万亩藜麦已经成熟。远远望去,成熟的麦穗如同一片火红、金黄、紫红等颜色相间的藜麦海洋,整块田地更宛如一幅天然油画,美不胜收。大家可以看到,成熟的藜麦最高能够达到2米多。藜麦成熟后的籽粒对水分十分敏感,遇水2小时就会发芽,失去商业价值。而柴达木盆地独特的自然、气候和生态环境能够让藜麦始终保持一个干燥的状态,这里也是青海的藜麦最佳种植区。
目前这里的一万多亩藜麦正处在收获的关键期。这两天,当地正忙着用收割机采收藜麦。当地负责人表示,现在藜麦采收已经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预计1周左右就能完成上万亩藜麦的采收工作。
目前,乌兰全县的藜麦种植面积已经从去年的近7000亩增长至今年的1.56万亩,同时借助“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拓宽当地农牧民的增收渠道。
安徽淮南:浮床水稻迎丰收
这几天,在安徽淮南市,一片特殊的水稻田迎来了收获,这些水稻通过浮床种植在采煤沉陷区的水面上。
在淮南市凤台县顾桥采煤沉陷区,50亩金黄的浮床水稻随风摇曳,工人们正坐在特制的收割平台上,有节奏地挥动着手中的镰刀,手起刀落间,一捆捆饱满的稻穗被逐一收割,现场一派丰收景象。
今年,通过持续创新种植模式,对浮床种植细节进行优化,针对水体溶解导致的肥力流失的问题,调整基质配方比例,从源头保障肥力,成功从去年亩产980斤提升至今年亩产1000斤。水面上稻浪翻滚,水下则是生机盎然的养殖场景,一水两用,鱼稻共生不仅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质量,还净化了水体,为鱼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浙江宁波:大闸蟹大量上市 普通蟹价格回落
眼下,大闸蟹大量上市。记者从浙江宁波水产品批发市场了解到,大闸蟹日交易量稳定在2万斤左右,普通蟹价格较去年同期明显回落。
凌晨三点,宁波水产品批发市场特色交易区内灯火通明,采购商们忙着挑选、采购大闸蟹。
经营户普遍表示,目前在售的大闸蟹多产自江苏兴化、阳澄湖等产区。不过受今年高温天气影响,大闸蟹蜕壳时间推迟,整体上市时间比往年偏晚,产量和品质受到一定影响,普通蟹价格出现明显回落,精品蟹的价格则保持稳定。
市场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市场内大闸蟹每天的交易量稳定在2万斤左右。10月中下旬,大闸蟹成熟度更高,供应量增加,价格有望进一步下降。
福建连江:丁香鱼进入丰产期
眼下,在福建省连江县,丁香鱼迎来了秋季丰产期,当地村民正忙着捕捞。我们一起去看看。
凌晨四点,在连江县一处码头,村民们早早地驾船来到附近海域,放下渔网,采取三条渔船编组作业的方式,将长约2—3厘米的丁香鱼捕获上船。
村民们将刚捕上船的丁香鱼进行清洗,然后放入加了冰块的塑料桶中,随后被快速运往加工坊进行制作。
在当地,制作丁香鱼干需要将丁香鱼放进烧开的水中烫煮。烫熟的丁香鱼沥干水分后,将其平铺晾晒,5斤新鲜的丁香鱼就能晒成1斤的丁香鱼干。这些丁香鱼干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海外,去年全县丁香鱼产量达1000多吨,产值约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