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五年来,海南自贸港建设不仅是硬件在升级,一项项政策也在加快落地,给享惠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下面,我们就通过一组数据,一起来感受海南自贸港政策落地带来的成效。
“数说”自贸港。首先来看“零关税”政策,这里是海口美兰空港的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记者身后的这个“大家伙”就是民航客机发动机。从2021年到今年8月,海南航空已经用“零关税”政策进口了发动机、空气循环机、飞机发动机托架等货物,节省了关税和增值税共计约5205万元。
目前,海南已落地三张“零关税”清单,只要企业在海南注册并正常运营,符合条件就能通过便捷流程享受免税进口待遇。截至今年8月,海南自贸港的3张“零关税”清单进口货值达254.73亿元,减免税款49.06亿元。全岛封关运作后,进口“零关税”商品将实行负面清单管理,范围将由目前的1900个税目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占全部商品税目的比例将达到74%。
这里是国内珍珠加工零售企业的海南加工车间,一颗颗来自印度尼西亚圆润饱满的南洋金珠,经加工后再销往内地市场时,就可以立减21%的进口关税。消费者和企业都能花更少的钱,买到更优质的产品。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海南自贸港内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只要把含进口料件的货物加工增值到30%以上,再从海南进入内地时就能免征进口关税。
目前这项政策已经实现全岛覆盖,截至今年9月初,海南共有加工增值获批试点企业129家,加工增值内销货值累计达109亿元,共计免税约8.5亿元,而这项政策所覆盖的应用场景也早已“多点开花”。
来到了工商银行海南省分行“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业务办理专区,一笔向新加坡境外联属企业放款1.5亿元人民币的汇款业务正在办理。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是实现海南自贸港“资金自由便利流动”试点的专属账户,分线管理“一线”与“二线”之间的资金流动。截至今年7月,海南自贸港已有10家银行试点“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业务,开立了483个账户,累计发生资金收支折合人民币1726亿元。经营主体进行资金划转业务时汇差损耗、手续费用及时间成本显著减少。这只是海南自贸港“5个自由便利、1个安全有序流动”的缩影。随着封关倒计时地推进,更多像“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这样的创新载体将持续吸引全球资源。
说到创新,海南自贸港建设以来,始终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新一批创新案例中“疑难复杂营商环境问题法治会诊解决机制”便是聚焦市场主体需求的又一次创新,通过多部门联合“法治会诊”,精准破题企业与群众反映的跨领域、跨部门问题。截至目前,海南已累计培育形成20批166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涵盖了贸易、投资、金融、人才等多个领域。其中76项得到国家认可,37项面向全国推广,以制度集成创新夯实自贸港建设根基。
一组组数据背后,是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足迹,也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开放与活力的初步彰显。相信随着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地稳步推进,海南这片热土将逐步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投资兴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