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药白云山成南京医药第二大股东,截至2024年,在药品流通行业批发、零售企业百强榜单上,广州医药排名第六,南京医药位列第七。
大鱼吃小鱼之后,医药流通企业进入一方诸侯之间的合纵连横阶段。
此前,重药控股加入通用技术集团后,重庆医药-中国医药联合体成为仅次于中国医药、上海医药、华润医药、九州通医药的第五级。根据Wind数据,2025年全国医药流通市场前十大企业市占率达82%。
广药开始加强资本运作
9月29日,广药白云山、南京医药同时发布公告,白云山旗下广药二期基金出资7.5亿拟收购南京医药第二大股东AHAPL持有的约1.45亿股非限售股份,占南京医药总股份数的11.04%,成为南京医药第二大股东,目标股份价格为5.18元/股,较《股份转让合同》签署日收盘价溢价6.15%。
这次收购是广药白云山新管理层上任后的首个大型战略投资项目,被视为广药集团加强资本运作的强信号。
这场工商协同背后,广药白云山的意图之一是优化自身在华东区域的业务布局,强化其医药流通业务,并带动医药制造业务增长。
广药白云山的主营业务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于华南地区,尽管华东地区营收贡献位居第二,但是2025上半年仅有34.5亿,和华南地区的311.9亿差距颇大。
而南京医药作为地方龙头级的药商,市场网络覆盖苏皖闽鄂等地及云南部分地区,业务覆盖近70个城市,刚好广药集团作为华南地区医药行业的绝对龙头,在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还有巨大的拓展空间。
当然,广药在华南地区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其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医药终端销售网络和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在全国超30个省、市、自治区拥有超数万名客户。
另一方面,广药白云山也确实面临扩大业务布局的需求。2025年上半年,广药白云山营业收入418.35亿元,同比增长1.93%;归母净利润25.16亿元,略有下滑,主要是受需求不足、行业竞争加剧及行业政策等因素的持续影响。
坐拥大南药、大健康、大商业、大医疗四大板块的广药白云山,虽然大商业板块营收最多,2025年上半年达272亿元多,但毛利率仅6.13%,而大南药、大健康板块的毛利率均在40%以上,更为可观。
只要工业板块进行有效的市场拓展,对于利润的拉动成效将很明显。
广药白云山的产品众多,仅大南药板块就有27家下属企业,还拥有中一药业、陈李济药厂、奇星药业、敬修堂药业、潘高寿药业、采芝林药业、采善堂等13家中华老字号药企,主要中药产品包括小柴胡颗粒、滋肾育胎丸、清开灵系列、消渴丸、华佗再造丸、蜜炼川贝枇杷膏、安宫牛黄丸等;大健康板块的王老吉凉茶、刺柠吉系列、荔小吉系列、椰柔椰汁、润喉糖、龟苓膏等更是广为人知。
大象转身的重要一步
对于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下游客户账期延长等问题的南京医药来说,与广药集团的深度合作,能够为其带来丰富的上游工业资源——双方的战略合作协议明确提出,将在自有工业品种分销渠道方面展开合作,南京医药也能借此丰富产品组合,提升盈利能力。
另外,南京医药还拥有体量不小的零售业务,社会化药房业务终端分布在苏皖闽等三省八市,拥有百信药房等11家区域品牌连锁机构,零售门店合计546家,其中零售专营平台(南京医药国药有限公司)下的零售门店总数430家,其中定点医保资质门店占比超90%,并拥有回春、泰和生、广济、童恒春、张泰和等百年老字号品牌,与广药的产品也比较契合。
双方约定将在资本层面、自有工业品种分销渠道、中医药领域方面展开合作——包括在合适时机通过包括但不限于成立合资公司、战略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等开展合作;针对自有工业品种,通过有效机制开展市场准入和渠道销售;协同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建立中药材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链条追溯体系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拟出资的广药二期基金为白云山出资14.985亿元参与设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通过子基金投资、项目直接投资等方式投向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
事实上,自2024年11月李小军接任广药集团董事长以来,广药开启了系列转型。
9月25日,广药集团董事长李小军在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峰会上表示,广药集团是一家传统的以中医药为主的中医药制药企业集团,正在探索转型为一家现代化、数字化、科技化和国际化的医药企业集团。
动作之一正是加快推进资本运作——包括构建覆盖创投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体系,并投资布局疫苗、合成生物等生物医药前沿领域;分类推动各业务投资并购工作;推进白云山汉方混改工作,完成对白云山生物增资人民币3亿元,以及广州医药股票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交易等。
下半年,广药白云山还表示,继续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投资基金体系,围绕现有业务产业链开展资本运作,加速推进创投项目、推进各业务领域的投资并购工作。
对于广药这种体量的公司来说,转型可能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