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眼下,安徽铜陵市74万亩水稻进入灌浆期,这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各类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当地农技部门线上线下多渠道指导农户运用技术手段,加强田间管理,为秋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在铜陵市枞阳县钱桥镇新埠村的一处稻田里,种粮大户吴文齐正操作一台大型植保无人机,对他种植的800多亩糯稻开展“一喷多促”作业。“一喷多促”就是通过一次性喷施叶面肥、杀虫杀菌剂、生长调节剂等混合药剂,实现防病治虫,促进壮苗稳长、籽粒灌浆,有助于单产提升。此外,在当地的标准化农田里,还安装了太阳能灭虫灯,灯外配备了高压电网、捕杀装置,减少病虫害。
在今年的秋粮生产过程中,当地组织了19个技术指导组蹲点包片,指导农户开展病虫害防治作业。同时,加大病虫情和苗情监测频率,及时发布预警。
江苏泰州:数千亩制种杂交水稻率先开镰
这几天,江苏泰州海陵区5600亩制种杂交水稻迎来收获季,当地制种加工企业抢抓晴好天气进行收割、装运、烘烤,确保颗粒归仓。
在泰州市国家现代农业开发区的水稻制种基地里,一台台收割机正在田间作业。收获后,水稻种子被转运到大型现代化烘干中心,16台烘干机开足马力,对水稻种子进行烘干。烘干可以有效避免高温导致的种子外干内湿、整精米率下降等问题,烘干的同时,还通过预处理技术去除杂质,降低种子霉变风险,确保种子的发芽率。
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数据,今年江苏全省水稻、玉米、大豆等秋粮种植面积超过4400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300多万亩。秋粮全面收割将在10月初启动。
福建尤溪:20万亩中稻迎丰收 农旅融合促增收
眼下,福建三明市尤溪县的20万亩中稻成熟丰收,得益于多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今年总产量预计可达8万吨。
在三明市尤溪县联合镇梯田核心区,农户正开展收割、脱粒等作业。近年来,当地采取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稻飞虱行为干扰灯等绿色技术,既保护了环境,又提升了产量。此外,当地还引进产量高、适应性强的优质水稻品种,采用“稻米+花生+田埂豆”套种模式与“订单式农业”,提高种植效益与粮农收入。
科技赋能农业的同时,当地还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基地、优化田间生态景观、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农旅融合。丰收时节,层层金黄的梯田与远山、村落相映成趣,吸引众多游客观光。
四川达州:6.5万亩高粱收割机械化作业“即收即烘”
最近,四川达州的6.5万亩高粱进入集中收割期,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利用收割机联合作业,让收割后的高粱实现“即收即烘”,确保颗粒归仓。
在达州市达川区石梯镇的高粱产业园区,多台联合收割机正在相互协同,在这一片高粱地里面进行收割作业。根据记者了解,这一片地四台联合收割机只需要20分钟就能够全部收割完。
四川达州多为丘陵山区,地势起伏不平,高粱植株又普遍超过2米,普通收割机难以兼顾不同地块和作物高度,收割时常常出现农作物碰撞、挤压和漏脱等情况。为此,当地引进了安装改进收割台的高粱联合收割机,行至地势高的地方,收割台就抬起来;到了地势低的地方,收割台也随之降下去。
收割完成后,脱粒后的高粱穗粒直接通过输送管道装入运粮车,转运至附近的烘干中心进行烘干和筛选。目前,烘干中心配备有4组烘干塔,日均烘干能力达60吨。据统计,今年达州市高粱种植面积约6.5万亩,预计总产量超过2万吨。9月底高粱收割完毕后,地里马上就会种下小麦、油菜等,实现“一田多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贵州毕节:超4.6万亩高粱丰收“订单种植”助增收
今年,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推广以“家庭农场”为主导的高粱产业新模式,通过“订单种植、合同收购、规范管理”的运营方式,在全区发展订单高粱种植面积达4.6万多亩。现在正值收获季节,一起去看看高粱丰收的场景。
在七星关区龙场营镇卧牛村,连片的高粱穗粒饱满,沉甸甸的红穗压弯了枝头。趁着晴好天气,种植户们抓紧抢收。而另一位种植大户杨昌学和妻子正在家中进行脱粒作业。刚收割回来的高粱穗,在脱粒机的助力下,不一会的功夫,就铺满了整个院子。
高粱丰收,颗粒入仓。高粱收购站点也陆续开秤收购,在七星关区高粱加工收购中心,经过基地核对、排队编号、质量外检、机选、过磅等流程后,一颗颗饱满红润的高粱粒顺利入库。
今年,七星关区充分利用赤水河流域独特的海拔、气候、地貌和水源优势,探索以“家庭农场”为主的高粱产业发展新模式,积极培育企业、合作社等种植主体78家,家庭农场435个,带动5350户农户参与高粱产业,预计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目前,全区高粱收购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预计将持续到11月底。
黑龙江:五大连池超300万亩大豆迎丰收
眼下,黑龙江五大连池市超300万亩大豆迎来了丰收。农机穿梭田间,豆浪翻涌,黑土地上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在五大连池市太平乡太平村,连片的大豆田里,大豆长势喜人。大型收割机来回作业,锋利的割台将大豆植株切断,经过脱粒、清选,豆粒被直接传送至运输车上。
今年,五大连池市大豆种植面积达303.9万亩,全面推行粮豆轮作种植模式。通过应用大垄密植、绿色植保等技术,有效提升了土壤肥力,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已收割3%,预计10月底全面完成。
山西翼城:玉米迎丰收“整村托管”见成效
金秋时节,山西临汾翼城县的玉米进入了丰收季。近年来,当地大力推行“整村托管”模式,这让村民们不仅省了心,玉米产量还提高了。
在翼城县王庄镇孝义村,农机手正操作着大型联合收割机穿梭在田间。这片玉米地是村民蔡铭的,从去年开始,他把自家的18亩农田进行了托管,从种到收,全部有专人照看。
这样省心的种植方式是翼城县推行的“整村托管”模式。由村委会牵头,将村民土地集中流转后对接专业服务组织,统一负责耕、种、防、收等环节。这种模式整合了零散土地资源,解决了传统种植中效率低下、管理分散的问题。
据了解,近年来,当地已陆续打造了12个整村托管试点村,托管总面积达2.7万余亩。利用这种统一管理模式,翼城县还大力推广了“双膜覆盖+水肥一体化+合理密植”集成技术。高效的管理加上先进的技术,今年,翼城县的玉米产量大幅提高。